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应利用好“规则制定红利”

2016-02-04

新传奇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国规则世界



中国应利用好“规则制定红利”

中国要补充维护自身发展权益的规则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2015年在北京发表演讲说,世界秩序一个最基本条件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参与世界秩序的建设,就会产生极大不满,他们情愿使用武力,而不是和平方式解决纠纷。潜在对手国家成为合作伙伴,历史上例子不多。美国另一位学者曾提出,历史上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的经典对策之一,是采取各种手段削弱甚至彻底压制新兴大国实现崛起的可能性,或采取降低本国国际事务中各种承诺和义务的成本。这些观点实际上都在讲一个道理:世界规则之争往往反映的是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的利益之争。

中国一直是一个遵守规则的国家,对现有的国际通行规则,中国也是遵守的。作为新兴大国,目前中国提出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但美国并没有接受。所以面对规则之争,中美之间缺少战略互信,战略猜疑明显上升,这对中美乃至世界都意味着风险。

国际规则的制定有不同层次。一般来讲,成为大国的判断标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定价权,世界价格谁说了算。大国是世界价格的决定者,小国是世界价格的接受者;二是世界规则,能够为世界建章立制的国家是具有世界领袖地位的大国,其它国家只是规则的遵守者;三是世界责任,大国往往是世界责任的担当国或逆周期的调节国,小国是世界责任的推卸国或顺周期的调节国。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离这三个方面的大国地位有多远?我认为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

现在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2020年前后,中国按市场汇率计算的GDP将超过美国。美国当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在19世纪后期就超过了英国,但美国取代英国的世界领导地位是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至少用了80年的时间完成世界领导力的交替。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道路将是一个漫长的长期过程。更何况,中国并不是寻求世界领导地位的大国,而是一个寻求和平共处的大国。所以,中国并不反对现有的国际规则,但要补充维护中国发展权益的规则。维护现有规则与补充完善规则之间能够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这是中国当前致力的方向。

要想赢得战略机遇期,把国际环境变成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环境,中国需要思考如何能够建立起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也就是在国际社会中,让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亚投行、亚太自贸区等,在世界上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从而在战略机遇期维护方面提升构造国际统一战线的能力,最大限度维护中国发展的核心利益。简言之,中国需要营造一个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环境,大国战略博弈应转向和平发展合作的轨道。

中国要想利用好国际规则赢得“红利”,就必须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没有谁能打败中国,除非中国自己。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是事关发展大局的最重要工作。

充分利用好国际上已有的对话机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认为,谈及国际经济规则,我们要把贸易规则和金融规则分开来看。在金融规则上,严格来说,中美之间的“较量”还没有。中国根据自己的能力,在进行新的制度建设。但中国不可能打破原有的制度,新的制度建设只是原有体系的补充。亚投行、金砖银行等,都是这类补充。中国根据自身需要,借助资金等优势,力所能及地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提高制度性话语权。事实上,我们无需看美国脸色。比如亚投行,美国愿意加入就加入,如果不愿意,我们就争取其它更多的朋友。按此思路,目前达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相比金融规则,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度性比较明确。在WTO框架下成员国进行公平交易;同时WTO也允许成员背离最惠国待遇原则,通过区域贸易安排,给予一部分成员更优惠的贸易待遇。这方面,美国主导TPP,中国也在和其它国家推进自由贸易协定FTA。贸易规则的排他性比较强,但中美各自也都在进行多边的、双边的区域合作。

中国的建设不一定要盯着TPP,未来中国还将建设FTAAP。国际化过程中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学习。TPP的合理性中国可以借鉴,比如所谓“21世纪议程”,提出未来的国际贸易还是要做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和投资方式的贸易。事实上,中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对TPP加强研究,努力借鉴。

新一轮的全球化已经开启,我们需要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努力。我们不仅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更要引领,中国具备竞争力,也具备制定规则的能力。一个可期的方向是,中美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方面都有话语权,都有影响力。

中国最大的竞争优势还是市场。过去依靠出口,现在大量进口,这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政策规定更正规化有关。即便如此,跨国公司依然青睐中国,因为中国的市场是消费市场;其次,我们的优势是人才。现在,外界对中国的知识人才、管理人才、研发人才都非常看重。上世纪80年代,研发在亚洲“四小龙”,生产在大陆,如今,我们的优势还存在,只是转移了,研发可以在大陆,生产被转移到其它国家;第三,中国的优势是资本。中国原来引进外资,现在需要投资,中国民营企业资本充足,美国也看重中国的资本优势。另外,中国的优势还在于管理。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起初倡议“一带一路”,国际上还有些许怀疑的声音,但现在,各国纷纷表示要参与或对接“一带一路”,说明中国的管理能力较强,并被世界认可。

今后,中国还要坚持国际上已有的机构和平台。比如不能抛弃WTO,必须利用IMF,人民币成功进入IMF的特别提款权篮子,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重要标志。此外,还有利用好世界银行、G20等现有平台,甚至要将它们发扬光大。

中国已经和东盟、韩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FTA,下一步就是把已经签订的协议做好,并进一步实现建设亚太自贸区的目标。中国还可以做好与非洲、拉美地区国家的更广泛合作。现有的每年一次的地区对话机制,有时看似没有签署协议,但正所谓“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如果中国还能把国内的市场统一起来,贯彻落实全面开放的顶层设计,那么中国经贸发展前景会更开阔。

(《国际先驱导报》2015.12.23、观察者网2016.1.4)

猜你喜欢

大国规则世界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吐槽大国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多想记住你的脸
大国气象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