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法治之下没有“丹书铁券”

2016-02-04

新传奇 2016年3期
关键词:帽子依法治国法治



习近平:法治之下没有“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和“铁帽子王”

近日,中纪委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了本书《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书中收录了习近平所说的一段话: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金牌”。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故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也称“铁券”为“金书铁券”。

丹书铁券源于汉代,刘邦建立汉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帛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但汉代的铁劵并不免死,到了后来,一些朝代开国君王对一些功勋大臣颁发免死的丹书铁券,以犒赏其跟着皇帝打江山的大功劳。如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对一些功臣“赐以铁券,以申河山带砺之誓”。获得这一特权的有公爵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6人,侯爵28人。但在“谋逆”大罪前丹书铁券也不管用。比如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被全家诛灭——只留下他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以及驸马爷和公主所生的两个孙子,毕竟两孩子是朱元璋的亲外孙。

而铁帽子王是清代特有的称呼。清代的王爵制度不同于明代。明代每一任皇帝都封太子之外的其他儿子为王,封藩外地,每代有一个人继承王爵,到了明朝晚期,朱家的王侯太多了,成为明朝最大的一笔财政负担。清代历代皇帝也封儿、孙或兄弟为亲王或郡王,但多数是不能继承的,被封王爵者一旦死去,他的爵位代代递减,如降到贝勒,再往下降为贝子、公、将军。

但一些有大功的宗室亲贵,被封为亲王或郡王,则是世袭罔替,王爵可以一直继承下去,也就是说,子孙代代有人可以戴上“王”这个铁帽子。

习近平这段话中用这两个典故,来指代某些职位很高希望享有司法特权的人。

“反腐上不封顶”

最近几年,中纪委的反腐行动可谓雷霆万钧,在习近平“反腐上不封顶”的誓言下,中纪委一举拿下了周徐令郭四只“巨虎”以及多个地方“诸侯”,拿下的副省部级贪官更是数不胜数。因为反腐打破了外界的预期,所以,不管是习近平还是王岐山,只要发表了针对反腐的讲话,总能引发外界的猜测与解读。

如今,从《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一书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首提“铁帽子王”的正是习近平。时间是在去年1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纪委五中全会发表讲话时。习近平提及“铁帽子王”,显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蕴藏着深意。

有细心人梳理发现,“腐败没有‘铁帽子王’,反腐败绝不封顶设限”,第二次是出现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去年2月3日刊发的署名文章《不得罪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中,文章提到“在贪腐问题上,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紧接着,在去年3月2日“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在反腐斗争中……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

有观点认为,官方多次提及“铁帽子王”的背后深意,不是传递哪一个大“老虎”将会落网的讯息,而是释放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层誓与寻租护租等利益集团做斗争,坚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号。如果要看中国官场,尤其是地方官场上权力近亲繁殖的情况,那么,“铁帽子王”比比皆是、数不胜数,需要铁腕整饬。

习近平谈法治时称“任何人都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在中国古代,虽是皇权专制,但是,开明的君主仍然恪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争取民心,才能保证皇亲国戚不胡作非为,才能让江山不至于几世而亡。习近平称“任何人都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意味着他将努力开创一个公平、公正,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时代。虽然现在的中国法治程度还非常有限,但是,只要改革全面启动,法治时代将为期不远。

对习近平这番话深刻理解,还要结合具体的背景。周永康被判刑前,坊间一直有传言“刑不上常委”。然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决破了这个所谓的“潜规则”,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被判无期徒刑,前政治局委员薄熙来被判无期徒刑;前政治局委员徐才厚在移交司法机关后病亡;前政治局委员郭伯雄已被移交司法机关。

这些事例,非常恰当地注释了“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卷’,也没有‘铁帽子王’”。

打造法治中国的决心

习近平曾说:“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宪法不仅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还是公民权利的保证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部署,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为全面依法治国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自此迈出“新步伐”。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上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平正义,是让全社会的人都享有自我尊严,有实现个人理想的机会,有表达利益诉求的保障,有积极有序政治参与的通道,有享受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资源的权益。

2015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治国理政方向,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一条主线。回首2015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多项部署和要求,均落到实处,掷地有声。

习近平关于“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不仅是对司法公正提出的要求,而且也是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维护公平主持正义提出的要求。今天,建设法治中国的新时代已经开启。习近平称“没有铁帽子王”除了暗示他和党中央反腐肃贪的决心之外,就是要表明他对法治的向往,和他对打造法治中国的决心。最近几年,反腐高潮迭起,涉及到的官员级别之高、范围之广、数量之大前所未有。背后折射出了习近平的大智慧,即以反腐树权威、除阻力、促改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会各领域都将焕然一新。

猜你喜欢

帽子依法治国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镜头·中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