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性布局阶段”的动向分析

2016-02-04史彦彬张宇凤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本土化总部

史彦彬 张宇凤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87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性布局阶段”的动向分析

史彦彬 张宇凤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872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一带一路”,使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跨国公司更加重视在华投资,开始进入“战略性布局阶段”,主要体现为八个战略新动向:加大对我国企业的M&A(并购)力度;在华的R&D(研发)投资升级;对我国投资的独资倾向进一步加大;推行系统化投资战略;采取本土化策略;建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运营中心;进行知识产权扩张;投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新动向的分析,能够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做好引资工作提供借鉴。

“一带一路”;战略性布局;独资倾向;本土化;知识产权扩张

我国自改革开放吸引外资以来,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出现了多个阶段性变化,在我国引资的初始阶段,大多跨国公司采取与我国国内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的方式;而后随着对我国经济环境的熟悉程度的加深,出现了外资谋求控股或独资的现象。目前,由于我国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以及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开始进入“战略性布局阶段”,其战略动机和操作手法都变得比以往更加复杂,出现了与当前经济背景相吻合的一系列战略新动向。本文在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归纳和总结出发生在当前时代的八个战略新动向。具体如下:

一、加大对我国企业的M&A(并购)力度

跨国公司经过试探性地进入我国之后,目前加大了对我国企业的并购力度,对我国的比较有实力的、成长性较好的又是同行业的企业,采取M&A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扩大在我国的投资;新进入我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也倾向于采取M&A的直接投资方式。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出现这种战略新动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跨国公司对我国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跨国公司与我国国内公司相比,具有强大的资本、技术、管理技能、品牌等优势,具备对我国国内企业进行并购的实力。世界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产业链,把我国纳入整个产业链体系,具有较强的内部化效应。由于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发展,我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等因素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我国对外资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强,目前我国已是全球吸收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2、谋取市场优势,避免竞争。通过企业并购,跨国公司可以倍增地扩大在目标市场的经济规模和市份额,取得市场垄断优势。在我国,目前还有一种值得警惕的新情况是,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比较有前景的同行业企业进行并购,这种并购可以减少目标市场上的有竞争力的企业数量,吞吃掉有实力的竞争对手,达到避免竞争的目的。3、推行以市场为目标的长远战略。跨国公司目前加强对我国企业的并购,并不是都能够赢利的,但为了占领我国的市场,他们在不能保持赢利的情况下,愿意承受亏损进行并购,实现“以短期亏损换取未来市场”的目标,等占领市场后,再索取以前付出的回报。

跨国公司加大并购力度的战略新动向已经十分明显,如果这种并购持续到一定程度,我国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因为跨国公司通过并购行为,容易吞掉在我国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而形成对所在市场的垄断。由于跨国公司的资本实力较为雄厚和管理经验较为先进,对中国企业进行并购的难度往往不大,为此跨国公司能够容易地通过并购行为提高垄断程度。

二、在华的R&D(研发)投资升级

跨国公司在华的R&D(研发)投资升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R&D资金投入明显增加;二是R&D内容有所升级,研发中心开始向我国转移。

由于我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许多跨国公司更加重视在我国的技术研发和技术运用,不断提高在我国的研发投资规模,还有一些跨国公司把地区研发中心或研发基地转移到我国或在我国新设,加大在我国的适应性技术研发和运用。跨国公司在我国R&D的内容比以往有所升级。进入我国的前期,在技术研发和运用方面,都存在着试探性的进入问题,在我国只是进行一些应用性技术或相对低级技术的运用。目前,跨国公司开始对在我国的技术研发与运用进行升级,把较多的基础产业和相关的技术向我国转移,研发人员也开始较多地任用我国本土的人才。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跨国公司在我国开展研发的战略有保留的一面。跨国公司不会将高新技术研发和高端产品开发转移到我国,在我国研发的目的是服务和支持在我国的生产和销售,所以把在我国的研发重点放在应用性研究、本土化产品的开发与设计、高端产品在我国的适应性改进等方面,所设立的研发中心和研发基地都是应用型研究机构。对于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发和高端产品开发,跨国公司则安排在母国开展,因为这类研发对企业具有长远的、重大的战略意义,需要严密地防止技术外溢,在母国进行便于控制和防范。

