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年级制管理与系别制管理的比较研究
——以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例

2016-02-04曾梅华

山西青年 2016年23期
关键词:广州大学校区高校学生

曾梅华

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高校学生年级制管理与系别制管理的比较研究
——以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例

曾梅华*

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综合现今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学分制的大类教育基础上的年级制管理,二是基于行业细分的专业教育基础上的系别制管理。前者自高校扩招以来,被高校学生工作者广泛推广和研究,而后者并未被充分重视,且相关领域研究也非常少。笔者尝试客观比较年级制管理和系别制管理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二者各自的适用范围,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拓宽思路,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两种不同的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年级制管理;系别制管理;比较研究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剧增、新校区增建,都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少高校学生工作者也系统研究了年级制学生管理模式,以应对新形势下的高校现状。同时,经济的蓬勃,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对高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日益精细,不同专业不同系别学生的差异化对学生管理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系别制学生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和广泛的研究价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校情校风,因而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推行适合的学生管理模式,才能达到最佳的人才培养效果。

笔者工作多年的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是广州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由于扩招和校区建设实际,一年级的新生在桂花岗校区,二、三、四年级的老生在大学城校区;而学院的专业设置也是广州大学最为精细的学院,下设4个系别共8个专业。因此在我院的学生管理中,是年级制管理模式和系别制管理模式同步运行的:一年级新生集中在桂花岗校区,采取年级制管理,高年级学生在大学城校区,采取系别制管理。经过多年的磨合思考和实践总结,两种学生管理模式各有价值,也各有利弊。笔者尝试根据工作实际对两种模式的优势、劣势进行客观的比较分析。

一、年级制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一)年级制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势

1.针对性强,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所侧重地开展学生教育

根据每个年级的不同年龄特征、不同学业任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阶段的年级教育:大一开展适应性教育,包括学习、人际、生活、校园等各方面的适应性教育,帮助一年级新生转变思维,尽快适应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大二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引入生涯规划理念,引导学生自我认知、专业认知,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大三开展专业意识教育,根据三年级更加深入的专业学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鼓励学生培养专业思维,考取专业相关技能资格,为从事未来的专业做好知识储备;大四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包括就业政策、创业优惠、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指导,帮助毕业生更好的步入社会。

2.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意识

年级制管理模式是以年级为核心,围绕同一年级的日常学生工作事物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因此,管理的主体是本年级学生,管理的对象也是本年级学生,在同一年级的管理与被管理中,更加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自我服务意识,培养学生以年级为荣,人人都是年级的管理者,人人都是年级的服务者,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付出、收获、成长,最终实现自我教育的功能。

3.简化管理层次,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与传统的学生管理层次相比,年级制管理模式的管理层级是“院—级—班”三级管理模式,实现了扁平化的管理。从组织结构上看,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上下级的关系比较顺,信息传递迅速准确[1]。因此也在不少高校广泛推广,有些高校还依托年级制管理模式建立了年级学生工作办公室,而广州大学的24个学院中全面推行年级制管理模式的学院也达到22个。

4.多专业的交融性强,促进学生的跨系交流

同一年级不同系别的学生可以加强横向交流,通过不同系别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接触,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的专业跨界兴趣,促进不同专业思维的相互渗透,也对学生更全面更积极地定位自己的专业学习有较好的引导作用。因此不少高校也推出“第二专业”辅修的措施,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能够成长为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二)年级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劣势

1.年级人数多,辅导员工作量大,对个体学生关注度不够

根据扩招后的高校实际,每一年级的学生数量是以往人数的一倍以上。以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例,2001年级的学生人数是400人,而2015年同样的系同样的专业学生人数已经达到1300人,学生人数翻了三倍。辅导员队伍的规模增长明显跟不少学生规模的扩张,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最高达到1:600,因此造成辅导员工作量非常大,疲于应付各项学生日常管理事务,对个体学生的关注有限,学生工作难以做到精细化和个性化。

2.年级学生组织不受重视,形同虚设

年级制学生管理模式是依托年级学生组织开展管理的,比如年级管理委员会、年级学生会等等。在实际运行中,年级学生组织隶属学校、学院学生组织,接受校级、院级学生组织的管理。大部分优秀的学生干部对年级学生组织观念淡薄,争相到校、院学生组织竞选,认为年级学生组织的发挥空间小、平台少,从而降低了年级学生组织的干部队伍质量[2]。年级学生组织对学生的吸引力小,开展活动的效果也无法与校、院级学生组织的效果比拟,因此在实践中有形同虚设的尴尬情况。

