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因素看高校毕业生“择业难”现象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就业指导心态

康 铭

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从心理因素看高校毕业生“择业难”现象

康 铭

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大学生是社会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而这一资源因为逐年的就业压力而不能被充分的利用,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当中呈现出越发显著的心理问题,心理因素对毕业生的就业、择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心理疏导,培养毕业生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是当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高校毕业生;心理因素;择业观

随着国家高校教育的深入发展及高校教育体制不断扩招,近来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高校毕业生495万到2015年750万,2016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人,再次创历史新高,今年高校毕业生迎来新的就业洪峰,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持续增加,这将是2016届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又一次重大挑战。

一、影响大学生“择业难”的因素

纵观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难”并不是毕业生未能充分就业首要问题,许多毕业生在就业前就已经出现了“难择业”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全球化日益深化、知识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毕业生的择业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宏观来看,影响高校毕业生“择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毕业生个人因素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入学初期、甚至是毕业前半年、乃至整个大学四年期间,对自己的未来无任何职业规划,就业目标不明确、职业发展无规划、就业领域不清晰、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择业无主见等问题,都影响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在面临职业选择时无所适从,难以完成从学校向社会的转变。

(二)社会宏观因素

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社会传统价值观和利益观对毕业生择业观念的禁锢、就业体制由“计划分配”向“双向选择”转变的过渡等,导致毕业生在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和摆在面前多项选择时,无法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盲目跟从。

(三)教育体制因素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受益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专业模式单一化、培养体系程序化、课程设置和市场实际需求脱节、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化等教育体制内部不合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生在准备进入就业阶段期间,准备不充分,实践能力不足,使得“择业难”问题日益凸显。

二、大学生“择业难”心理问题表现

张明贺在研究高校学生就业择业压力归因时将就业压力解释为:“就业压力是指个体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面对具有威胁性、挑战性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1]就业压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方面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毕业生无法正视择业问题,消极抵触择业。面对不同的择业压力,毕业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表现:

(一)自负心理,需求落差大

一些毕业生无法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因而在择业过程当中往往过于挑剔,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学习成绩较好或是工作、社交能力较强的毕业生身上,他们对自身评价过高,而忽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人才需求标准,对就业的城市、职位、薪资、工作条件等过于挑剔,好高骛远,当发现求职过程中实际工作内容、福利待遇和自己的预期目标差距过大,便无从选择或是冷漠等待。

(二)缺乏自信心,受挫能力低

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学校教师、家长对工作辛苦的夸张描述,让很多毕业生在未就业之前就产生抵触和自卑心理,这一类心理现象经常出现在一些不善于交际、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和实习经历、心理受挫折素质较差的毕业生当中,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胆量勇气,躲避主动求职、面试,消极抵抗就业过程中的人才竞争,陷入一种消极的心理误区,放弃主动择业。

(三)从众求稳,思维模式陈旧

对于旧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从祖辈遗留在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定势当中,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心态。绝大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当中,选择考取国家公务员、事业编制、银行等老一辈认为的“铁饭碗”工作,从众心态严重,竞争意识薄弱,“一业定终身”的传统就业观念还根深蒂固于众多毕业生当中,严重影响了择业的心态和视野。

三、大学生“择业难”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反应出毕业生的择业难心理状态,一些心理暗示、不平衡心态等主观因素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的主要因素,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择业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好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为未来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好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心理因素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的导向作用,从心理因素问题上来改变毕业生的就业、择业观。

(一)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引导毕业生弹性择业

毕业生是否能积极就业、良性择业主要取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应把就业指导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完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评估体系。国内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概念认识很模糊,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实际应用毫无了解,缺乏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因此,需要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等课程体系和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咨询和服务,来逐步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改变不健康的择业心态。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切合实际,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经济形势影响就业市场供求变化、本学校及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等,尤其是要培养一批就业指导的专业资质教师,运用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等多层次的理论知识,结合就业指导相关的实践经验,为毕业生提供科学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充分认识到专业能力和企业需求的关系、专业发展和社会应用领域的关系、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关系,逐渐培养毕业生的“弹性就业观念”,能够根据人才市场的供求情况和自身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适当调整择业标准和就业预期,让他们能够“择好业”,逐步完善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开设个性化心理咨询通道,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毕业生的择业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一些未就业大学生会容易出现忧虑、恐惧、焦躁等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毕业生择业心态,更容易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要避免心理压力的出现,拥有健康的择业心理是必要的前提。针对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就业季,高校应设立毕业生心理咨询专项通道,针对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专业、成绩、性格,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为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毕业生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其顺利就业;尤其针对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毕业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跟进、交流、沟通,并指导其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缓解和疏导活动,帮助毕业生积极面对毕业期间出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并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同时,开展心理减压专项培训,培养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方式方法,适当地进行心理素质测验和训练,提高

择业的技能,消除不良的择业心理和心态。

(三)加强入学初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就业择业信心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择业难”的心理因素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择业难”不仅是社会和高等教育的所要厉行解决的问题,应从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和影响择业观的因素入手,通过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从主观上消除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将被动择业变为主动择业、积极择业,为毕业生在就业、择业之前创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培养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就业心态,才能引导毕业生正确择业,化解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人生职业道路上的迷雾,缓解就业洪峰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1]张明贺.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归因方式研究[J].学理论,2011.

[2]石懿,杨德祥.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实证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3]张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4]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2008.

[5]吴新悦.浅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解决对策[J].人才与教育,2008.

F249.21;F

A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就业指导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做谦逊的人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