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3种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2016-02-05焦二莉李跃宇马文慧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20期
关键词:曲霉菌球菌抗原

焦二莉,李跃宇,马文慧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3种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焦二莉,李跃宇,马文慧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肿瘤、AIDS患者、器官移植、导管留置及相应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在不断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现在使用最普遍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G实验、GM实验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作为早期检测工具,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情诊断和用药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该文就此3种常见的免疫学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侵袭性真菌感染;免疫学检验方法;应用研究

随着实体器官的移植、骨髓的移植、留置导管、肿瘤及AIDS患者等的增多,临床对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激素以及抗肿瘤药物等的广泛使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病人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传统的方法中,标本培养及鉴定周期较长,工作人员对涂片镜检的主观性又较强,对IFI的诊断比较困难,反靠这些方法容易造成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因此,近些年,真菌感染的免疫学方法应运而生,发展也较快。尤其是G实验、GM实验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临床应用中,不少研究人员结合实验数据,逐步验证了这几种方法不仅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而且为IFI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下面我们就这3种免疫学诊断方法进行分述。

1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

引起人类感染的隐球菌目前多以新型隐球菌为主,严重威胁免疫功能低下和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对于AIDS病人,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其实,对于隐球菌病的诊断并不困难,只要能多次从标本里检测出隐球菌,亦或是检测出菌体周围包被的一层多糖荚膜及荚膜特殊成分,就可以确诊。相对于墨汁染色镜检、培养及鉴定的灵敏度低、周期性长,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成分的检测显现出了很大优势,它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时准确,为隐球菌病提供了很有意义的早期诊断价值。根据欧洲2008版EORTC/MSG标准,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已被认为是隐球菌感染的确诊依据,分为乳胶凝集法、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以乳胶凝集法和胶体金法应用最为广泛。乳胶凝集检测属于定性和半定量检测,快速简便,抗原滴度能用来判断疗效,耗时约60 min;胶体金法也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无需链霉蛋白酶预处理,一般从处理标本开始起,10 min左右就可以得到结果;而酶免法灵敏度高,准确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有文献报道,ELISA法的影响因素远少于乳胶凝集法。王欣等[2]通过40例脑膜炎脑脊液标本进行胶体金和乳胶凝集方法的比较,总结出了对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检测,胶体金法和乳胶凝集法具有一致性,且当原始标本按1∶20稀释进行检测时,可显著提高二者的特异性,有效避免假阳性。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已在临床实验室广泛开展应用,但此实验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文献报道,类风湿因子、巨球蛋白及毛孢子菌、抗酸杆菌与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存在交叉抗原,可引起假阳性;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浓度过低或过高则会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3]。其次,血清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对于隐球菌感染的疗效监测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不能作为治愈指标[4]。

2 G实验

(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特殊成分,由于其可以特异性地激活鲎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凝固,故(1,3)-β-D-葡聚糖检测又称为G实验,可以用于除接合菌、隐球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感染以外的IFI的检测。近年研究已经证实,G实验在不同IFI诊治中的重大意义。罗佳等[5]对68例疑为深部真菌感染的艾滋病人进行了G实验检测,并与真菌培养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G实验的阳性率为91.5%,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仅为57.8%,二者相比,G实验的灵敏度更高,而且G实验可在2 h内完成,说明G实验比真菌培养能更早更快速地反映真菌的早期感染[6]。胡锡池等[7]也曾探讨了G实验对于尿路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他指出G实验作为早期预警指标,可以避免高危因素的发生。作为IFI的检测工具,G实验的最佳诊断界值也同时被多数学者关注。赵勇等[8]研究发现,IFI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13.7 n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了88.9%和90.2%。刘盛敏等[9]对ICU病房的IFI患者的诊断进行了数据分析,显示14.02 ng/L作为诊断界值有较理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虽然G实验比菌体培养和涂片镜检的敏感性更高,但由于其所受的干扰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除外试验器具和操作过程被污染、受检者检测前使用含有葡聚糖的纤维素膜进行透析、手术的影响外,患者使用过白蛋白、凝血因子、含葡聚糖的中药及半合成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也会对G实验造成假阳性。国外的研究表明,革兰阴性细菌菌血症所致G实验假阳性的比率要比革兰阳性球菌菌血症所致G实验假阳性的比率高[10]。国内刘耀婷等[11]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研究中有3例大肠杆菌感染和3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血浆G实验假性增高,且近期感染CMV的肾移植患者血浆G实验也呈假阳性。

浅部真菌感染G实验就会出现假阴性,对细胞壁不含有或含量很少的接合菌以及隐球菌来说,G实验一般阴性。对于疑似为IFI的患者,如果错过检测的最佳时机也会出现假阴性,而最佳时机又难以掌握,在临床工作中,只能是多个时间点采血检测,比如说一个星期检测2~3次。此外,由于(1,3)-β-D-葡聚糖是在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破坏菌体后才释放出来的,所以,在排除污染等干扰因素的前提下,通过G实验和涂片、培养的联合检测,可以推断真菌在体内是定值菌还是致病菌,对临床医生是否给患者使用抗真菌药也具有指导意义。

