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卫勤分队构建模块化地震医疗救援队的救援模块及重组编成

2016-02-08涂致远曾国彬庄庆仁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卫勤分队模块化

涂致远,曾国彬,庄庆仁

· 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Y ·

基于卫勤分队构建模块化地震医疗救援队的救援模块及重组编成

涂致远,曾国彬,庄庆仁

以军队医院卫勤应急分队为基础,通过模块化设计,构建特色化、专业化、快速化的地震医疗救援队伍;根据破坏性地震震级、烈度,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伤员分布、灾区医疗机构设施破坏情况及后送条件,制订地震救援模块化抽组方案;并制订不同规模、地区、响应级别的医疗救援应急分队救援行动计划和方案。

地震;医疗救援;卫勤应急分队

在前期研究中,笔者所在团队提出了基于军队医院卫勤应急分队构建模块化地震医疗救援队的设想[1]。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模块化地震救援队的模块构成及重组编成、启动及运行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及实践。

1 基本原则

在军队医院卫勤应急分队的基础上,通过模块化设计,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指导下,运用“标准化原理”“整分合原理”和“积木原理”对卫勤应急分队组织、人员和装备进行灵活分解和组配。即以任务需求为牵引,筹划设计编组模块的建构体系;围绕精确化保障,区分定位编组模块的功能要素;突出机动快捷,合理设定编组模块的单元结构;着眼“聚合能力”,规范明确编组模块的组合层级。根据破坏性地震震级、烈度,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伤员分布,灾区医疗机构设施破坏情况及后送条件,制订军队医院地震救援模块化抽组方案,以及不同规模、地区、响应级别的医疗救援应急分队救援行动计划和方案。

2 基本模块

野战医院级别卫勤应急分队,参与编成医护人员约60人,编制组成有指挥组、抢救分类、抗休克、手术、留观后送、医技保障、生化防疫组7组;指挥组为1组,抢救分类组为3组,其余各组均有2组人员可供抽组调配,配套有2套灾害医疗救援相应设备及物资器材。以卫勤应急分队现有7种编制组成为基础,以卫勤救治机构功能为准划分模块,实施卫勤组织模块化,在不改变现有的救治机构编制前提下,通过卫勤合理部署,增强灵活性,提高救治功能。

将卫勤组织体系划分成如下若干模块:组织指挥通讯模块、搜救模块、收容救治护理模块、手术模块(专科、普通)、后送模块、医技后勤保障模块、特殊伤救治模块等,各模块均配有相应药品、器械。增加信息协调模块,信息协调模块由指挥组信息协调员与卫星远程医疗通讯会诊车组成。确保每模块组有2名以上兼职心理干预治疗人员,心理干预人员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组成。人员组成上,增加妇产科、儿科、心理咨询、血液净化、重症监护相关科室人员,将各组模块化。研究表明,儿童是灾害中病死率最高人群[2],所以强调儿科医师在队伍中配置必要性,儿童较成人更容易遭受灾害,但在灾害管理中却常常被忽略[3]。需指出的是,由于地震现场急救中,适合担负现场紧急救治和早期治疗能级的机动救治力量严重不足,故在地震救援医疗队中,所有队员均需学习掌握一般紧急救治、危机心理干预和通科医疗技能(如紧急救治的六大基本技术),成为一专多能的救援队员,以胜任大多数模块,特别是搜救模块的抽组要求。

3 具体模块及其职责

一般情况下,抢救分类组为搜救模块,与地震搜救队伴随前进,主要解决现场搜索与急救、后送,即满足一级救治(现场救治)要求;将抗休克组变更为急诊门诊及分类功能模块,主要解决一般急诊与门诊处理,以及灾区营地一般伤病员治疗处理,而分类功能模块是区别不同伤情以进行处理;手术组为应急手术模块,主要解决急救手术及损伤控制性手术,确定性手术一般留待后方医院处理;留观后送组为收治模块与后送模块的统一体,视情况展开留观病床,并视后送条件决定后送与否;医技保障模块主要承担应急检验及检查,以及对救援队自身水电、药械器材物资的保障;卫生防疫组承担水源环境检测、化学品及核生化危机处理、消杀及卫生防疫功能,承担二级救治(前方医院)功能;若灾区医疗机构损毁严重,后送条件及能力严重不足,全队转为野战医院模式,承担三级救治功能。

