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靠科技创新 建设渤海粮仓
—东营市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调查报告

2016-02-06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东营市粮仓核心区

袁 玲

(山东省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东营  257091)



依靠科技创新 建设渤海粮仓
—东营市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调查报告

袁玲

(山东省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东营257091)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是由科技部牵头组织,环渤海4省市联合实施,旨在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探索盐碱地增粮增效技术模式,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重大科技战略。东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盐碱地资源广袤,粮食增产潜力巨大,是山东省“渤海粮仓”建设的主战场。2012年底以来,东营市全面启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在技术创新、推广模式、示范面积、种植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

东营市 渤海粮仓 科技示范工程 调查报告

1 主要做法

(1)明确发展思路。研究确立了“创新为先、效益为重、集成资源、示范突破”的总体思路,明确以突破土壤盐碱瘠薄为重点,以盐碱地增粮增效为核心,充分集成企校所创新资源,实施水、土、种、机、肥、耕、管、加等技术集成创新,通过核心区辐射示范区,探索建立技术成熟、效益明显、可供推广的盐碱地增粮增效模式。规划到2020年,建成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示范面积3.33万hm2。

(2)强化协同创新。鼓励企业与院校联建研发平台,集聚技术、人才资源,实施协同创新,集中突破盐碱地增粮增效关键技术。近年来,重点建设了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海岸农业联合研究中心、山东省农科院博士工作站、中天水土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13个创新平台,集中突破了管道灌排模式、高抗逆肥料研制、耐盐作物品种选育、水稻盘育机插、小麦“两深一浅”耕作、稻麦轮作、稻鸭稻鳅混养、农业物联监测等8项技术,为渤海粮仓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3)抓好两区联建。明确核心区的技术创新功能和示范区的技术组装功能,坚持核心区带动示范区的“1+N”模式,推动渤海粮仓扩面积、上水平。汇邦公司万亩旱粮核心区与中科院、山农大、省农科院等院所合作,集中开展耐盐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试验和筛选,通过对46个玉米品种、32个小麦品种、49个杂粮品种的比对试验,初步筛选出“青麦6”、“鲁单9066”等适宜品种,带动示范区推广面积0.733万hm2。

2 主要成效

(1)两区建设初具规模。全市渤海粮仓示范面积由最初的68.47 hm2发展到2.3万hm2,实现四连增,占到山东省示范面积的45%。目前,建成核心区3个,总面积2133 hm2,为一邦公司建设的万亩水稻种植核心区,汇邦公司建设的万亩旱粮种植核心区,鑫源、一邦公司共建的万亩作物良种繁育核心区。带动发展示范区42个,总面积2.087万hm2,其中水稻示范面积1.44万hm2,小麦、玉米等旱粮示范面积0.647万hm2,总体形成以水稻种植为主、旱粮耕作为辅的示范格局。

(2)水土资源节续利用。围绕节水、降盐、培肥要求,农业生态技术和绿色产品得到大面积应用,促进了水土资源高效节续利用。汇邦公司利用管道灌排转换技术进行土地开发,变传统粗放的“明渠排灌模式”为“管道排灌模式”,节水节地率均超过20%。汇邦生物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抗逆肥料,通过激发作物自身多重抗性和增加土壤多种有机质,小麦增产8.24%,水稻增产15.9%,示范应用面积达367 hm2。根据数据分析,2015年该市核心区的土壤有机质普遍增加20%以上,土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3)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核心区和示范区粮食单产稳步增长,2015年小麦夏收平均单产达到385.5 kg/667 m2,较去年增长7.2%。鑫源公司的小麦最高单产达到547.8 kg/667 m2,较2014年提高了9.8 kg,再次创造山东省中度盐碱地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在此基础上,该市渤海粮仓粮食总产逐年增长,2014年,1.433 万hm2示范面积实现粮食总产1.1亿kg,同比增加0.8亿kg。其中,属“棉改粮”和未利用地开发的示范面积占到87.4%,累计纯增粮食1.2亿kg,为落实该市粮食增长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持。

3 存在的问题

(1)关键技术仍需突破。盐碱地增粮增效的关键在土壤降盐培肥。目前普遍采用的工程、生物等技术,单项技术降盐效果不明显,技术集成后投入较高。另外,土壤盐分养分快速检测、水稻精量直播、作物病虫害机械化防治等技术仍需突破。

(2)财政投入仍需加大。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创新投入大、风险高。目前,政府引导资金主要来自省财政渤海粮仓专项,随着示范面积的扩大,补贴强度趋弱,实施单位创新风险和经营压力加大。

(3)水稻补贴政策不配套。东营市重盐碱地分布广,发展水稻产业适宜性好,潜力大。但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相比,目前水稻的粮食直补、农机补贴政策尚不配套,与水稻规模化和机械化发展不相适应。

4 对策建议

(1)强化技术突破。根据渤海粮仓建设实际,重点在水、土、种、机等环节,推进盐碱地优化灌溉、土壤快速改良、耐盐作物筛选、机械化耕管等关键技术研发,打通盐碱地增粮增效技术体系。进一步熟化现有的抗逆肥料配方施肥、小麦“两浅一深”耕作、水稻“盘育机插”等技术,开展放大性试验示范,并在全省率先建立盐碱地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在持续抓好小麦、玉米、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品种筛选的同时,增加饲草作物、能源作物等耐盐作物品种的选育,扩大实施单位的选择度和自由度。(2)创新种植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重度盐碱地发展水稻种植、中轻度盐碱地发展旱粮耕作”的适宜性种植模式,兼顾灌溉和洗盐要求,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种植成本。

猜你喜欢

东营市粮仓核心区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金口河区:守护“粮仓”织牢监督网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撂荒地变粮仓 有机种植出效益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粮仓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