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

2016-02-05李云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护理人员

李云国

探讨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

李云国

目的 研究探讨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方法 随机性抽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来我血站献血青年300名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9~27岁,其中大学生群体居多,针对青年献血者生理及心理状态特点结合细致的语言交流以及专业性服务沟通和心理护理等方式进行良好互动。结果 300名青年献血者均成功献血,未出现不良反应现象;通过问卷调查评估献血者满意度高达99.00% (297/300),追踪统计二次献血率达到81.67%(245/300)。结论 优质高效的言语沟通交流帮助青年献血者受到良好舒适的献血体验,即保证了血液输出质量也通过融洽互动交流提升献血者心理满意度,促进献血者后期再次献血意愿。

血站;青年;献血护理;沟通技巧

无偿献血作为一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公益性事业,其能够有效确保临床用血储备稳定持续性[1]。早在1998年我国颁布《献血法》之后,国内各地区献血点以及中心血站大量扩建,血液储备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缺的用血形势[2];但是当前人口基础发展,临床各类病症发病率也急剧上升,相应的临床用血指标也在逐年持续增长,导致当前供血问题越发严峻。有研究表明,当前《献血法》仍旧有一定调整空间,其无偿献血机制不仅建立在长期随机性模式下,也应该建立稳定的献血志愿者队伍,有着基数稳定的献血人群作为临床用血持续储备[3]。因此通过大量有效优质的无偿献血价值宣传来持续招募心动献血者扩增供血队伍显得必不可少;而献血价值意义的宣传中高效的言语沟通有着重要作用。对此本文回顾性分析我血站2013年8月~2014年10月献血青年300名,针对青年献血者生理及心理状态特点结合细致的语言交流以及专业性服务沟通和心理护理等方式进行良好互动,通过高效舒适的献血护理以及融洽互动交流过程提升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现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来我血站献血青年300名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06名,女性94名,年龄19~27岁,平均年龄(21.64±2.81)岁,其中在校学生219名,社会青年81名,文化程度均在高中或中专以上。针对青年献血者生理及心理状态特点结合细致的语言交流以及专业性服务沟通和心理护理等方式进行良好互动。

1.2方法

1.2.1根据以往我站为献血者采血的经验,通过不断地实践与自我总结,得出了几种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能更好的进行采血工作的方法,从献血环境、献血者心理安抚、献血知识宣传等方面提升献血站的工作效率与血液质量。通过让献血者填写献血后的评价表(评价内容包括:献血过程中的感受、对工作人员的评价、献血环境的满意度、对我站的意见与建议、是否愿意再次献血)得出献血者满意程度。

1.2.2热情引导献血者、重视献血舒适环境当献血者来到血站时,护理人员需热情接待,指引其进入献血前期准备区域,通过温和的语言态度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让献血者最大程度知晓无偿献血意义,正确引导献血者对于献血事业的性质认知,消除思想负担,让献血者迅速适应血站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应当具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要能不厌其烦的解答每位献血者的疑问,对于相同的问题也要做到理解与耐心仔细的讲解,让每一位献血者都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与耐心[3]。同时,对采血环境可以采用暖色调的灯光进行心理暗示,使得献血环境显得温暖舒适,要有别于医院等医疗场所单调压抑的白色氛围,显示出献血站温暖与阳光的一面,给予献血者正能量的心理暗示。

1.2.3言语沟通在献血前期护理人员对献血者身体状态进行了解,重视献血相关知识讲解,观察献血者在采血检测过程中的心理变化[4],通过青年群体较为喜欢或乐意接受的方式,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了解。在与其沟通时首先要关心理解他们,同时应用同理心,使双方的距离拉近。讲解每次献血标准以及单次取血200~400 m l对于人体并无任何危害,且人体自身的造血功能会快速补充流失的血液,只要做好了献血后的营养补充与休息工作,便对健康并无较大影响,以此便能增加献血者自身心理安全感。注意在沟通交流中可结合献血相关宣传资料或图片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进行科学专业的解释[5]。语言沟通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应用好语言沟通要素,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解疑方式,注意对献血者心理变化的把握,掌握好言语间的分寸,要提前做好采取非专业性语言解释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以免在正式解疑时出现语言混乱、语意不明的情况,从而使得献血者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产生困惑,进而导致献血者心存疑虑而放弃在本站献血[6]。