三、对我国投资的独资倾向进一步加大

根据有关资料,跨国公司在生产投资中,57%的比例倾向于独资新建,37%的比例愿意与具备一定技术和生产资源或能力的企业合资,倾向于通过并购相关生产工厂来投资的跨国公司为28%;在研发投资中,有46%的企业倾向于建立独立的研发中心,有33%的跨国公司倾向将更多先进技术引进我国进行研发,同时有33%的企业计划扩大在我国原有的研发人员数量,24%的企业选择合作研发。这些报告也反映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更愿意采取独资的方式。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早期阶段,倾向于采取合资或者合作经营的方式,因为它们对中国的运营环境还不熟悉,需要借助于中方企业了解中国市场和规避风险。随着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时间增多,跨国公司越来越熟悉中国市场,而且独资能够比合资带来更多的收益,为此开始倾向于独资经营。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倾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国内对此也作了很多的探讨,目前这种倾向进一步加大。就目前阶段来看,跨国公司在新建投资中大多采取独资的FDI方式,只是在我国法律法规或政策限制的条件下,才与我国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经营。跨国公司还通过境外并购来实现在华投资的独资或控股目的,这方面的具体操作方式包括:一是购买小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股权;二是进行增资扩股,提高股权比例,达到控股目的,或者进一步购买剩余股权,形成独资经营;三是合并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四是先设立外资企业,再通过该外资企业直接收购我国国内的有关资产;五是实施通过证券市场收购的方式。

四、推行系统化投资战略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出现了一个重大动向,即在华投资从战略布局的高度进行调整和配置,推行系统化投资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了在华投资的统一决策和管理。在华设立地区总部,或者通过母公司总部的投资管理部门,对在我国的整体投资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比如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重要基地,这些在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不仅仅把眼光局限于上海,而是立足于上海,放眼全中国,并与全球业务相联系,其职能大多具备投资、决策、分销、研发、结算、管理等功能。在上海的麦当劳、如新、达能、日立金属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均以上海作为在华投资、营运、拓展业务等方面的“头脑中心”。

其次,进行一揽子或一个产业链的投资,加强配套和关联性的投资。实力强劲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开始谋求一个产业链的系统规划,投资囊括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的生产、仓储、运输、营销等,也对基本原材料和相关的零部件进行投资,此外对关联性强的融资、保险、咨询等项目也进行投资。这种投资模式不仅控制核心业务单元,还控制着一系列配套的企业,产业的控制功能和辐射功能都明显增强,提升了在华投资的整体竞争能力。再者,对华投资在多个行业展开。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行业的总体来看,表现出三个明显的趋势:一是继续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把我国作为“世界工厂”来加以利用,把生产制造基地、零部件加工基地和原材料采购中心转移到我国来运营;二是加大应用性研发投资,把我国培育为地区性的研发中心或研发基地;三是青睐对服务业的投资,在新增加的投资中,转向服务业的投资越来越多,跨国公司依靠自身的尖端技术和现代营销管理技能等优势,积极投资于我国的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商贸、旅游、运输、物流、公用事业等各种专业服务。

五、在很多方面采取本土化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时代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并实现了较为成功的本土化。[1]跨国公司在部分配套业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融资、应用性研发等方面采取本土化策略,加强了在我国的适应性。

有些跨国公司密切控制核心业务,以保持核心竞争力和主要竞争优势,同时,把一些配套性的、非关键的零部件加工、装配环节实行外包,外包给我国的相关企业,实现部分业务的本土化运营。但跨国公司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加强对外包业务的控制和协调。

在人力资源方面,由于跨国公司对我国的很多环境知识不熟悉,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任用我国的人员。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策略主要表现在对本土人才资源的利用。[2]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本土化策略,不仅仅表现在对营销队伍的建设,任用我国的职员,还表现在利用我国的营销商、营销渠道、营销网络、以及营销理念等方面。

在融资上,注重和我国的银行等各个融资机构以及我国政府打交道,以便获得快捷的、优惠的资金融通。在应用性研发方面,加强对我国本土消费习惯、消费行为、产品属性、包装设计等内容的关注和适应,并聘任大量的本土研发人员加强对对本土适应性的研究和开发。

跨国公司在我国推行本土化策略,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在我国的业务需要,还可以为跨国公司的全球业务提供支持。比如,西门子在上海建立全球性手机生产基地,面对的顾客不仅仅是中国人,而是全球市场,相当一部分产品销往国外;联合利华把在我国的人力资源也作为了全球业务的支持,派遣我国本土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到别的国家和地区。

