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马尾松毛虫危害特点分析及防治技术应用现状

2016-02-04刘京蓉范军华宋祥兰赵希键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6期
关键词:毛虫赣州马尾松

刘京蓉,范军华,宋祥兰,赵希键

(1.上犹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江西上犹341200;2.石城县珠坑木材检查站,江西石城342700;3.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赣州341000)



赣州马尾松毛虫危害特点分析及防治技术应用现状

刘京蓉1,范军华2,宋祥兰3﹡,赵希键3

(1.上犹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江西上犹341200;2.石城县珠坑木材检查站,江西石城342700;3.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赣州341000)

通过对赣州市马尾松林的调查研究,了解马尾松毛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其在赣州发生危害的特点,探索综合防治应用技术,有利于我市马尾松毛虫的防控,有效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促进赣州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马尾松毛虫;危害特点;防治技术;赣州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一种昆虫,是中国南方林区松林主要害虫之一。马尾松是其主要危害对象,被危害后马尾松生长势差、材积受损、松脂量低、种质差而少,有的针叶被吃光,抗病虫差,天牛等危害严重,松树植株成片死亡,造成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吸收噪音等功能减弱,生态环境恶化,所以把马尾松毛虫灾害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1-2]。此外,马尾松毛虫身体的毒毛对人体危害较大,会导致皮肤发炎、关节肿痛等,甚至残疾[3]。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发展,以致成灾,与其生物学特性、林分结构、食物丰欠、环境好坏、天敌多少等因素有关[4]。本文通过对赣州市马尾松林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对我市马尾松毛虫经济、实用、有效、环保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达到有效控制马尾松毛虫危害,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市林业持续健康发展[5]。

1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成虫:雄蛾体褐色,翅36~49mm,触角荆状,前翅较宽、外缘呈弧形,翅面3~4条淡淡的横条纹,后翅中间有淡色斑纹;中室有白斑。雌蛾体色呈灰褐色,较大,翅长42~55mm;触角短栉齿状;中室几乎无白斑。卵:呈椭圆形,刚产时粉红色,孵化时紫黑色。幼虫:体深灰色,长58~79mm,背步呈现不规则斑纹,橙红色或灰白色。蛹:长20~35 mm,棕色,纺锤形,节间有黄绒毛。茧:灰白色逐渐转成褐色,有棕色短毒毛[1]。

1.2 生物学特性

马尾松毛虫各地发生的世代数每年不同。赣州每年一般发生2~3代,但受气候及松树的受害程度、生长状况等的影响,每年发生2代或3代的百分比并不相同。在年平均气温低于25℃,马尾松受害严重或者长势较弱时,幼虫发育较迟缓,繁殖代数就少;反之,幼虫发育快,繁殖代数剧增。马尾松毛虫通常是3~4龄幼虫躲在松针丛中、树皮裂缝、地下植被中过冬,次年温度回升到10℃左右出蛰。成虫趋光性强,具迁徙习性,喜欢在生长茂盛的马尾松林中夜间交配产卵。卵产于松树针上,成堆或成串,产卵期限为7天左右。刚孵化幼虫喜欢群聚生活,先危害松针边缘,出现枯黄变形。1~2龄幼虫会吐丝,通过风力传播;3~4龄幼虫以整根松针为食,会弹跳掉落;5~6龄幼虫能迁移,啃食完1株松树针叶就迁移到另1株。幼虫阶段要啃食约200条针叶,而幼虫末期啃食最多,约160条针叶。1~3龄幼虫较容易自然死亡,4龄幼虫相对稳定。因此,以4龄幼虫数量作为预测发生的依据。幼虫成熟后,一般在马尾松针叶和树皮上及灌木丛或地被物上结茧化蛹[6]。

2 发生与危害特点分析

2.1 为害情况

马尾松毛虫发生和危害的情况与林地周围环境条件息息相关。在混交林中,危害较轻;在纯林中危害较严重,且阳坡比阴坡严重。为了持续控制其灾害,近些年来探索出分类施策,综合治理的办法,达到可持续控制灾害的目的。主要有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3类。常灾区是指海拔300m以下的马尾松纯林,由于土壤脊薄、植被稀少、郁闭度小,故马尾松毛虫常在此成灾;偶灾区是指海拔300~500 m的山区,树龄大、生长好、动植物种类丰富,郁闭度高,在此偶然性发生;无灾区是指海拔500 m以上,地型比较复杂,马尾松林生长茂密的混交林,林内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适宜,较少发生[3-4]。

