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阳市赫山区化肥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2016-02-06曹如亮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赫山区绿肥水肥

曹如亮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局,益阳  413002)



益阳市赫山区化肥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曹如亮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局,益阳413002)

化肥是全世界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我国人多地少,化肥的作用尤其突出,益阳市赫山区是全国产粮大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利用益阳市赫山区1953~2014年的施肥数据、耕地地力情况和作物种植资料及农户施肥方法,总结现阶段肥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化肥使用减量增效的途径,为到2020年实现赫山区化肥的零增长(负增长)提供参考。

化肥 减量增效 科学施肥

化肥是全世界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我国人多地少,化肥的作用尤其突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我国用全世界8%的耕地,生产了21%的粮食、52%的蔬菜和22%的水果,养活了19%的人口,同时消耗了占全世界35%的化肥。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同时,普遍存在使用超量、结构不合理、ph值降低、重金属积累等问题。为全面掌握赫山区目前化肥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或负增长),在全区范围内对农技人员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农户代表进行了认真调查,结论如下。

1 赫山区肥料使用现状

1.1 赫山区肥料使用概况

1953年湖南供销合作社分配到赫山区(原益阳县)硫酸亚铵0.5万kg,为区内(原益阳县)施用化肥之始,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磷肥(钙镁磷和过磷酸钙),1972年,始用钾肥,1978年,试用硫酸锌、硼酸、磷酸二氢钾等微量元素化肥进行叶面喷施,1982年推广“早晚稻产400 kg施肥方案”,1985年推广合理施肥方案,1986年起推广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并首次使用“谷粒饱”进行叶面喷施。

近年来,赫山区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95%以上。1994年区内水稻平均每季每667 m2施用碳铵37.98 kg、磷肥19.0 kg、尿素4.34 kg、钾肥6.18 kg、复合肥9.38 kg;2014年,赫山区水稻平均每季每667 m2用碳铵1.36 kg、磷肥3.07 kg、尿素6.21 kg、钾肥3.46 kg、复合肥37.93 kg。2014年较1994年平均每季每667 m2施用碳铵减少36.62 kg,磷肥减少15.93 kg,钾肥增加0.03 kg,复合肥增加28.55 kg。70年代,赫山区(原益阳县)耕地面积45.88万hm2,绿肥种植面积达31.5万hm2,鲜草产量一般每667 m2产2 000 kg,进入20世纪80年代,化肥面积增多,绿肥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94年,全区绿肥面积不足15万hm2,且鲜草产量下降到1 000 kg/667 m2左右,近几年,赫山区实际种植绿肥面积已不足5 000 hm2,且平均产量很低。20世纪70年代,全区(原益阳县)人畜粪尿肥经发酵后,多与土杂拌和作基肥,一般每667 m2施20~30担,20世纪80年代,施用化肥增多,土杂肥和人畜粪尿肥施用减少,近年已只有零星农户施用,且施用量大大减少。2007年,赫山区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坚持“增产、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取了很好的成效。

1.2 施肥存在的问题

一是施肥方法有待改进。赫山区部分农民重施基肥,不施或少施追肥,叶面肥施用更少。农民科技水平较低,影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据调查统计,全区种田的农民50岁以上的超过50%。虽然现在这些农民已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施肥习惯,从施用过多的氮素肥料、单质化肥等改为施用配方肥,施用复合肥,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懂为什么要施用配方肥,不懂自己地块的土壤养分含量,很难做到精准施肥、科学施肥。据调查,全区种田的农民中,拥有智能手机的农民不足20%,还有一部分人虽然购买了智能手机,但并不会使用,要让这部分人使用手机查看田块土壤化验数据,全区实现科学施肥、精准施肥还需一个过程。二是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施肥仍较盲目。蔬菜为赫山区第二大农业产业,历年种植面积均在10万hm2以上。全区蔬菜用肥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模式,施肥量大,磷肥用量为优化水平的3.47倍,钾肥用量为优化水平的1.27倍;灌溉采用大水漫灌,水肥流失大;有机肥用量不足;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未引起重视。三是有机肥施用面积较小。赫山区农作物有机肥施用面积和施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商品有机肥成本较高,很难大面积推广,近年来,土地流转进程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多,2014年,全区共有15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3 345户,总承包面积达11.05万hm2,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以及追求效益最大化,种植大户们不愿意施用成本较高,费工的有机肥,而是怎么节省成本怎么干、怎么省工怎么干;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散户养殖逐步发展为集中规模养殖,厕所也改建为冲水式,传统的农家肥变宝为废,不但不能为农业生产所用,反而流入沟渠、河道,造成水源污染。绿肥种植困难重重,很多农民有种植绿肥的意愿,但由于缺少种子、开沟费力、鸭子破坏等原因,不能大面积推广;农民在外务工收入大幅提高,不再愿意将劳动力投放在这些暂时看不到效益的用工上。

2 科学施肥的建议与对策

由于多年偏施化肥,轻施或不施有机肥,施肥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全区土壤地力呈下降趋势,酸化较重,重金属含量超标,沟渠、河道、地下水等水源污染,为此,全区水稻、蔬菜等主要农作物上实行化肥减量增效势在必行。