作者单位:青岛市中心血站,山东 青岛 266071

1.2.4人文关怀沟通人文关怀应用在青年献血者方面,主要体现在对献血者心理及当前所处社会环境因素进行人性化关怀,重视对方情感及心理认同感,也是一种能够体验到别人感情和心情的能力[7]。在献血护理过程中则通过人文关怀进行参与互动,通过角色换位思考方式从对方感受进行考虑;重视采血过程无菌观念,结合优质的静脉穿刺技术及采血操作规范进行逐步护理,动作熟练、轻巧,并关心他们的感觉;如通过交流询问献血者疼痛感触,以聊天或听音乐转移献血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感。采血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是十分必要的,献血者可以通过观察采血人员熟练的工作流程得到心理暗示,从而减轻心理压力,降低对穿刺的恐惧感[8-10]。完成采血之后可继续表达对青年的敬意与关心,重视对献血者的后期健康指导,叮嘱献血者适当休息,避免献血完成当日淋浴,叮嘱献血者献血之后的注意事项,通过良好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减轻献血者的压力,改善采血服务,提高质量[11-14]。同时,对于前期身体体征检测不达标而又具有积极献血态度的献血者,护理人员应当以温柔的言语拒绝其献血,并说明原因与达到标准的方法,劝其在保证自己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再来献血,表达自己的敬意并肯定其献血的积极性。

1.2.5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全局掌控在献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不良反应,导致献血者晕厥或是出现其他常见症状,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好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献血站做好相关预案工作,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稳定献血者的身体体征,使其能良好恢复,并且不影响其他献血人员的心理情绪[15]。另外,采取适当的奖励机制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献血站整体人员的素质水平,提高采血工作的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对献血站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工作培训与考核是保证采血队伍专业素质够强的主要措施,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提升语言水平和服务水平,从而使得采血队伍具有较好的社会口碑,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2 结果

300名青年献血者均成功献血,采血从前期到后期结束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评估献血者满意度高达99.00%(297/300),献血人员对我站总体感官良好,对护理人员评价均优,对献血人员进行基本资料统计,在1年后追踪统计二次献血率达到81.67% (245/300)。

3 讨论

良好的语言沟通交流是保证护理人员与献血者之间相互信任、信息交流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及时明确将血液采集及健康教育相关的信息进行沟通,了解双方思想、感情、愿望及要求,才能使献血者做好献血准备,采血人员做好血液采集工作,使得双方都能获得满足感[16]。血站护理人员在面对无偿献血者时,尤其对于年龄较低的青年献血者来讲,更需对他们给予关怀和敬意,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献血是一件光荣且受人敬重的行动,从而得到满足感,有利于带动其周围的朋友群体主动献血,壮大无偿献血队伍;青年献血者作为献血主要群体,其机体各项功能指标相对较好,血液质量相对优质,但是也因为自身机体优势,造成这类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略自身状态,凭借个人当前喜好选择是否献血,献血随机性较大,以至于并不能确保当前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献血。另外,一般的青年献血者认为自身体质良好,完成献血后不注重营养补充以及适当休息,因此也容易出现不适反应,对其自身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对此,血站护理人员可通过专业性服务和人文关怀等沟通方式促进护理人员与献血者之间的信息交流,重视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保证献血质量的同时,也更加重视献血者生理及心理变化,通过良好言语沟通及献血知识讲解促进二者间融洽的合作,提醒献血者一定要在献血后多休息并及时补充营养,避免出现不适反应,提升献血者心理满意度,促进献血者后期再次献血意愿。

[1] 王艳平. 与时俱进有效沟通-浅谈采血护士与献血者的语言交流[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36):498-499.

