APP下载

七旬老母照顾瘫儿42载

2016-02-09文图清华

老友 2016年11期
关键词:儿子母亲社区

文图清华

七旬老母照顾瘫儿42载

文图清华

张如珍给儿子按摩

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东大街有这样一位母亲,儿子16岁时患上怪病导致瘫痪,她扛起了照顾儿子的重担,一晃就是40余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位母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母爱的伟大。她就是今年77岁的张如珍。最近,笔者采访了她。

张如珍老人很清瘦,一头齐耳白发,背驼得厉害,一条黑色长裤穿在身上显得特别的肥大。儿子肖进半坐半躺地靠在一张改良过的高脚竹椅上,两只手一直撑在坐椅的两边,虽然看上去有些吃力,但他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肖进同样消瘦,但比母亲要高许多,有1米75左右。提起一家人生活中经历的酸甜苦辣,张如珍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

儿子16岁时突患怪病

张如珍生于1939年,成年后到萍乡市衡器厂上班,18岁时经人介绍与原萍乡市织布厂职工肖功钦结为夫妇。1958年1月2日,年仅19岁的张如珍生下儿子肖进,当时一家人很是高兴了一阵子。没几年,随着两个女儿的相继降生,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开始捉襟见肘,但解决温饱还是没有问题。哪想到,肖进16岁那年,突然得了一场怪病,一下子全身没有了知觉,关节无法弯曲,到了好几家医院,都查不出病因,只确诊为高位截瘫,还伴有严重的风湿疾病。更为严重的是,肖进的两条腿从膝盖以下全部溃烂,流出难闻的脓水,稍一用力就会导致血管爆裂。因无法治愈,早年医生曾建议截肢,装假肢,但费用太高,张如珍一家无力支付,最终只能选择勤换药防止病情恶化。

肖进得病后,上趟厕所都很艰难。因为他每走一步都会感到钻心的疼,脚用不上力,稍一用力脚上血管就会破裂。从房间到厕所虽然只有短短10来米,但要走好这段路,肖进得花很长时间。亲人们看着肖进痛苦的表情,心疼却又帮不上忙,只能跟在旁边干着急。肖家的厕所里放着一个肖功钦亲手做的木头支架,有将近2米高,中间横着4根木棍,每次肖进上厕所必须倚靠在这个架子上,动作得特别慢,每一个动作都得小心谨慎,而且需要亲人在旁守护。

当时张如珍已经35岁,事业开始进入上升期,可儿子生了这样的病,她不得不全身心地照顾病重的儿子。她要么请假,要么与丈夫商量调轮休。肖进状况好的时候,张如珍一天至少得为他换2次药,换好药还得包扎好,以免伤口感染,以前都是用纱布包扎患处,整个房间都充斥着难闻的腥臭味,后来用上了尿不湿包扎才有所缓解。

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突然得了这样的病,除了要承受肉体上的痛苦外,对心理的打击也是让人难以承受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肖进都处在消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为了帮助儿子从低谷中走出来,张如珍翻看了大量心理学方面的书,尝试着用各种方法替儿子寻找心灵的寄托和安慰。同时,她要求丈夫和两个女儿一有时间就陪着肖进,多给他讲讲外面的新鲜见闻,关心他、爱护他,以增强肖进活下去的信念。在家人的关心照顾和无数好心人的劝说、安慰下,肖进渐渐适应了病后的生活,像他自己说的“既来之,则安之”。

老伴离去,她选择了坚强

50岁那年,张如珍退休了。两个女儿也已经长大,先后远嫁结婚生子。儿子已经31岁了,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张如珍除了耐心护理外,没有其他办法。肖进每月的医药费就要占去家里开支的一大半。为了增加收入,老两口在自家不到10平方米的院子里种上了许多花草,一到周末老伴就拿到市场上去卖,换点零钱贴补家用。

2014年,老伴肖功钦因脑溢血离开了人世,这对张如珍来说,如同天塌下来一般,从此,家里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但张如珍从未在儿子面前掉过半滴眼泪,她知道只有自己坚强才能带给儿子希望。

张如珍每天天刚亮就起床,梳洗完后就给儿子穿衣、洗脸、刷牙、换药,然后做早饭。早饭后,她就上菜市场买那些最便宜的菜,然后回家洗衣服、打扫卫生。虽然将近80岁了,可她做事还是那么认真,总是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下午,张如珍除了给儿子换药之外,空暇时就和儿子一起看看电视、看看书。张如珍和儿子都喜欢看《黄帝内经》等医药书。老书看完了,张如珍就到书摊或社区阅览室去借。每当肖进看到有关治疗自身疾病的秘方,就跟母亲商量去照方抓药。

有一次,张如珍去药房抓药,刚出门时,天还好好的,可当她刚从药房出来,就下起了大雨,她不敢耽误,只得将装药的塑料袋口扎紧,冒雨赶回家里。肖进看到年老的母亲为自己抓药弄得浑身湿透,心痛不已,责怪自己无能,不仅不能为老人尽孝,还总是添麻烦。张如珍便安慰儿子:“这不是你的错,这是老天爷对我们的考验,我们是母子,互相关爱天经地义,只要你好,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我爱你,直到永远。”

对各方关爱深怀感恩之心

转眼42年过去了,肖进从16岁的翩翩少年马上就要进入花甲之年。尽管一直医治不断,偏方也吃了不少,可肖进的病情依然如故,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而母亲张如珍,也从手脚利索的年轻妈妈,逐渐变成了老态龙钟的老婆婆,体力、记忆力已大不如前。

一个瘦弱的老婆婆,每天要护理一个牛高马大的老儿子,这是天大的难事。当地政府及东外社区干部知道了张如珍家的困难后,热情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社区主任告诉我们,近年来,社区志愿者经常上门为这对母子免费理发、免费修理小型电器、干些重体力活;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定期上门为他们体检;民政部门、残联、街道办事处、区人大等单位都将她家作为帮扶对象,送去了轮椅、慰问金和生活用品等。2015年,东外社区将肖进纳入城乡低保常补对象,为他申报了每月最高的470元的低保费……为减轻张如珍的劳累,今年年初,社区干部还向张如珍提出,可以把肖进送进社区养老院,由专人免费护理。但老人拒绝了社区的好意,她说:“政府已经给了我很多,我现在每月有2000元的退休金,儿子又享受了低保和居民医保,我很感谢大家。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不给政府和大家添麻烦了。等我实在不行了,再来找政府和大家。”采访期间,老人说得最多的就是感恩。

张如珍给儿子擦脸

是啊,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亲情,有坚定的信念,再大的磨难与困苦都不可怕。张如珍这位平凡的老母亲,用42年如一日的坚守,谱写出一曲真挚的大爱之歌。

责编/晓辉

猜你喜欢

儿子母亲社区
社区大作战
打儿子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给母亲的信
儿子
悲惨世界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