3.重年龄特点轻专业特点,统一教育模式难培育专业思维

以年级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在学生教育上注重研究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管理共性,推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和教育;轻视不同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专业特点,从而较难形成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对本系的归属感,也不利于形成系统的专业思维,无法为未来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系别制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一)系别制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势

1.专业性强,围绕专业特点可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机制

系别制管理模式的管理单位是系,管理的对象是同一个系相近专业的四个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会更侧重本系专业特点、专业情况开展工作。在管理机制上可以依托系级团委学生会或专业社团,笔者所工作的工商管理学院有四个系八个专业,每个专业都设立的专业社团,由本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自发性地开展学生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并承接校级院级大型专业活动的策划组织,学院有八成以上的学生都有社团参与经历,可见专业社团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力。在激励机制上,可以创设相关专业的专业奖助学金,奖励专业优秀学子,资助专业贫困学生,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依托物业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投资与造价专业设立了三项专业奖助学金,鼓励本专业学生创先争优,树立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励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从而也形成了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和机制。

2.加强学生的专业联系,同系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纵向联动效果好

以系为单位开展学生管理,势必加强了本系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形成了良好的传帮带效应。通过高年级的学生担任导生,带领新入学的师弟师妹尽快了解校情、院情,适应学习、生活。导生工作机制在广州大学已经运行了12年,已经成为学生管理中的品牌项目,每年的导生选拔都是优中选优,同学们非常认可导生的工作意义和工作价值,也非常乐意为本系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外,同系四级联谊交流会是联系同系在校生的有效纽带,学生对于本系的专业学习和教学资源有更充分的交流;校友会是联系本系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利好平台,已毕业的同门师兄师姐为在校生传递职场信息,提供实习和招聘岗位,充分整合同一专业的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纵向联动,给学生提供本专业交流的最佳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找到专业的归属感,更好地为自己的职场做好专业规划。

3.充分利用专业平台,整合专业相关资源,全员育人

系别制学生管理模式充分整合本系、本专业的人力资源,学生管理工作不是辅导员单打独斗,而是建立了由系主任、专业首席教授、专业带头人、本科生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共同组成的全面的,多层次的育人体系,调动本系多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献策献力。在这一育人体系中,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导,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共同配合,为学生提供更完善的咨询和服务——系主任、专业带头人整合专业资源,寻找相关企业和单位,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专业首席教授发挥行业影响力,吸引企业赞助,成立专业奖助学金,拓宽专业奖助面;本科生导师与优秀学生一对一辅导,为学生度身定制适合的专业成长方案;班主任协助班级集体建设,帮助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通过全员参与、全员育人,辅导员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多理解、更多认同,学生管理工作能争取更多支持、更多资源,最大化发挥德育教育的合力。

4.聚合专业优势,打造专业品牌,以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育人

将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引入系别制学生管理中,在本系学生教育中提倡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以专业文化引导学生,以专业文化教育学生,以专业文化推进学生管理。不同的系别可以依托本系本专业的专业社团,邀请本专业本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打造专业的品牌活动、品牌竞赛、品牌项目,让学生通过参与专业活动,了解专业、认识专业、热爱专业。笔者所工作的学院,每个专业社团都有自己的品牌项目,房地产研究学会的房地产策划大赛,人力资源学会的职场规划大赛和简历制作大赛,物流学会的物流设计大赛,工程项目学会的BIM算量大赛,营销学会的品牌营销大赛等等,聚合专业老师和社会专家的资源共同指导、共同培育,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也打造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品牌,也使专业的学科竞赛、学术研究走得更深更远。

(二)系别制学生管理模式的劣势

1.辅导员工作要从入学、军训、学习到就业一揽子全局跟进

系别制管理的对象是同系四个不同年级的学生,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工作存在阶段性和侧重点的差异,这就要求辅导员对各项工作都非常熟悉,从一年级的入学教育、军训管理,二年级的学生组织参与和活动指导,三年级的专业实践、对外交流、学科竞赛,到四年级的就业推荐、考研深造等等,辅导员都要一揽子跟到底,兼顾多项工作,迅速转变不同角色,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有较高要求。

