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植保体系现状及对策

2016-02-06王泽秀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病虫植保技术人员

王泽秀

(楚雄市植保植检站,云南楚雄  675000)



县级植保体系现状及对策

王泽秀

(楚雄市植保植检站,云南楚雄675000)

植保体系建设对实现农业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县级植保体系的现状分析了植保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代农业对植保工作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对策。

植保体系 公共植保 绿色植保 对策

近年来,农作物常规病虫害发生严重,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发面积逐年扩大,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重,致使农药用量剧增,污染环境严重。只有建立健全植保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作物病虫监测,提高病虫预测预报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才能有效解决当前病虫害日趋严重的问题,才可以充分发挥植保植检对农业增产增收的保障作用。

1 县级植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经费投入不足

植保站属事业单位,因财政紧张,现多数县市财政只保证人员工资的发放,少数县市财政仅拨给2 000~3 000 元/人的办公经费,没有其他经费投入。中央、省级财政偶有植保专项资金的投入,但也只能专款专用于重大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植保经费投入不足,使得植保站内许多老化、陈旧的设备不能更新换代,仍然在超龄“服务”,限制了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的准确率和检疫工作的开展;也阻碍了先进专业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严重影响了植保站工作的高效开展。

1.2 植保技术人员水平偏低

近年来由于植保技术人员退休或升职、转岗等原因,各县市植保站都存在着从事植保工作的人员少,专业人员补充缓慢,非专业人员占用编制或在编不在岗情况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等问题,造成植保技术人员缺乏,并形成断层现象。而由于工作任务多、学习时间少,经费困难,植保技术人员很少有技术培训和考察学习的机会,致使他们信息闭塞,知识老化,更新慢。

1.3 基础设施不健全

由于受经济发展条件限制,基层县级地区基础设施与信息传递手段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试验及检测设备、病虫害防治器械等,绝大多数技术人员仍按照传统的“仅靠嘴、靠腿”的工作模式开展相关工作,导致病虫应急控制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对迁飞性害虫、流行性病虫等生物灾害的预防及应急控制能力较弱,农业安全生产能力无法满足现阶段植保体系建设的要求。

2 县级植保体系建设的对策

2.1 增加经费投入

加大对植保体系建设的投入是实现区域性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各级政府对植保体系建设的投入较少,无法满足植保工作开展的需要,因此需增加经费投入,一是要确保基本事业费用,如植保工作开展信息发布费用、植保调查费用、植保宣传费用等;二是要增加植保体系建设现代化发展的投入,通过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等,健全有害生物预警系统,增强农业病虫害预报准确性与信息发布的全面性,指导农民全力防治病虫灾害;三是要增加无害化治理及科研投入,使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物理技术等进行无害化治理,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与植保工作的健康发展。

2.2 提高植保工作人员素质

随着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大量流通与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优化基层植保人员素质,创建优质的植保队伍已成为县级植保体系建设中的一大任务。一是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基层植保队伍建设,明确县级植保系统的福利待遇,提升资金保障力度,确保职责与酬劳统一,并加快植保队伍的补充,公开招聘技术人员,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二是应加强与科研院校的紧密配合,建立技术人员交流、学习新技术的机制,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加快知识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通过优化工作配置,如电脑、相关书籍等,使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植保技术变化动态;创造条件开展新技术试验,使技术人员在实践中提升自我。

2.3 加强植保设施建设

加强植保基础设施建设,应继续做好市、县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健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系统,配备病虫诊断设备,建设规范的监测、预警、报告、会商,发布等工作机制。应用现代植保科技手段使病虫防治、预测预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大力提高病虫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4 强化基层植保的公益性

植保植检站是政府职能机构,其核心任务是防控病虫害和植物检疫,具有公益性、社会性特点。因此,应从加强风险管理、应急控制管理与信息传播、灾害监测等方面,创建科学的植保防控灾害体系,充分利用基层植保站的号召力,遵循国家政策,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创新服务形式,探索以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为依托,也可结合农业销售公司为联盟,成立专业防治队伍,开展全程承包或阶段承包服务,增强基层植保体系对重发、突发病虫的应急能力,充分发挥县级植保部门的公益性服务作用。

2.5 大力开展新型植保技术研发,提倡绿色植保

今后,传统的发展技术已不能适应植保工作的需要,植保工作面临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发展转基因技术、与环境相溶的生物防治药剂的研制与开发,生态调控技术,病虫抗药性监测治理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等新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将是今后植保工作的重点。

[1] 廖华刚.金沙县植保体系现状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2,10,(01):196~198

[2] 叶聚忠.福州市植保体系现状及对策.农业技术装备,2012,(1):14~15

猜你喜欢

病虫植保技术人员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