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五味子规范化培育生产技术标准

2016-02-04党常顺毕连东刘克武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6期
关键词:主蔓五味子果园

党常顺,毕连东 ,刘克武

(1.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江山娇实验林场,黑龙江宁安157432;2.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北五味子规范化培育生产技术标准

党常顺1,毕连东2,刘克武2

(1.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江山娇实验林场,黑龙江宁安157432;2.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 Baill]果园高效培育的土地准备、种子与种子处理、种苗培育、果园建立、果园管理、采收和初加工、包装运输和贮藏、质量、人员和设备、档案管理等各主要技术环节。

本标准适用于北方高寒地区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等北五味子分布区内的人工栽培。

2 引用标准

GB 2772 种子检验规程;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9137-1988 大气污染物质最高允许浓度标准;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NY/T391—2013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 393—201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HJ 555-2010 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2002.3);国家外贸部《药用植物及其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年)。

3 土地准备

3.1 育苗地准备

3.1.1 交通便利,有喷灌条件,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1.5m,水质质量应符合GB 5084-1992二类标准。

3.1.2 耕作层≥25cm,pH值5.0~7.0,质地为沙壤土或壤土,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1995二级标准。

3.2 人工园地准备

3.2.1 栽培环境质量应符合GB 3059-2012二级标准的规定。无霜期110d以上,年积温2300℃以上,忌风口、霜穴、雹带,忌地表浸淹或地下水浸渍地。

3.2.2 土壤微酸性或酸性,耕作层≥30cm,土壤肥沃、质地为沙壤土或壤土,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1995二级标准规定。

3.2.3 排水好、不积水的平地或5°~15°坡地,水质质量应符合GB 5084-1992二类标准的规定。

3.2.4 适宜立地条件。有针阔混交林的过伐林地,疏林地或阔叶杂木林的过伐林及疏林地,上层郁闭度0.3~0.5。半阳坡、半阴坡、阴坡、退耕还林地、农田坡度<15°的适宜地块。

3.2.5 远离交通干道100m以上,或周围设有防尘林带,有充足的水源,交通便利。

3.3 整地

3.3.1 育苗地整地、作床。作床前充分碎土,拌匀粪肥,搂平或镇压床面。苗床规格,床宽110cm,床高≥15cm,步道宽50cm,床长20~30m。

3.3.2 人工园地区划、整地。根据建园规模大小进行全园规划,内容包括道路、防护林、排灌系统、水土保持工程及作业间、仓库等建筑物的规划。然后清除规划园地内的杂物,平整土地;按确定的行距挖栽植沟,设立架柱架线。栽植沟深40~0cm,宽70~80cm,挖土时把表土放在沟的一侧,心土放在另一侧,沟挖好后先填入一层表土,然后分层施入腐熟有机肥(25000~35000kg /hm2),肥料使用应符合GB 18877-2002中4的规定。

4 种子与种子处理

4.1 种子采集

选择生长健壮,成熟度均匀一致,果穗紧凑果粒大果粒多,无病害的群体或单株采种,在9月上旬~9月中旬果实成熟时采收。

4.2 种子调制

用揉搓法将果皮搓碎,放入清水中,漂去果皮、果肉,将沉入水底的种子捞出。种子放在通风阴凉处保存。 千粒重在25g以上,种子纯度95%以上。

4.3 种子处理

10月初至4月下旬。将调制好的种子用50mg/L GA3浸泡24h,按种沙1∶3的比例与细沙混合在一起,置入5℃左右条件下保存,沙子湿度一般为饱和含量的40%~50%种子层积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在80~90天,播种前半个月左右,把种子从层积沙中筛出,用凉水浸泡3~4天,每天换水1次。在20~25℃条件下催芽。一周后,种子种皮裂开或露出胚根,即可播种。

5 种苗培育

5.1 育苗方法

春播(5月上旬~5月中旬)或秋播(土壤结冻前)。播种采用条播法,即在床面上按15~20cm的行距,开深2~3cm左右的浅沟,播种量25g/m2。覆2cm厚细土。用木磙镇压浇透水,在床面上覆盖一层稻草或加盖草帘。当出苗率达到50%~70%时,撤掉覆盖物并随即搭设简易遮荫棚(有喷灌条件的苗圃可不搭设遮荫棚),幼苗生长至5~6cm时撤掉遮荫棚。苗期要适时锄草松土,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每平方米保苗150株。

5.2 苗木贮藏

秋季落叶后或翌年萌芽前起苗,50~100株成一捆,及时进行假植。挖沟深20~30cm,苗木按行单捆30°倾斜摆放,培土,超过地径3~5cm踏实,上用草帘覆盖,及时浇水,保持苗木生活力不降低。

6 果园建立

6.1 果园区划

6.1.1 小区区划。果园生产区经营面积应占80%以上,要区划成若干大区、小区。小区面积1~2hm2,每个大区包括2~5小区。大、中型果园除了果园生产区应设置种苗培育和实验区,经营面积应占10%左右。