[2] 刘燕. 中心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体会[J].包头医学,2015,39(3):180-181.

[3] 万东升,王跃. 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心理干预[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23-24.

[4] 王皓,刁亚林,张志波. 军人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分类与影响因素[J]. 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893-894.

[5] 伍华东,庄立,郭德华,等. 元认知心理干预模型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输血杂志,2013,26(4):367-369.

[6] 金莹. 对无偿献血者整体护理的体会[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3):299.

[7] 李少华,张国强,刘孟春. 浅谈沟通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中的必要性[J]. 医药前沿,2014,4(18):372.

[8] 毛建华. 农村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 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0):372.

[9] 王飞,傅强,马贵明,等. 2009~2010年南京市成分血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2):1078-1079.

[10] 李益聪. 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措施[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4-16.

[11] 赵艳杰. 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中外医疗,2015,34(6):150-152.

[12] 胡容. 血站工作中献血护理服务的作用分析[J]. 今日健康,2016,15(2):182.

[13] 李洁. 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617.

[14] 侯艳玲. 血站采血护士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8):255-256.

[15] 李海霞. 血站采血护理中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 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141.

[16] 岳献荣,孟毓,聂军,等. 2013年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分布情况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9):1-2.

医学论文论题的来源

1 从理论中提出研究问题

许多研究问题就是研究者按照某一理论提出某种假设,推测按照此理论应该解决某一问题而提出的。可以是成熟的理论,也可为尚有争论的学说。

2 从实践中提出研究问题

大量的实践为医学人员提供了研究问题的丰富来源。无论是临床医师、管理人员还是教师,都会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遇到使自己困惑或不解的问题。一般来说,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困难及服务对象经常发生的问题都可成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3 从文献中提出研究问题

任何一个好的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都会在讨论部分提到本研究尚有哪些不足,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也有的研究者还会提出对下一步研究的建议。这些都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

撰写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科学性,指论文所介绍的方法、论点,是用科学方法来证实,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这就要求:

(1)进行科研设计时有周密的考虑,排除可能干扰结果的不利因素;

(2)设立必要的对照组,甚至双盲对照研究;

(3)对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要进行统计学处理;

(4)无论是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对结果的分析要从本课题资料出发,得出恰当的结论,切忌离题空谈设想和抽象推理。

二、先进性(创造性),是指论文是否达到一定的科学水平,一篇论文尽管具备了科学性,但不一定是先进的,因为这个工作可能在数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已被别人证实过了。医学论文的先进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

(1)是理论水平,如原理探讨,疗效机制等是否有新的突破;

(2)是实践水平,如诊断水平或治疗效果是否高于一般水平及技术操作是否特别先进;但不论是实践水平或是理论水平的衡量,均应与同类成果现时的水平相比较,如与国外的、国内的、本地的同类课题水平比较才能给予评价。

三、实用性(应用性):一是与临床联系的课题,二是可重复性。

Center Blood Stations in Pu rsuance o f Nursing Staff and Young Donors Comm unication Sk ills

LI YunguoCentral Banks of Qingdao City,Qingdao Shandong 266071,China

【Abstract】Ob jective To study and probe into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between the blood taking nursing staff and young blood donors in the blood bank. Methods 300 young blood donors and who were donated blood in ourblood bank from August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age between 19 to 27 years old,which the majo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n,according to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blood donors,it had a good interaction with th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 communi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are. Resu lts 300 young donors were successful blood donation,there was no adverse reaction phenomenon.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assess the satisfaction of blood donors up to 99%(297/300),tracking statistics two blood donation rate was reached 81.67%(245/300). Conc lusion The high quality and effective verbal communication which canhelp young people get a good and com fortable blood donation experience,that i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blood output and through the harmonious interaction to enhance the psychological satisfaction of blood donors,and promote the w illingness of donors in the latter stage of blood donation.

Center blood stations,The youth,Blood donation nursing,Communication skills

R 473

A

1674-9316(2016)12-026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2.179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护理人员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