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护生皮内注射穿刺成功率的新进展

2016-02-09周丽张慧玲张凯敏朱芝漫张燕张逸伟梁宇杰吉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19期
关键词:针尖前臂斜面

周丽,张慧玲,张凯敏,朱芝漫,张燕,张逸伟,梁宇杰吉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提高护生皮内注射穿刺成功率的新进展

周丽,张慧玲,张凯敏,朱芝漫,张燕,张逸伟,梁宇杰
吉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为了提高护生在实际操作训练过程中皮内注射穿刺成功率,该文参考了大量皮内注射的相关文章,进而发现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经过总结与分析,从提高成功率的方法和减轻疼痛程度的方法这两个方面,以及绷皮方法、进针角度、注射部位、注射方向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影响护生皮内注射穿刺成功率的原因,为提升护理技能,提高护理质量打下基础。

护生;护理;综述文献;皮内注射;成功率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radermal injection puncture success rate of student nurses i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and training process,the paper refers to a large number of papers related to intradermal injection thus finding out the potential issues i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and the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intradermal injection puncture success rate from multiple angles such as the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and relieving pains,strainningmethod,needlepuncturing angle,injection part and injection direction thus laying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nursing skill and improving the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Nursing students;Nursing;Review literature;Intradermal injection;Success rate

注射法是护理专业技能操作中重要的实训内容之一。皮内注射是将少许液体通过注射器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形成一微隆起的皮丘,根据注入药液一段时间后所形成的皮丘的形状、大小,皮肤颜色,有无漏液等来判断皮内注射是否成功。皮内注射主要是一些预防接种、局部麻醉、皮肤过敏试验的先驱步骤。传统的教材与参考书[1]中的基本步骤是:皮内注射选择前臂掌侧下段,用左手拇指与食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刺入皮内,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后,右手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推注药液0.1 mL,使穿刺局部形成一微微隆起的皮丘。对于护生来说,最关键的实践操作就是注射后形成合格的皮丘。然而,对于这种传统的方法,护生会出现由于掌握不好进针的角度,导致进针过深而形成的皮丘较小,或因进针过浅而使药液露出等问题。若置于临床上,注射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对结果的观察和药物的疗效,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皮内注射提高穿刺成功率新进展及相关内容做了总结,综述如下。

1 提高成功率的方法

1.1绷皮方法的改进

传统皮内注射的主要绷皮方法是将拇指和食指置于选中注射部位的上方和下方,同时用力食指向上方、拇指下方绷住皮肤,固定住两侧的皮肤,然后进行穿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生由于操作不规范、不熟练,方法掌握不牢固,很容易将刚刚消毒过的注射部位污染,且绷皮时拇指所处的位置会影响右手进针,造成进针方向与绷皮方向不平行,此外,如果皮肤没有紧绷彻底,也会造成注射失败。

刘吉华等[2]对传统的方法进行了改良,提出了一种新的绷皮方法:首先,常规采用75%的酒精消毒选中注射部位,护生左手置于受试者前臂掌侧1/3处,以拇指在上方,其余四指在手臂下方,拇指向下绷紧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针尖斜面向上,紧贴皮肤,与绷皮方向相反进针,针尖斜面进入皮肤后,左手拇指松开皮肤并固定针栓,右手再推注药液0.1mL,观察形成的皮丘。与传统方法相比,此种方法可以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

杨磊[3]等通过试验,提出了另一种有效的绷皮方法:选中注射部位以75%的酒精消毒,护生左手托握受试者的前臂,护生左手拇指在上方,其余四指在手臂下方,拇指绷紧皮肤向外上方,四指绷紧皮肤向内下方,使整个注射局部皮肤向内下方绷紧,护生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从受试者前臂右侧以垂直于前臂的方向,与皮肤成5°将针尖斜面刺入皮肤内,左手拇指松开皮肤,固定针栓,右手推注药液0.1mL,使之局部形成一隆起的皮丘。观察改良后的方法,可以发现,护生左手绷皮的方法较传统方法,新方法绷皮比较彻底,不会阻碍右手进行穿刺,扩大了操作范围,同时,也减少了左手污染消毒皮肤的机会,由于进针方向与前臂纹方向一致,可以有效的减少进针阻力,从而减轻受试者疼痛程度,提高成功率。