6.1.2 道路区划。全园的各区由道路相连。园中大区间要设6~8m宽主道,小区间设4~5m宽辅道。

6.1.3 排灌系统。建园时应建立排灌系统。

排水系统:在园内每隔15~20m 挖一条宽0.5~0.8m、深0.3m有1/1000比降的排水沟。

灌水系统:灌水系统也可用明沟漫灌,由输水沟、排水沟、灌水沟组成。输水沟配置在主道和副道旁宽0.8m、深0.5m,位置高于排水沟。排水沟每隔100m开一条,宽0.5~0.8m、深0.3m,有1/1000比降。有条件也可采用喷灌、滴灌。

6.1.4 水土保持。在园的防护林上方设置等高截水沟,宽1.5~2.0m、深1.0m,沟底要有1/1000比降。

6.2 定植前准备

园地内的杂草乱石等杂物清除,填平坑洼。全园深翻熟化,深度要求达到30~50cm。

根据全园规划的要求及小区设置方式等,决定行向和等高栽植或直线栽植。

标定定植点,先按行距测出各行的栽植位置,然后打好标桩,连接行两端的标桩,即为行的位置。

挖栽植沟或栽植穴,注意保留标桩,作为以后定植时的依据。定植坑深40cm、宽60cm即可。挖出的土按层分开放置,表土层放在沟的上坡,底土层放在下坡。挖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风化,然后回填。先回填表土。表土不足时,可用行间的表层土。按深耕熟化的要求至填满坑的三分之二后,回土的同时分层均匀拌入腐熟有机肥和化肥。施有机肥主要是,如人、畜粪便和豆秸堆肥等,每亩施3~4kg。施无机肥料,每亩二铵20kg,过磷酸钙30kg,硫酸钾20kg。

立柱架线。结合挖栽植沟同时进行,沿栽植行方向每隔6m左右立断面12cm×12cm的水泥或油浸木质架柱。架柱应埋入地下70cm以上,其地上部分应留2m,上面设三道8号铁线,其间距为80cm,最上面一道铁线距架柱顶部10cm,最下部铁线距地面30cm。

6.3 苗木定植及当年管理

6.3.1 苗木定植

定植时间:4月下旬~5月中旬,当平均气温达到6~l0℃时,地表以下l0cm土层的温度达到5℃以上,地表以下30cm土层化透后进行定植。

定植前处理:栽苗前把贮藏的苗木取出,首先剪除扭伤和折断的枝条及根系,根系较长的剪留15~20cm,然后用清水把全株浸泡6~12h。

定植方法:在栽植沟上每间隔75cm,挖直径30~40cm,深25cm的定植穴,把苗木放在穴内,根系充分舒展,然后培土,轻轻抖动苗木使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把土填平踩实后,围绕苗木用土做一个直径50cm的圆形水盘。

浇水:灌水量依土壤墒情而定,约5~l0kg。水渗下后,将作水盘的土埂耙平。

6.3.2 当年管理

全年中耕除草5次以上,栽植带宽1m以内土壤疏松无杂草。苗木定植后,天气干旱适当灌水;进入雨季,要注意及时排除园内积水。

进行2次追肥,第一次在苗木成活以后,于5月下旬追施氮肥和钾肥,具体方法是将尿素和硫酸钾按2~3∶1的比例混合均匀,离小苗30cm开5~7cm的浅沟,每株施入肥料15~20g,撒肥后覆土填平。第二次在7月中旬每株追施三元复合肥20~30g。在8月中下旬,在架的一侧距植株50cm处挖深30~40cm、宽40cm的施肥沟,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5t,施肥后覆土填平。

新梢生长至20~30cm时,将其以上部剪掉。

7 果园管理

7.1 果园的架面管理

7.1.1 架杆布设。为便于作业,架杆布设应在苗木定植后进行。

架杆在选材上采用直径2.5cm左右、长2.0~2.2m竹杆或去皮的硬质木杆。按苗木定植点逐行逐株布设,用细铁丝将架杆固定在最上一道铁线上,并将蔓条引入架杆上。

7.1.2 整形修枝

采用单主蔓无主干型整枝方式,在定植当年选择健壮的保留2~3个枝条为主蔓,其余全部剪掉。

植株在幼龄期要及时把选留的主蔓引缚到架竿上促其向上生长,侧蔓上抽生的新梢原则上不用绑缚,若有过长的可留10节左右摘心。

生长季节要萌发较多的萌蘖枝,除保留准备下一年用于更新主蔓的萌蘖枝外,其余萌蘖枝全部剪除。冬季休眠期,每个周期修剪一次。

栽苗当年留2~3个新梢向上生长,主蔓长度在架高以下,修剪时将上部未成熟部分剪掉即可;长度在架高以上,剪留高度保持1.7~1.8m即可。修剪时,剪口离芽眼保持2~2.5cm的距离。

