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阅读”切实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

2016-02-04邝艳湘

山西青年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中南大学理论课实效性

邝艳湘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引入“阅读”切实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

邝艳湘*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当前高校的思政理论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实效性,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要提高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阅读无疑已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阅读,不仅可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锻炼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大学生真正获益匪浅,而且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和自主思考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政治素养,使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问题迎刃而解。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效性;阅读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思政理论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兼具政治性、思想性与知识性。

但是当前高校的思政理论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实效性,大学生不爱听,甚至反感排斥,课堂上的抬头率不高;大学生们反映思政理论课堂上学不到什么知识,尽是意识形态的说教与灌输;学生参与度低,积极性不高,课堂讨论易低水平重复;课堂发言易停留于意气用事,乃至演变为个人情绪的宣泄,许多时候缺乏理性深入的思考。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理论课以提高其实效性,我国各地高校掀起了思政理论课的改革大潮,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如引入专题式教学、问题导向式学习、研究型学习等;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主体性教学(或开放课堂,即让学生参与讨论,设计课件,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和网络教学(如网络空间的构建、微电影等)。

但是,已有的改革虽然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存在的问题仍是比较明显的:第一,知识的碎片化和零散化,很容易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抬头率牺牲了思政理论课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性;第二,学生的阅读量有限,一个学期可能仅限于一本教材,即便是布置课外阅读和拓展阅读,或者由于布置太多学生无法完成,疲于应付,最后应付了事,或者由于与课堂讨论无关或者相关性不大学生索性根本就不读;第三,由于阅读有限,大学生的相关知识背景有限,没有自己的思考,无法真正参与课堂讨论,导致学生无法深层次的立体系统的思考教材内容。

要提高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多讨论,多思考,因为阅读与思考是我们学习的两个重要途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与学是相互结合的,没有广泛的阅读,课堂讨论将是在低效率低水平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和真正参与,教学的效果就将大打折扣,任何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都将效果有限。而在“思”与“学”中,阅读则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和思考,让学生觉得学有所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开放课堂和翻转课堂,否则就依然是师生间的不平等对话,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压式”灌输。

阅读与思考是我们学习的两个重要途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与学是相互结合的,没有广泛的阅读,课堂讨论将是在低效率低水平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和真正参与,教学的效果就将大打折扣,任何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都将效果有限。而在“思”与“学”中,阅读则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是国人当下不喜欢读书,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人每年的阅读量不足10本,而犹太人的年阅读量是60多本。汪培珽在其《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中提到,美国之所以成为超级大国,从其国人爱阅读则可见其原因。网络化时代,中国人不爱读书的现象更加严重,大家往往满足于从网上下载点资料,从百度上搜索点知识,零散而不系统,对某些热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

有感于阅读的好处以及国人不爱阅读的习惯,我国连续三年把“全民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阅读的重要性,在今年的答记者会会上还明确表示“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愿意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

当下许多大学生不爱阅读,四年大学生活下来可能仅仅局限于阅读几本教材。当然,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生的阅读量可能大点,但是其他类学生的阅读量就比较少,主要以阅读教材和各类工具书为主,很多大学生可能长达一学期或者一年都不翻阅课外书,停留在不阅读或者浅阅读的层面,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政治素质的提高。

高校思政理论课上引入“阅读”,借鉴“读书会”的形式,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切实提高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这一方法的引进,旨在将思政理论课和学生的广泛阅读联系起来,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一,能够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将成为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学习、思考的主体;第二,有助于推动思政理论课考核方式的改革,强调课程的过程考核,推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思政理论课考试改革,避免平时成绩的考核流于形式。第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等,引导学生由关注思政理论课的“成绩”转向提升学生“能力”,使学生学有所获。

高校四门思政理论课共有两个学年,通过将“读书会”引入大学生思政理论课课堂,大学生可以阅读和讨论大量经典著作,开卷则有益,通过阅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政治素养方面的阅读量将大幅度的提升,不仅可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锻炼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大学生真正获益匪浅,让学生爱学,肯学,而且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和自主思考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政治素养,使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问题迎刃而解。

[1]孙海悦,尹琨.“全民阅读”第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bisenet.com/article/201603/156964.htm.

*中南大学2015年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湖南省2015年高等教育教改项目。

邝艳湘(1979-),女,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教授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G

A

猜你喜欢

中南大学理论课实效性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校庆文创产品设计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