2.不同系别不同专业学生交流少,不利于加强团结

系别制管理注重纵向管理、纵向交流,因此会导致横向学习、横向交流较少,不同系别不同专业之间的了解不多,学生思考模式会以本系为出发点,对学院全局的考虑不够,管理上各系以竞争为主,合作不多,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集体荣誉感的凝聚。

3.学院评奖推优资助要考虑各系均衡,容易导致平均主义

从学院管理角度出发,学院的评优名额、资助金额、党员发展名额都是有限的,要兼顾各系的均衡与协调,容易在分配上倾向以系为单位平均分配,容易产生平均主义。由于平均主义的影响,同样优秀而不同系的学生,有的可以发展为党员,有的因为该系更优秀的同学较为集中而无法被发展,因此在个别情况下会影响公平。

三、两种学生管理模式的适用范畴

(一)年级制学生管理模式的适用范畴

1.扩招背景下学生规模扩张较快的情况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所有高校的学生规模逐年递增,不少高校人数甚至翻了几倍,广州大学就是学生规模增长较快的高校之一。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人数倍增,为横向管理提供了可行性,年级制集中管理提供了实施的基础。

2.高校多校区分散管理的情况

高校扩招后为满足教学开展要求,许多高校先后启动了一系列的新校区建设工程,因此不少高校都存在分年级、分校区的分散管理,同一专业的学生可能低年级在新校区,高年级在老校区,因客观条件造成了同一专业教学环境的割裂,根据多校区管理的具体情况应运而生年级制管理模式。

3.大类招生、学分制运行的基础

大类招生始于2005年,即同一专业大类招生的本科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学生在完成一、二年级基础课程以后,可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兴趣爱好在专业大类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这种分大类招生的模式在强化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3]。与大类招生相匹配的年级学分制也在高校广泛推广,这就为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依托年级制进行管理的需求和挑战,对于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和年级学分制的高校,一二年级的基础教育适合推行年级制学生管理模式。

(二)系别制学生管理模式的适用范畴

1.专业划分精细、专业较多的情况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许多专业的划分也越来越精细,以适应社会分工和生产的需求。笔者所工作的工商管理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工程管理系、企业管理系、物流电商系,共有八个专业。因此同一年级横跨八个专业,无法开展有专业特色的服务和管理。这种专业划分精细的院校,建议使用系别制学生管理模式,更能体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学管理理念。

2.系别资源集中、校区相对集中的情况

在多校区管理的模式中,有些高校以学院、系别为单位划分多校区的使用,同一个校区集中相关的学院和院系,某一个系或某一个学院有独立的教学楼、办公楼甚至校区,这种情况下系别资源相对集中,同一个专业的老师与学生交流畅通,推行系别制学生管理模式也比较方便可行。

3.社会分工细化、人才要求专业化的基础

随着产业的不断细分,社会分工愈发精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要求也愈来愈高。“三百六十行”这一中国人的传统说法,早已成为一个逝去的概念。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多、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细分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职业种类早已上千上万,远非“三百六十行”所能概括。因此高校的专业教育也要顺应社会分工的需求,专业化培育人才,这也为系别制管理学生提供了可行的基础和条件。

综上所述,经过客观分析本校本院学生管理现状,笔者认为,科学认识两种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合理使用,一定能发挥出学生管理模式的最大育人效能。以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例,学院多年来坚持两种学生管理模式的运行,在学校学生工作中特色鲜明、硕果累累,屡次获得省、市集体荣誉,科技、军训、就业、团委、资助等多项工作连年获得校级优秀集体;辅导员团队里,每位辅导员既能感受团队的团结与合力,又能发挥个人的特点和长处,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取得了不俗的工作业绩。因此,笔者以为,选择适合的学生管理模式,既能尊重实情、针对性强,又能发挥德育的最大效能,发挥辅导员的最大潜能,这才是最好的学生管理模式。

[1]刘怀玉.关于高校学生工作年级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1.06.

[2]解加伟,赵婷.新时期高校年级学生会管理创新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2014.01.

[3]仲倩,李红新.构建年级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创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0.02.

曾梅华,女,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德育讲师。

G

A

猜你喜欢

广州大学校区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潘卓彤作品
史云昊作品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谢雪甜作品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