3 GM实验

近年来,随着免疫功能降低和有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加,曲霉菌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然而,通过传统的培养和镜检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曲霉菌感染,耗时长、阳性率低,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被认为是曲霉菌感染后最早释放入血的标志性抗原,其释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程度。现在,好多医疗机构已经引进了GM实验,并通过不断的观察研究,公认GM实验是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学者报道[12],外周血检测出半乳甘露聚糖的时间比临床症状早5~8 d,比经验性治疗平均时间早12.5 d。

GM实验适用于血清、肺泡灌洗液等标本,ELISA竞争法,特异性更高。Luong等[13]报道了用肺泡灌洗液做GM实验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曲霉菌的诊断中敏感率为100%,因此,如果患者没有宿主因素和临床表现,只要肺泡灌洗液GM实验阴性,可以排除IFI[14]。在治疗方面,血液中GM的定量分析更是为曲霉菌病的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姜华等[15]的研究表明,以GM实验阳性为起点,对IFI抢先抗曲霉菌治疗,可降低病死率,血清GM浓度的动态监测可用以评判曲霉菌病的疗效。这里所说的阳性,一般是以连续两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则判断为GM实验阳性。

GM实验也有很多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出现。假阳性主要表现在使用了半合成青霉素的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巴唑坦等,接受了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的治疗;血液透析,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另外,此实验与双歧杆菌有交叉反应,所以,为了防止试验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大,美国严格限定GM实验的目标人群为非儿童免疫缺陷患者。GM实验的假阴性主要表现为血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持续时间短容易被机体清除而导致检测阴性;曲霉菌在体内产生菌丝少,侵袭血管释放量少;使用抗真菌药物如AMB等。由于仪器、试剂、实验方法等的不同,目前国际上对cut off值的界定尚无统一的标准。

目前,有些厂家已经开发出了IFI的其他免疫学诊断方法的试剂盒,如念珠菌甘露聚糖抗原及IgM、IgG抗体的ELISA检测试剂盒,烟曲霉IgM、IgG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逐步投放于临床实验室。

虽然IFI的各种免疫学诊断方法存在有或多或少的干扰因素,但作为早期检测工具,还是为IFI的病情诊断和用药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高度怀疑IFI的患者,如果能连续多次送检标本进行免疫学抗原抗体的检测,并同时结合镜检和培养,综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分析,有助于菌种的鉴别,更有助于IFI的早期诊疗。

[1]Dellinger RP.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g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CritCare Med,2004,32(3):858-873.

[2]王欣,张伦理,郭彦,等..新型隐球菌监测方法的比较及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5):1180-1195.

[3]Engler HD,Shea YR.Effect of potential interference factors on performance of enzyme immunoassay and latex agglutination assay for cryptococcal antigen[J].J Clin Microbiol,1994,32(9):2307-2308.

[4]尚鹏程,许娇,裴小芳.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9):2836-2837.

[5]罗佳,黄杰,王启明.G实验和真菌培养在艾滋病人深部真菌感染中的联合诊断 [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4,36(4):173-175.

[6]Wheat LJ.Galactomanan antigenemia detection for diagnosis of omvasive aspergillosis,part 2[J].Clin Microbial Newslett,2005,27(2):59-63.

[7]胡锡池,严子禾,刘红玲.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于尿路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134-3136.

[8]赵勇,王红,任爱民.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8:202-206.

[9]刘盛敏,梁瑛.血浆(1,3)-β-D-葡聚糖对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50-154.

[10]Albert O,Toubas D,Strady C,et al.Reactivity of(1,3)-β-D-glucan assay in bacter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J].Eur J Clin Microbial Infect Dis,2011,30(11):1453-1460.

[11]刘耀婷,陈险峰,胡海清,等.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价值[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3,8(3):151-155.

[12]王四海.检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对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3):12-14.

[13]Luong ML,Filion C,Labbe AC,et al.Clinical utility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bronchoalveolar lavage galactomannan in patients with henatologic malignancies[J].Diagn Microbial Infect Dis,2010,68(2):132-139.

[14]方靖,许淑娣.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半乳甘露聚糖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 (7):1262-1265.

[15]姜华,贺兆斌,袁代,等.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血液肿瘤患者侵袭性曲霉病诊断价值的评估[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3):163-168.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hree Immunologic Test Methods of Invasive Infections with Fungi

JIAO Er-li,LI Yue-yu,MA Wen-hui
Inner Mongolia Steel Hospital,Baotou,Inner Mongolia,014010 China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tumor,AIDS patients,organ grafting,catheter retaining and corresponding drugs makes the patients with invasive infections with fungi constantly increase,the most common immunological method of invasive infections with fungi at present included G experiment,GM experiment and cryptoceccal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antigen test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ensitivity and strong specificity,as an early test tool,it provides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disease diagnosis and medication assessment of invasive infections with fungi.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common immunologic methods in clinic.

Invasive infections with fungi;Immunology detection method;Application research

R446.6

A

1672-5654(2016)07(b)-0117-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0.117

焦二莉(1980.10-),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研究生,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医学检验。

(2016-04-12)

猜你喜欢

曲霉菌球菌抗原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2015—2020年某院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不同地区腐乳中10种红曲霉菌的遗传差异分析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
331株肠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探讨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