平时根据各模块功能进行相应的专业化训练和技术储备,实施医疗救援时,根据预定的任务和救治范围,选定不同模块组合,加上相应药械装备模块,组成相应医疗单元、救护所或各类救治机构,形成具有一定救治功能的保障实体。重点加强卫生防疫、心理干预、药材供应和装备维修力量建设。

4 模块化地震灾害医疗救援队的设备及药械、运输、保障

以卫勤应急分队现有装备为基础,根据地震救援灾害的伤病情特点和具体医疗任务,增加相应药械、设备及物资。根据5·12汶川地震灾后的统计资料,地震后1~2日,伤员以地震引发的外伤为主,其中骨科伤员约占总数的70%;震后3~7日,获救伤员因在废墟中长期受压,引起继发性病理变化,并出现各种并发症,内科疾患取代外科情况成为威胁伤员生命的首要因素[4]。

根据以上伤情特点,在搜救模块中,相应增加分类伤标及敷料,骨科、颅脑外科急救药品及器材;在手术模块中增加骨科、胸外科、颅脑外科急诊手术器械准备;在药品保障模块上相应增加常见的骨科及颅脑外科伤病、挤压综合征、肾衰竭药物配给,按照地震救援常见疾病谱进行药品模块构建;在医技保障模块中增加便携式监护仪、呼吸机、检验设备、影像系统、血液净化设备;将“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及相应设备引入地震医学救援队中[5,6];在卫生防疫模块中增加化学、核、生物危机处理物资。完善生活保障装备模块功能,在完全脱离后方支援下达到单组72小时,全队后勤自给能力7天以上;强化装备规范化操作训练,实现装备的全车载化,方舱化,并部分实现可空运化。

5 模块化地震灾害医疗救援队的应急启动、组合、运作机制及预案

参照破坏性地震医疗救护应急预案制订要点,按具体地震等级、烈度、影响程度,制订医疗救援队的应急启动、拉动、分拆、组合、合成、运作的相应规模应急预案, 即按具体地震等级、烈度、影响程度、预计伤亡情况进行紧急评估,主要根据灾情、伤情、任务、交通运送条件、灾区医疗机构及医疗救护力量等具体情况不同,灵活机动组合,达到人员、装备、车辆、物资、预案能实现从搜救队,救援运送队,医疗救援分队到野战医院不同等次的模块化组合。

5.1 运行流程 发生破坏性地震——由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通报震情、估计灾情——由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联席会议决定救援规模——启动相应应急预案——根据地震灾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决定派遣模块组合及规模。

5.2 具体运行办法 在受领任务后半小时内,承担医疗值班任务的值班员(同时兼任指挥组信息协调员)伴随地震救援现场工作组前进,掌握第一手灾情信息。信息来源的及时与准确,是救援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7];同时,担任战备值班任务的抢救分类组人员即刻转入搜救模式,携带通讯设备及相应药械模块及装备、车辆(根据灾区通讯、交通受损情况决定),随同地震局现场工作组及地震救援队员先期出发;同时,医院下达将卫勤分队转入战备及地震救援模式命令,收拢人员,按照地震救援模式装载相应物资器材,并准备开进方式及路线,根据进一步明确的灾区情况决定派遣规模及运行组合模式。

5.3 运行组合模式安排

5.3.1 全搜救分队模式 在后送条件好,灾区及后方医疗机构能力完备情况下,采用全搜救分队模式,3个抢救分类组外加可随时转换的一专多能的抗休克组、手术组、留观后送组各2个可组成9个搜救分队,每个分队至少由2名医师、2名护士、1名卫生员兼司机组成,主要任务是伴随地震搜救队进行现场搜救与急救,即满足一级救治要求。指挥组编入或跟随救援指挥部行动,负责协调派遣各搜救分队,搜救分队在搜救出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后即转送后方医院治疗,每个模块组均可以完成搜救、检伤分类、初步救治、后送医院等救治任务。

5.3.2 救援运送队模式 如现场后送条件较差,伤员病情较重,需要先设一级救治机构后再行后送,前述模式变更,3个抢救分类组、2个抗休克组、2个手术组、2个留观后送组,可以完成搜救、检伤分类、初步救治、紧急手术救治(如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等)、后送医院等救治任务。在保留一定数量搜救队基础上,抢救分类组前出现场救援;抗休克组及手术组在适宜地点展开作为前方救护所(作为搜救队的二级治疗机构),开展重伤员的紧急救治(如抗休克、紧急手术);将留观后送组改为运送医疗队,负责伴随伤员后送及途中抢救治疗,主要满足现场急救、部分二级救护及后送要求。