1.2进针角度的创新

传统进针角度就是针尖斜面向上,右手执针与皮肤成5°刺入皮内,推注药液。杨凤玲[4]提出,护生可以在将针头刺入皮内后,立即向左或者向右旋转90°,再固定其针头,推注药液。其原理是,针尖斜面进入皮内后,向左或者向右旋转90°,可以增大针尖斜面与皮肤组织的接触面积,从而使药液完全注入皮内,减少漏液几率,提高成功率。

2 减轻疼痛程度的方法

皮内注射由于将针头刺入表皮与真皮之间,其有致密的结缔组织包裹,若病人的耐受程度低也会影响穿刺成功率。如能降低疼痛感,从某方面,成功率也会提高一半。

2.1注射部位的选择

注射部位的合理选择是减轻诊断性皮内注射疼痛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皮内注射法选取前臂掌侧下段或下段尺侧作为注射部位[5-9],然而并未做具体定位。石玉[10]的观点将注射部位定位的更为明确:根据Schuenke-M[11]等的前臂掌侧皮神经的区域分布,研究提出将右前臂掌侧下1/4段,纵向平均分为桡侧区、正中区、尺侧区,研究结果表明,前臂掌侧下1/4段桡侧区和尺侧区的痛感分值均高于正中区前臂,掌侧下1/4段正中区实施皮内注射疼痛感最轻。

2.2进针方向的改变

一般皮内注射并未对进针方向做出特别要求。传统的习惯性操作是护生右手持针与身体纵轴平行向心方向、与手腕横纹垂直方向进针。而且,经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12-14]显示皮内注射采用与身体纵轴平行进针方向较多。有观点指出,像这种“直刺法”,进针方向与皮肤横纹垂直,针尖刺入会使皮肤横纹产生机械断裂样损伤,此外,前臂神经末梢分布较多,药液被推出,逆流产生的阻力造成受试者感觉到撕裂样的疼痛。而黄冬云[15-16]等提出的“横式皮内注射法”是顺着皮肤纤维的方向进针,将破坏皮肤横纹的几率降到最低,降低进针阻力和药液推入的阻力,药液顺流,较易形成形状规则的皮丘,而且可以明显减轻皮内注射给受试者带来的疼痛感。徐淑秀[17]通过实验对比研究,将皮内注射最适进针部位定在了前臂腕侧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与腕横纹保持平行进针,可明显减轻受试者的疼痛。但石玉[18]等却认为,注射时进针的方向是与皮纹平行还是垂直对疼痛强度的影响都不如穿刺部位末梢神经分布多少重要。

刘连杏[19]等人也通过实验,创新性地提出了减轻受试者疼痛程度的新方法:与身体纵轴平行、离心方向进针皮内注射。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知。

2.3进针角度

进针角度传统的进针方法是:一手绷紧局部皮肤,一手平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角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固定针栓,注入药物,使局部隆起呈半球状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张翠英[20]等的研究,提出了“一点一平”法,即先将1mL注射器整个针尖斜面人为的分为三等分,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以20~30°角先将针尖斜面的前1/3快速刺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然后迅速放平针头,将针尖斜面的后2/3平行进入在表皮上能够隐隐约约看到整个针尖斜面即可。阳桃利[21]、陈洁[22]、张志华[23]做了5°和45°进针角度的对照试验,结果发现当45°进针时,此时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处于相对最小状态,皮肤受损范围相对最小,可减小阻力,使进针迅速,从而减轻受试者疼痛感。张立国[24]等也做过5°与90°进针角度的对照试验,发现当进针方向与绷紧皮肤方向的夹角越小时,操作成功率就会越高,组织损伤程度越低,穿刺部位出血的概率越低,从而降低受试者的疼痛感。与此相反,尚艳芳[25]、路江玲[26]、付能荣[27]等、王玉兰等[28]做了相关研究,发现增大进针角度到10~40°,会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被试者疼痛。

3 结语

关于皮内注射的绷皮方法、进针部位、进针角度、进针方向等各方面的护理进展情况各有不同,通过从提高穿刺成功率与减轻疼痛程度两个方面的分析,为提高护生皮内注射操作提供修改意见,也为今后的实验或临床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刘吉华,曾军华.改良皮内注射绷紧皮肤方法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1):85-86.