2.1 进一步改进施肥方法

要重视叶面肥的施用,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推广叶面施肥,一般以速效、高效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主,指导农民因地因肥看苗施肥,一般来说,叶色浓绿柔软表现为不缺氮,应以磷、钾为主;叶色黄瘦则以氮肥为主并配合施适量的磷、钾肥,以利氮素的转化利用;叶色青黄,生长不整齐,田土瘦的田块,以喷施氮肥为主,氮磷结合,微量元素应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植物生长调节剂则可普遍按用量范围施用。改变农民图省事,基追肥都施配方肥的施肥方法;对保水保肥能力较差的砂性土壤农田要分次施肥,基肥减量,增加追肥次数,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如果全区所有农田均能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将在现有施肥水平基础上,每667 m2降低纯氮用量0.4 kg,按全区55万hm2水稻播种面积计算,每年可节省纯氮440 t。在蔬菜施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平衡施肥,生产和推广专用配方肥,减少磷肥用量,适当补充作物所需微量元素,促进土壤养分均衡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

2.2 重视施用有机肥

合理施用有机肥是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的最有效途径。政府应加大科研力度,扶持有机肥生产企业,将种养大户的禽畜粪便进行加工利用,变废为宝,为农业生产所用。解决绿肥种植难题,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推广开沟机等机械设备,让农民尝到甜头,让种植绿肥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推广能将稻草切碎和稻谷脱粒一体的收割机,推广大型耕田机,提高耕层厚度,将秸秆翻入耕作层下层,减少稻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直接还田,施用腐熟剂加快腐熟,提高秸秆利用率。2014年,赫山区农业局土肥站在兰溪镇砂岭村进行了商品有机肥的推广示范,示范面积200 hm2,每667 m2田施用商品有机肥50 kg作基肥,每季每667 m2减少40%(21∶7∶12)测土配方肥10 kg,禾苗长势好,平均产量较相邻同等肥力地块提高56 kg/667 m2;据调查,赫山区衡龙桥镇槐奇岭村农民有种植紫云英的习惯,据村支书刘义华介绍,该村每年种植紫云英500 hm2左右,每667 m2超过2 000 kg,早稻施肥只须每667 m2用40%(20∶10∶10)测土配方肥20 kg,比不种绿肥的田块增产20%。位于该区泉交河镇竹泉山村的湖南竹泉农牧有限公司种植蔬菜200 hm,全部种植叶菜类蔬菜广心菜、芥蓝等,由于建有猪场和配套的沼气池,每茬蔬菜用有机肥200 kg/667 m2作基肥,每667 m2喷施沼液2~3次,化肥仅用45%硫酸钾型复合肥(14∶16∶15)10 kg,产量稳定,每茬达1 300 kg/667 m2,售价达6元/kg,既减少了化肥用量,又提高了蔬菜品质。

2.3 改进种植及耕作方式

水稻种植改变过去用种量少,增加氮肥用量促分蘖的种植方式,适当加大用种量,保证基本苗。把好育秧关,培育壮秧,“秧好半年禾”,秧苗素质好,基本苗充足,移栽到大田后,可适当减少氮肥用量。潜育性稻田要适时晒好田,减少无效分蘖,减少肥料浪费,淹育性稻田应干湿交替晒田,既发挥肥效,又能更好地促进水稻生长。

赫山区稻田耕作层普遍较浅,平均只有12~13 cm,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因此,可大面积推广大型机耕设备,加深耕作层,加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4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中,普遍采用大水漫灌,肥水大量浪费,推广滴灌、微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按蔬菜等作物生长各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和土壤养分的供给状况,将融为一体的水肥适时、定量、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的根部土壤,具有省工、节肥、节水、节药、高产、高效、优质、环保等好处。赫山区现有喷灌面积975 hm2,滴灌面积455 hm2,主要由部分种植大户根据生产需要自发引进,兴建。如该区泉交河镇的湖南竹泉农牧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00 hm2,率先从2009年开始全部建好了喷灌设施,水肥一体化,该公司育有牲猪2 000余头,利用猪粪尿建设了大型沼气池,再将沼液运用喷灌系统施到菜园,既对猪粪尿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又种植了有机蔬菜,相比普通农户种植蔬菜节省化学肥料30%。

据统计,赫山全区蔬菜每667 m2均施用水平为:N15.4 kg、P2O522.9 kg、K2O12.98 kg,到2020年,在全区2.5 万hm2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上建设微喷灌等水肥一体化设施,按平均节省肥料20%计算,可节省化肥纯量氮肥154 t、磷肥229 t、钾肥129.8 t。

据统计,赫山全区蔬菜每667 m2均施用水平为:N15.4 kg、P2O522.9 kg、K2O12.98 kg,到2020年,在全区2.5万hm2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上建设微喷灌等水肥一体化设施,按平均节省肥料20%计算,可节省化肥纯量氮肥154 t、磷肥229 t、钾肥129.8 t。

[1] 谢卫国,黄铁平,钟武云,等.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南省主要农作物推荐施肥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3] 益阳县志

猜你喜欢

赫山区绿肥水肥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益阳市赫山区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控
『绿肥黄瘦』
知否知否
赫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益阳市赫山区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基于水肥耦合模型的上海地区设施番茄水肥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