5.3.3 医疗救援分队模式 适用于两个方向灾情均较严重,后送条件不足时,以1或2个抢救分类组外加1个抗休克组、1个手术组、1个留观后送组和1个医技保障组构成1个医疗救援分队,一共可构成2个医疗救援分队,按任务要求,可分两个不同地域及方向进行展开,承担二级救治要求即野战救护所治疗。此时,抢救分类组前出现场,承担现场救援;抗休克组及手术组在中心区域展开作为野战救护所;留观后送组部分展开收容救治病房,部分改为运送医疗队,负责收治留观伤员后送途中抢救治疗。3个抢救分类组、2个抗休克组、2个留观后送组,分为两个方向实行救治任务,3个抢救分类组共有6名医师,6名护士,可将1名医师、1名护士设为1个搜救小组,实施多点搜救,集中诊治,分批后送。

5.3.4 野战医院模式 在灾区原有医疗机构及设施毁损严重,后送条件又严重缺乏情况下,3个抢救分类组、2个抗休克组、2个手术组、2个医技组,2个留观后送组,1个卫生防疫组全员全装,在灾区快速建立野战医院。全队运行,以野战医院形式展开,承担3级救治任务,即抢救分类组继续承担搜救任务,抗休克组和手术组承担救治任务,留观后送组展开病房收治伤员,医疗保障组承担保障及检查,指挥组建立指挥机构,承担野战医院的救治功能。

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卫生部门有效提高卫生应急队伍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前提[8]。根据需要,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制订不同方向、不同地区、不同响应级别的军地地震医疗救援方案,通过资源整合,合理配置,提高效能,优化重组构建一支特色化、专业化、快速化、模块化的地震医疗救援队伍,从而尽力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伤亡。各模块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编组,在四种模式基础上进行灵活组配,适应不同任务需求,满足地震灾害应急医疗救援需要。

[1]庄庆仁,曾国彬,涂致远. 基于军队医院卫勤应急分队构建模块化地震医疗救援队的设想[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 3(10): 582-584.

[2]Mace S E, Bern A I. Needs assessment: are disaster medical assistance teams up for the challenge of a pediatric disaster [J]. Am J Emerg Med, 2007, 25(7): 762-769.

[3]王 军,彭碧波,梁秋野,等. 国际灾害医学救援儿童检伤分类应用的初步探讨[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 3(1): 32-35.

[4]沈 骥,赵万华,代小舟,等. 浅析四川省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反应力与有效性[J]. 中国医院管理, 2008, 28(9): 73-74.

[5]王正国. 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所致创伤的救治[J]. 中华创伤杂志, 2008, 24(6): 401-404.

[6]王 伟,李 覃,李 辉,等.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地震挤压伤救治中的应用[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 2(1): 44-52.

[7]石 磊,高祥云. 军队某医院参与特大化学品爆炸医学救援的实践与思考[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 3(11): 632-634.

[8]于宝国,白 松,张永忠,等. 雅安地震医疗救援实践对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启示[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 2(3): 141-143.

(2016-04-06 收稿 2016-09-08 修回)

(责任编辑 张亚丽)

Module and restructuring in building a modular earthquake medical rescue team based on emergency health care squad

TU Zhiyuan, ZENG Guobin, and ZHUANG Qingren.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Office, Fujian Provincial Corps Hospital,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Fuzhou 350003, China

To build characteristic, specialized, rapid earthquake medical rescue team through modular design based on the emergency health care squad of military hospital. Make earthquake relief modular program and make plans of different scales, areas and response levels enforced by emergency health care squad according to the magnitude, intensity, casualties, distribution of the wounded,damages to medical facilities and evacuation conditions.

earthquake; medical rescue; emergency health care squad

R821

10.13919/j.issn.2095-6274.2016.10.013

福建省社会发展重点项目(2013Y0077)

涂致远,硕士,副主任医师,E-mail: 154398518@qq.com

350003 福州,武警福建总队医院院部

猜你喜欢

卫勤分队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一辆东风EQ2102N型汽车空调不制冷故障诊断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