[3]杨磊,李银平,高玉凤.两种进针方法对护生掌握皮内注射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09,6(6):282-283.

[4]杨凤玲.旋转90°皮内注射发在护理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117.

[5]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2-53.

[6]藤野彰子,长谷部佳子.护理技术--临床读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90.

[7]李丽娟.基础护理与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56.

[8]陶丽云.护理基本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36.

[9]王建荣,张稚君.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图解[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0]石玉,张云涵.不同部位诊断性皮内注射者疼痛程度的比较[J].护理学报,2012,19(11A):54.

[11]Schuenke M,Schulte E,Schumacher U.THIEME Atlas ofAnatomy-General Anatomy and Musculoskeletal System[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329.

[12]Carol Taylor,Carol Lillis,Priscilla Le Mone.FUNDAMENTALS OF NURSING[M].th5.Philadelphia,P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2004:737.

[13]CDC.http://www2c.cdc.gov/podcasts/player.asp f=3739#transcript.

[14]藤野彰子,长谷部佳子.护理技术--临床读本[M].赵秋利,郭永刚,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90,357.

[15]黄冬云.两种药物试敏皮内注射方法的评价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47-48.

[16]曾颖,何国平,张平,等.护生增大角度横式皮内注射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7):1965-1966.

[17]徐淑秀.护士常用药物手册[J].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8]石玉,张庆远.不同进针方向和注射部位对皮内注射诱发疼痛强度第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2(9):3147.

[19]刘连杏,黄芸香.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在皮内注射中第对比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29-30.

[20]张翠英.浅谈“皮内注射”进针方法教学创新[J].中国卫生产业,2014(4):28.

[21]阳桃利.皮内注射法进针角度改良[J].护理学杂志,2010,25(15):67.

[22]陈洁,徐芳.改良皮内注射方法在实习生带教中第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2,11,5(11B):80.

[23]张志华,杜文君,甄丽华.皮内注射进针角度第实验研究[J].南方护理杂志,1996(3):4-5.

[24]张立国,翟秀芬,于晓磊.皮内注射进行抗生素皮试不同进针角度的效果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26(1):66.

[25]尚艳芳.皮内注射两种进针角度第比较[J].2004,16(10):30.

[26]路江玲.增大角度皮内注射法第应用[J].护理学志,2009,24(14):69.

[27]付能荣,李红.成功进行药物过敏试验皮内注射的研究方法[J].吉林医学,2010(14):2014-2015.

[28]王玉兰,叶兰梅.改良药物过敏试验皮内注射操作方法的探讨[J].吉林医学,2010,31(35):6573.

New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Intradermal Injection Puncture Success Rate of Student Nurses

ZHOU Li,ZHANG Hui-ling,ZHANG Kai-min,ZHU Zhi-man,ZHANG Yan,ZHANG Yi-wei,LIANG Yu-jie
School of Nursing,Jilin Medical College,Jilin,Jilin Province,132013 China

R47

A

1672-5654(2016)07(a)-0073-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19.073

[课题来源]吉林医药学院2015年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y2015xy18)。

周丽(1995.6-),女,江苏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梁宇杰(1984.12-),女,吉林松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急救护理,E-mail:425213589@qq.com。

2016-03-26)

猜你喜欢

针尖前臂斜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基于FDTD仿真的高增益拉曼镀金针尖的可重复准确制备
斜面之上探动能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对一个平抛与斜面结合问题的探析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针尖和笔尖
写小诗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