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康复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6-02-06王丽莉闻爱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抑郁情绪母乳喂养康复

赵 灵 王丽莉 闻爱群



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康复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赵 灵 王丽莉 闻爱群

【摘要】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康复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初产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本科的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后的母乳喂养情况、康复及抑郁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率为66.3%(53/80),高于对照组的42.5%(3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子宫复旧不全、盆底肌松弛致阴道或膀胱膨出、尿潴留及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后康复及改善抑郁情绪。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母乳喂养;康复;抑郁情绪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maternal bedside nursing care on postpartum breastfeeding,rehabilitation and depression. Methods 160 cases of primary matern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the maternal bedside nursing care. The situations of postpartum breastfeeding,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and depress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ate of breastfeeding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66.3%(53/80),higher than 42.5%(34/80)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rates of subinvolution of uterus,elytrocele and vesicocele induced by relaxati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 and urine retention as well as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maternal bedside nursing care can improve the rate of breastfeeding,promote postpartum recovery and improve the depression.

【Key words】 Maternal bedside nursing care,Breast feeding,Rehabilitation,Depression

初产妇承担较大的身心压力,由于其对母乳喂养和产后康复情况认识不到位,极易在产后发生抑郁症状[1-2]。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产科新型护理模式,重点是为产妇提供咨询服务和产科健康教育[3-4]。本研究发现该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的母乳喂养情况、康复及抑郁情况均有一定改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12月于本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60例,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为(28.3±4.2)岁。纳入病例均无分娩史及严重内分泌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以上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例数、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本科的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母婴床旁护理,详情如下:将新生儿护理安排在病房内完成,包括沐浴、抚触、脐部、臀部护理,实施一对一护理,护士通过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在护理的同时向产妇讲解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产后营养,要求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每天在床边进行1次,护理时间控制在30 min内。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产后的母乳喂养情况、康复及抑郁情况。康复情况主要为子宫复旧不全、盆底肌松弛致阴道或膀胱膨出和尿潴留的发生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抑郁情况,以40分为有抑郁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的产后母乳喂养情况

对照组中有母乳喂养34例、混合喂养21例、人工喂养25例,干预组中有母乳喂养53例、混合喂养16例、人工喂养11例,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率为66.3%,高于对照组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的产后康复情况

对照组有4例(5.0%)子宫复旧不全、8例(10.0%)盆底肌松弛致阴道或膀胱膨出和7例(8.8%)尿潴留,干预组有1例(1.3%)宫复旧不全、2例(2.5%)盆底肌松弛致阴道或膀胱膨出和1例(1.3%)尿潴留,干预组的子宫复旧不全、盆底肌松弛致阴道或膀胱膨出和尿潴留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 2组的产后抑郁情况

干预组有抑郁产妇17例(21.3%),低于对照组的31例(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产科采用母婴分开的护理模式,不仅会影响护患沟通,而且影响了护理的整体性。母婴床旁护理可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婴儿无需离开母亲,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母亲的担心[5]。

本研究发现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主要与该护理模式中加强了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向其介绍了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方法,同为避免一次宣教的内容过多,本研究将每次时间控制在30 min,有利于产妇轻松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提高实际护理效果。产后康复对于产后恢复意义重大,本研究在产后教育上以促进产后恢复为重点,为加强科学饮食、产褥期卫生及盆底肌训练和产后操指导等,促进身体健康及产后泌乳[6]。干预组的子宫复旧不全、盆底肌松弛致阴道或膀胱膨出、尿潴留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为证实母婴床旁护理可促进产后恢复提供了直接证据[7]。产后抑郁高发于初产妇,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导致失眠等消极表现,甚至可影响其基本生活,故是初产妇产后的护理重点[8]。本研究发现可有效的缓解抑郁情况,主要原因为护理过程中给予产妇关怀,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促进其早日康复。

综述所述,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后康复及改善抑郁情绪,在初产妇护理中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洁,刘爱英,何晓娟. 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5): 4257-4260.

[2] 刘春燕. 细节优化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康复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8): 2127-2129.

[3] 冯祺荣. 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 110-111.

[4] 莫彩燕. 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8): 57-58.

[5] 吕红,陈霞,耿立华,等. 产后康复数控治疗仪对初产妇产后泌乳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 552-554.

[6] 呼红.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6): 68-69.

[7] 王芬.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护理干预[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9):102-104.

[8] 黄佩凤,蔡艳珍.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7): 263-264.

Influence of Maternal Bedside Nursing Care on Postpartum Breastfeeding,Rehabilitation and Depression

ZHAO Ling WANG Lili WEN Aiqun Nanji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Nanjing 210000,China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6)05-0246-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5.182

作者单位: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通讯作者:闻爱群,E-mail:wen9aq9@sina.com

猜你喜欢

抑郁情绪母乳喂养康复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焦点解决护理对颈椎病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效果研究
发病6个月以上性早熟女童与在校女童社交焦虑及抑郁情绪差异研究
浅析高校生命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应对策略
团体音乐治疗对于改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实证研究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