2.2 发生规律

2.2.1 寄主植物多少与大发生的关系。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同寄主植物的多少极为相关。寄主植物多时,其食物丰富大量繁殖;少时,大量死亡。大发生时,如果食物不足将导致其死亡,或促使幼虫结茧化蛹提前。故寄主植物的多少可以调节马尾松毛虫是否大发生。

2.2.2 气候与大发生的关系。马尾松毛虫的生长发育及寄主和天敌均受温湿度影响,以致影响它的数量。温度和湿度将共同影响其生长、发育、繁殖、死亡、产卵、幼虫结茧化蛹等。

2.2.3 林型与大发生的关系。调查发现:混交林中天敌多,马尾松毛虫数量少,虫灾较轻;而纯松林中天敌少,马尾松毛虫数量多,受害重。

2.2.4 天敌与大发生的关系。天敌能抑制马尾松毛虫的大发生,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天敌寄生蜂、寄生蝇、哺食性昆虫、鸟类等都影响其大发生;病原微生物绿僵菌、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及病毒CPV、NPV等能防治马尾松毛虫大发生。

2.2.5 地理分布与大发生的关系。根据赣州的立地条件、海拔、植被、以往发生及防治情况等,故危害区域可划分为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3种。

3 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现状

3.1 实施综合治理的科学依据

马尾松毛虫实施综合治理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营林及生物措施,达到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使自然界通过自身的调控来抑制害虫,实现松林得以保护。

3.1.1 综合治理必须以相互协调为基础。综合治理的目标不是彻底把马尾松毛虫消灭,而是将其数量控制在允许值内,成为弱势种群,与天敌一起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生物防治为主,结合生态系统自身调控,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3.1.2 综合治理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尽量使用既经济又实惠的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措施,取得良好的、长期的防治效果。综合治理措施应该是便于操作、实用、群众容易接受掌握。

3.2 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3.2.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生态学观点,应用封山育林、营造针阔混交林等营林技措施,保护森林的生态平衡。

3.2.2 经管林为基础,标本兼治。林业营林技术措施直接影响马尾松的生态环境。科学的营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马尾松的生态环境,降低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和危害。赣州通过多年混交林的营造,明显降低了马尾松毛虫的灾害。

3.2.3 加强治理,保护绿化成果。马尾松的正常生长受害虫影响较大,从而使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受到影响。为了更好的保护马尾松免遭危害,需建立合理的防治制度,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控制马尾松毛虫的发生[2]。

3.3 综合治理措施

3.3.1 根据发生类型分类施策。根据赣州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规律分为3个区域(无灾区、偶灾区和常灾区)采取不一样的治理措施。无灾区:主要是做好封山护林,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天敌、病源微生物等,达到有虫不成灾;偶灾区:不仅要做好封山护林、禁止砍枝,改善营林措施,进行阔叶树补植,做好虫情预测预报,保护天敌,结合生物防治等措施,做到虽有虫但成灾较少;常灾区:严格进行封山育林、杜绝砍枝、调整林分结构,做好虫情监测,及时防控[7-8]。3.3.2 加强虫情调查与监测。常灾区是进行马尾松毛虫调查的重点区域,方法有踏查与样地调查,通过了解马尾松毛虫的分布、危害、发生面积,与气象因子、林分、天敌等情况的相关性,研究分析其发生发展动态,及时做好监测。期距法是目前监测的主要方法,可预测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期,还可通过蛹的雌雄性比例和雌蛹重量推算马尾松毛虫种群的发生。并且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3 S 技术与昆虫性信息素在马尾松毛虫的监测中也逐步得到应用[9-10]。

3.3.3 营林措施。营林措施能改善生态环境,为天敌创造有利条件,降低马尾松毛虫的危害。事实证明,通过营造混交林,调整林分结构能够提高对马尾松毛虫危害的抵抗能力。在马尾松纯林中 “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通过“封、改、补、造、抚”等营林措施,形成混交林。促进天敌的繁殖,提高马尾松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及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成为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有效途径[11]。

3.3.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既安全又环保,是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的一项很好的措施。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危害可以通过对天敌的合理利用及开发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生物防治技术有:微生物制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C P V等;仿生药剂米满、杀蛉脲、灭幼脲I I I 号等;昆虫生长调节剂抑太保等;天敌昆虫赤眼蜂的繁放,在林内招引山雀等益鸟[12-14]。

3.3.5 人工物理防治。人工防治是简易、传统、实用的防治方法,利于保护天敌和生态环境。幼虫期,人工采摘卵块起到很好的防治;成虫期,利用黑光灯引诱捕杀也能达到较理想的防治。

