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路径探析

2016-02-04李志芳

山西青年 2016年2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大学生

李志芳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路径探析

李志芳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到大学生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的各个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并内化为个人的社会价值取向,外化为个人的实践活动。因此,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认同;路径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研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有助于我们及时把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趋势,从中挖掘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认同的有效路径,并帮助大学生形成全社会认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其社会价值观也是多样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也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价值认同不全面,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相脱节

价值认同包括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认同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整体价值利益的体现。但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各种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出现多元化现象,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加强,个人利益至上等一些不好的价值观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的社会认同相背道而驰。由于就业压力、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等的影响,大学生追求一些物质利益或自身利益,而放弃了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中的较高层次的理想和对整个社会的共同理想的追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不全面,导致大学生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相脱节。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差异性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这种动态的变化促使学生的认同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是一般性的了解,处于认知认同阶段;有的大学生经过系统的政治理论课学习或了解社会之后,不仅是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从内心已经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对核心价值感的认同从认知认同上升为情感上的认同;有的学生对其有较深认识,不仅在情感上认同还在日常生活中付诸于实践。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所处的阶段不同,大学生的认同程度就不同。此外,文科的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较多,接受的程度较深,所以他们的认同程度比理科生的认同程度高一些,这也是差异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自发性

价值认同的关键是要知行统一,即个体将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观念,外化为实践行动,但是由于意识形态认识过程的客观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来自于课堂和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是被动接受的,缺乏自觉性,使得一部分的大学生并没有把这种价值认同运用到实践中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还处于自发性、“知行脱节”的状态,大学生价值认同处于自发性的阶段,只是在接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正确的认识,在情感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拥护的,但是一涉及到利益问题,只是在表面上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常重要,实际上仍然停滞在感性认知层面,并没有使之上升为理性操作,没有更好的贯彻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

二、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路径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职能就是塑造人格。“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格塑造这个主体工程建设的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必要条件”,[1]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作用。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政治理论课任课老师应加强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用自己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善于利用课堂有限时间集中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除了保留原有的理论教学内容之外,应结合当代中国国情和世界的世情,紧密联系世界和中国的形势变化以及大学生所切身关注的热点问题,必要的时候老师应与同学就学生所关心的一些热点话题开展一些课上讨论活动,在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中、在讨论中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并运用相关的理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全面深刻的分析解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也把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内化到思想深处。

(二)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

价值认同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达到行为认同。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过程中,应摆脱传统的单一的理论灌输的方式,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大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转变到行为认同上来。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认同的重要环节,列宁曾强调指出:“不能认为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似乎是偶然出现的,而不是从一定社会环境(它是个人精神生活的材料、客体,从正面或反面反映在个人的‘思想和感情’上面,反映在代表这一或那一社会阶级利益上面)中必然产生的”,[2]大学生的价值观不仅是其单个群体价值观的反映,它也是整个社会的整体的价值观念的正面或反面的反映,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也受整个社会认同的影响。学校应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调查、社会志愿服务,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勤工俭学等,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群众中去。社会和国家也应该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制定一些相应的政策,提供一些相应的岗位,使大学生真正的走进基层,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用社会整体的价值认同来感染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从而自觉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网络建设,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的渠道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网络这一现代传媒手段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的途径有了更多的选择,对知识、信息的了解也从原来的课堂、书本和报刊转移到了网络上面。如何加强网络建设,使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接收到更多更好的信息,成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认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入侵所带来的西方的价值观念对传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多元化的特点。因此,社会及其有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现代传媒手段,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把网络这一现代传媒手段当做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阵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关单位和部门应该建设好一些集知识性、系统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性网站,拍摄一些贴近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展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影片和宣传片,进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使他们树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所要求的价值意识。对于一些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人事迹应该进行大力的宣传,用身边的真人真事来感化大学生,进而使他们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理解。

(四)科学借鉴国外大学生社会价值观教育经验,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式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虽然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是随着世界交流的加深,国外对于大学生的一些好的教育经验和做法也值得我国借鉴。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他们对学生的社会价值观的教育也主要是通过学校课堂,与中国的课堂教学不同,他们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要求把道德与知识相结合起来,重在培养学生的好的公民品格。在课程的设置上,国外的大学里都规定大量的政治类和人文类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并且把有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其他的课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接受爱国主义的信念。在我国,学校应重视政治类和人文类的课程,特别是关于中国历史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课堂真正系统的了解我国的历史及其变化,让他们懂得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他们才能对自己的国家及民族产生自豪感,才能从内心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产生认同感。

(五)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大学生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大学生美好人格的形成、对事物的认同感的增强提供了外在的环境。学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传授社会道德规范、社会价值标准的机构,是影响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等校园媒体的宣传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各类性质不同的校园比赛,大学校内的各种论坛,使他们都成为向大学生传播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其认同感的平台。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扩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的覆盖面,利用这些宣传手段及时的报道一些新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新闻事件,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了解。通过举办征文、辩论赛、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关注由以往的课业的硬性要求转变为自觉吸收。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校内社团组织的建设,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大学社团组织,通过社团组织的宣传教育、利用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从认知认同提升到情感认同。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91.

[2]列宁.列宁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383.

G

A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