栽植2~3年在主蔓1.6~1.7m处选留较直立的侧枝作新的主蔓,离地面30cm架面内不留侧蔓,在主蔓上每隔20~30cm对侧蔓修剪留6~8个芽,在侧蔓修剪留3~4个芽;对上一年剪留的中长枝要及时回缩,只在基部保留一个叶丛枝或中长枝。

4年生以上树的修剪是保持已经形成的良好树体结构,确定适宜留芽量保留合理的结果母枝数量。对叶丛枝修剪时要在下部找到可以替代的健壮枝条进行更新;对主蔓衰老或结果部位过度上移而下部秃裸时,应从植株基部选留健壮的基生枝进行更新。

7.2 灌溉与排涝

7.2.1 灌溉用水标准。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1992的规定。

7.2.2 灌水。在5月初北五味子萌芽期、6月上旬~6月下旬浆果发育期、10月下旬土壤封冻前对果园各灌水一次。

7.2.3 排涝。6月下旬以后进入雨季,要注意及时排除园内积水。

7.3 施肥

7.3.1 肥料种类及质量要求。北五味子在生产过程中可使用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有机肥料应充分腐熟,以杀灭虫卵、病原菌、杂草种子,达到无害卫生标准。

7.3.2 施肥时间。追肥在5月上旬~6月下旬北五味子生长发育的前期,应以氮钾肥为主;6月下旬~8月上旬生长发育的中期,应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秋施肥在8月上旬~10月上旬生长发育的后期,以有机肥和适当的氮肥为主。

7.3.3 追肥。生长期每年追肥2次,第一次为5月下旬开花前,追速效性氮肥及钾肥,尿素和硫酸钾按3~4∶1的比例混合后施用,20~50g/株。第二次为6月末7月上旬植株生长中期追施速效性磷钾肥,磷酸二铵和硫酸钾按8~10∶1的比例混合后施用,50~100g/株。在距植株30~50cm处开浅沟施入。

7.3.4 叶面施肥。浆果膨大期、花芽分化临界期,进行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尿素或磷酸二氢钾的使用浓度一般为0.3%。

7.3.5 秋季施肥。在8月中下旬进行,株施复合肥50~100g。秋季在架在两侧距植株30cm处开深30~40cm的施肥沟,施入腐熟有机肥25000~30000kg/hm2,尿素30~50kg/hm2。施肥时,先施农家肥后撒尿素,施肥后马上覆土。

7.4 病虫害防治

7.4.1 病害防治。白粉病和叶枯病是北五味子常见的两种病害,一般发生于6月上旬,防止时期为5月下旬~8月下旬。

防治方法:两种病害的始发期相近,在5月下旬喷施1次1∶1∶100倍波尔多液进行预防,7~10d喷1次,连续喷施3次;白粉病用粉锈宁2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叶枯病可用代森锰锌50%可湿粉剂700~900倍液。如果两种病害都呈发展趋势,粉锈宁和代森锰锌可混合配制进行1次性防治,浓度仍可采用上述各自的浓度。在管理上可于萌芽前清理园中病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7.4.2 虫害防治。危害五味子的害虫主要有食心虫、泡沫禅等,防止时期为5月下旬~7月下旬。

防治方法:5月下旬(落花后一周)至7月中旬可把溴氰菊脂(或氧化乐果)和粉锈宁、代森锰锌混合配制,既可防治以上2种病害又可防治各种虫害。

7.5 中耕除草

根据园地杂草生长情况适时进行。应以人工除草为主,一年约3~4次,并结合中耕同时进行,中耕深度以不损伤五味子根系生长为宜,保证生长期内栽植带土壤疏松无杂草。

8 采收和初加工

8.1 适时采收期

五味子8月下旬~9月中下旬,果色由红变紫红色,由硬变软,具有弹性,完全成熟时采收。

选择晴天采收,在上午露水消失后进行,用采收剪采收,尽量少伤叶片,暂不能运出的,要放阴凉处贮放。采收时需防压破,而且不可用水洗。采收过程中应尽量排除非药用部分及异物,特别是杂质及有毒物质的混入,剔除破损,腐烂变质的部分。

8.2 初加工

果实采收后,拣净果枝及杂质,晴天放在席上晒干;阴雨天用微火烘干,温度25~35℃为宜,干至手攥成团有弹性,松手可恢复原状即为干好。干品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种子有香气,干瘪少,无枝梗、无杂质、无虫柱、无霉变者为佳。

S759.82

B

DOI.:10.13268/j.cnki.fbsic.2016.06.026

猜你喜欢

主蔓五味子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秋天的果园
葡萄H形树形构建及管理要点
庭院葡萄树形的培养及主蔓衰弱更新复壮技术
庭院葡萄树形的培养及主蔓衰弱更新复壮技术
HPLC-DAD法快速筛查五味子颗粒(糖浆)中南五味子代替五味子
果园
葡萄定植当年冬季修剪技术
五味子醇甲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