3.3.6 化学农药防治。化学农药防治方法虽然对天敌和环境都有影响,并且会提高害虫抗药性,但是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考虑到化学农药的负面作用,我们选用化学农药时,应谨慎选择合理的浓度、剂型、施药方法和时间,防止产生马尾松毛虫对农药的抗性。目前,主要采用的药剂有溴氰菊醋、速灭杀丁及戊氰菊酯等[15]。

4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近几年来,我市对马尾松毛虫防治虽然做了较多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当前,主要还存在一些问题。

4.1 社会重视不足

宣传力度不够,保护意识薄弱,良好的保护意识较难形成,致使有些马尾松林受到危害。保护工作未列入议事日程,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社会保护氛围不浓。

4.2 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马尾松林普遍管理粗放,树体枝叶在中上部,马尾松毛虫危害主要集中在中上半部枝梢松针上,防治存在一定的困难。在防治技术水平低和防治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将导致防治效果差。并且马尾松树体受危害后,复壮更新措施不到位,使马尾松树体衰退,长势较差。

4.3 管理责任制未落实

有些马尾松林权属不明确,责任不能落实到人,存在“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导致马尾松林得不到应用的保护。

4.4 保护资金严重不足

当前,政府相关部门给予马尾松毛虫防治管理资金有限,且有些部门未能做到专款专用,导致难以较好实施病虫害防治、更新复壮等措施。

5 结语

造成我市马尾松毛虫发生的因子很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成灾。马尾松毛虫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与系统中其它组分的关系是相互的,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才能使森林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状态,达到控制松毛虫的发生。我们进行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时,应运用科学的营林措施,发挥天敌和生物防治作用,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尽量少使用化学农药。并且在政府正确决策的指引下,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林农的积极配合与参与,保证安全有效地预防马尾松毛虫危害,达到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1] 北京林学院.森林昆虫学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2] 梁秋英.浅淡马尾松毛虫的综合治理[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0):83-85.

[3] 潮小龙.东至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规律及其可持续控制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 :141-142.

[4] 谢大洋.福建马尾松毛虫发生特点及主要因子分析[J].中国森林病虫,2003,22(3) :12-14.

[5] 刘兴平,温小遂.马尾松毛虫成灾原因及其综合治理[J].江西植保,2007,32(2) :61-64.

[6] 程伟星.马尾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J].安徽林业,2008,2:52.

[7] 邓小青.安庆市马尾松毛虫防控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193-194,197.

[8] 汪国华,翁素红,林萍花,等.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和综合治理[J].浙江林业科技,1996,l6(5) :39 - 47.

[9] 林志伟.马尾松毛虫危害预报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2,21(3) :17-l8.

[10] 贾春生.利用马尔可夫链方法测报马尾松毛虫发生级别[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5):16,22.

[11] 彭龙慧,罗俊根,吴平文,等.封山育林控制马尾松毛虫作用效果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8(3) 350-353.

[12] 施再喜.马尾松毛虫寄生性天敌调查初报[J].安微林业科技,2006 (1) :28-29.

[13] 周刚,黄向东,张玉荣,等.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类型区马尾松毛虫试验[J].湖南林业科技,2005,32(4):46-48 .

[14] 孙云霄,龙振和,邱芝章.马尾松毛虫生物防治技术要点[J].四川林业科技,2003,24(4) :35-37.

[15] 彭龙慧,曹茂琴,温小遂.江西马尾松毛虫的抗药性及克服抗性发展对策[J].江西植保,2003,26 (2 ) :65-67.

GanzhouDendrolimuspunctatus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Control Technique Appli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Liu Jingrong1, Fan Junhua2, Song Xianglan3*, Zhao Xijian3

( 1. Shangyou County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Shangyou,Jaingxi 341200; 2 .Shicheng County Zhukeng Timber Checkpoint, Shicheng,Jiangxi 342700; 3. Ganzhou Forestry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Ganzhou ,Jiangxi 341000)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mason pine forest in Ganzhou City, to understand the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son pine, analyze its damag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in Ganzhou, to explor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pplication .It is beneficial 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Dendrolimuspunctatusin our city, effectively protect fores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 Ganzhou.

Dendrolimuspunctatus; Damage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technique; Ganzhou

2016-09-06

刘京蓉(197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工作;*通讯作者:宋祥兰(1972-),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研与科技推广,E-mail:jxgzly2000@163.com。

S763.42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6.06.039

猜你喜欢

毛虫赣州马尾松
马尾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
毛虫与蛾子
毛虫和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