六、建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运营中心

跨国公司开始积极地在我国建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运营中心。跨国公司进行这个重大的战略新动向的调整,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加入WTO后经济体制更加与国际接轨,经济地位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重要。同时,我国政府今年来大力鼓励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和运营中心安排在我国。另一个原因是,跨国公司需要加强在华投资和业务经营的管理。由于以上两个原因的驱动,跨国公司开始积极地在我国建设地区总部和运营中心,比如投资中心、制造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售后服务中心、财务中心、结算中心。

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首选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等。当然,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其他地方也是跨国公司积极考虑的地方,比如江苏,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江苏的投资兴办企业达到685家,其中127家跨国公司在江苏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机构。随着地区总部等机构的设立,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外商投资项目进入江苏,极大地提高了江苏经济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3]

在华设立地区总部,一方面加强了对在华投资和业务的管理和协调,提高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促进在我国的增资和投资,带动跨国公司到我国设立头脑型机构。比如,霍尼维尔把亚太区总部从新加坡迁到上海之后,既追加了在我国的投资,又把亚太区人力资源培训和配置中心、战略研究中心、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也迁到上海。

七、进行知识产权扩张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扩张,除了通过资金和设备等有形资产的形式之外,最近几年,通过知识产权进行扩张,也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重要方式,而且其力度将越来越大。有研究表明,在同行业中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就能够取得垄断地位和支配权,进而获得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跨国公司推行知识产权扩张战略,主要是依靠技术、品牌、商誉等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在东道国进行经营,开拓市场和获取利润。比如定牌加工就是一种典型的知识产权扩张方式。我们可以看看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依靠定牌加工的方式进行全球扩张的例子,可口可乐运用它的品牌、以商业秘密保护的母液、商誉等知识产权在全球进行投资,使其灌装厂和产品遍布世界各地。

跨国公司对我国进行知识产权扩张的行为已经有了很多,并成为在我国进行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上例中的可口可乐公司在我国也采取了定牌加工的扩张方式;耐克和伊莱克斯进军我国的运动鞋和家电市场,是靠许可生产和定牌加工等方式进行的;百盛集团和万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进军我国的快餐和酒店管理市场,是通过特许加盟和品牌管理等方式实现的;类似的扩张行为还有不少。

跨国公司也越来越关注在华的专利保护,通用电气、松下、IBM等先后在我国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维护机构,加强在华专利的保护力度。此外,一些跨国公司还在我国制造了一些知识产权陷阱,我国企业一旦误入陷阱,就要遭受起诉,比如日立、松下、东芝等6C联盟起诉我国DVD厂商侵权、丰田起诉吉利商标侵权、本田起诉力帆侵权等。这种知识产权“陷阱”主要集中在我国最具有市场潜力的领域,过去多是在通信、计算机、家电等领域,现在则更多地发生在医药和汽车业。我国企业要当心这些知识产权陷阱,避免卷入知识产权纠纷而承担重大损失。

八、投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并不是遍地开花,而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现阶段情况来判断,投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其中最为集中的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香港为龙头,香港的国际地位极大地带动了该地区的海外投资。长江三角洲地区则以上海为龙头,上海在我国和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本身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吸引外商对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投资不断增多。

对于外商投资区域近阶段的可能变化,根据有关材料,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珠三角三地区是跨国公司近期直接投资的首选地区;跨国公司对西部投资主要采取渐进式推进战略。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目前还不是外商投资追捧的热地。但是,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步伐和经济发展将加快,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和科技教育等都将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对外政策将更加宽松和优惠,以后中西部地区吸引的外商投资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以上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新动向,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了解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行为,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做好引资工作提供一些借鉴。我国政府和企业要根据跨国公司的最新投资态势,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以便更好地引入国外的资金、技术、技能、知识和理念,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的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在开展引资工作时,要根据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新动向,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投资行为,比如在华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等运营中心,非常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我国可以加大这方面的吸引力度,促成更多的地区总部和运营中心安排在我国。同时,对于有碍我国经济的投资行为,应注意防范和引导,比如,跨国企业对我国国内企业的不适当并购,将限制我国国内竞争和威胁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就应该通过相对应的法律或政策进行规范和指导。

[1]陈佳卓.从组织结构管理看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以加拿大跨国公司为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6(5).

[2]张蓓.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经营战略与实践研究[J].现代营销,2016(3).

[3]雷权勇.跨国公司在江苏发展的嵌入性研究[J].科技广场,2014(9).

F

A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本土化总部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RAYDATA总部办公室
Bloomberg欧洲新总部
Adobe总部改造
Dave&Bella办公总部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
跨国公司缘何败走美页岩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