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中考题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6-02-07山东淄博高青县实验中学

中学数学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坐标轴中考题垂线

山东淄博高青县实验中学

张小川 邢春林 (邮编:256301)



例谈中考题在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淄博高青县实验中学

张小川 邢春林 (邮编:256301)

中考题是命题专家智慧的结晶,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中考题在教学中的功效,值得一线教师深入思考和研究.从中考题的拓展可以发现,拓展后的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强对典型中考题的挖掘,通过拓展、探究,把问题分析透彻,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中考典型问题;反比例函数

中考题是命题专家智慧的结晶,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中考题在教学中的功效,值得一线教师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笔者结合一道中考题的拓展,尝试寻求研究典型中考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1 问题

图1

①S△ODB=S△OCA;

②四边形OAMB的面积不变;

③当点A是MC的中点时,则点B是MD的中点.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2 分析

①②解答易,略.

③如图1,连接AB、CD

图2

图3

图1中,将△ACO等积转化成AB、CD两线中间的三角形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根据两条平行线之间同底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由AC∥OD,S△ACO=S△ACD,这样就把△ACO等积转化成△ACD,

同理,由BD∥OC,S△BDO=S△BDC,把△BDO等积转化成△BDC,△ACD和△BDC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三角形.又因为 S△ACO=S△BDO,所以S△ACD=S△BDC,所以AB∥CD.

评注 以上分析中,证明AB∥CD主要应用了图2所示的同一反比例函数上两点A、B,AC⊥y轴,BD⊥x轴,S△AOC=S△BOD,以及图3所示的S△ABC=S△ABD时,有AB∥CD,这两个结论证明较易,略.

3 拓展

图4

3.1 拓展1 变化点M的位置

证明:如图4,连接AC、AO、BD、BO.

由BC∥OD,S△BCO=S△BCD,

由AD∥OC,S△ADO=S△ADC.

点A、B在同一条双曲线上,

所以S△BCO=S△ADO,S△ADC=S△BCD.

所以AB∥CD.

图5

(2)如图5,点M在第一象限内,不在两条双曲线上,过M分别向两坐标轴作垂线,交两条双曲线于A、B、C、D,交两坐标轴于E、F,连接AB、CD、EF, 有AB∥CD∥EF.

图6

证明:由前文中考题③的分析易得AB∥EF,同理CD∥EF,所以AB∥CD∥EF.

(3)如图6,点M在第一象限内,不在两条曲线上,过M分别向两坐标轴作垂线,交两条曲线于A、B、C、D,交两坐标轴于E、F,连接AB、CD、EF, 有AB∥CD∥EF.

证明:由前文拓展(1)易证CD∥EF,同理,AB∥EF,所以AB∥CD∥EF.

3.2 拓展2 变化反比例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

图7

(1)如图7,两个函数的双线不在同一象限内,点M在其中一条双曲线上,过M分别向两坐标轴作垂线,交两条双线于C、D,交两坐标轴于E、F,连接CD、EF,有CD∥EF.

证明:如图7,连接OC、OD、CF、DE,

由CE∥OF,所以S△CEF=S△CEO,

由DF∥OE,所以S△DEF=S△DFO,

又点C、D在同一函数的图象上,

所以S△CEO=S△DFO,S△CEF=S△DEF.

所以CD∥EF.

图8

(2)如图8,两个函数的曲线不在同一象限内,点M不在双曲线上,过M分别向两坐标轴作垂线,交两条双曲线于A、B、C、D,连接AB、CD、EF,交两坐标轴于E、F,有AB∥CD∥EF.

证明:由拓展2的(1)易证CD∥EF,连接OA、OB、BE、AF,

由AE∥OF,S△EAO=S△EAF,

由BF∥OE,S△BFO=S△BFE,

图9

又因为点A、B在同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所以S△EAO=S△BFO,S△EAF=S△BFE,所以AB∥EF,AB∥CD∥EF.

(3)如图9,曲线不在同一象限内,点M不在曲线上,过M分别向两坐标轴作垂线,交两条曲线于A、B、C、D,交两坐标轴于E、F,连接AB、CD、EF,有AB∥CD∥EF.

证明:由拓展1的(1)易证AB∥EF,

连接OC、OD、CF、DF,

由CE∥OF得S△CEF=S△CEO,

由FD∥OE得S△FDE=S△FDO,

点C、D在同一条双曲线上,所以S△CEO=S△FDO,故S△CEF=S△FDE.所以CD∥EF,有AB∥CD∥EF.

4 感悟

从上述中考题的拓展可以发现,拓展后的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强对典型中考题的挖掘,通过拓展、探究,把问题分析透彻,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1 毛立武.利用反比例函数的一个结论模型多题同解[J].中小学数学.2016(3):46-47

2016-09-12)

猜你喜欢

坐标轴中考题垂线
从一道中考题的三种解法说起
用坐标轴平移妙解斜率和(或积)为定值问题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借助中考题探寻旋转的奥秘
Global health training in Canadian family 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mes
由一道中考题引出的规律
中考题中的整式
巧用仿射变换妙解高考解析几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