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将肢体语言应用于声乐演唱教学的有效对策

2016-02-03永城职业学院文化艺术系河南永城476600

北方音乐 2016年7期
关键词:肢体语言有效对策

吕 清(永城职业学院文化艺术系,河南 永城 476600)



探讨将肢体语言应用于声乐演唱教学的有效对策

吕 清
(永城职业学院文化艺术系,河南 永城 476600)

【摘要】声乐是表达歌曲灵魂的一种重要形式,声乐演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近年来,运用肢体语言进行声乐演唱教学已成为提高高校声乐演唱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就肢体语言在声乐演唱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肢体语言;声乐演唱教学;有效对策

在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首先需要让学生分析声乐作品,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内涵和情感表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用演唱技巧将歌曲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对肢体语言进行合理的应用,利用肢体语言提高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鲜活性,对增强演唱者的魅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声乐演唱教学的特点

(一)专业性

声乐演唱专业的高校学生想要演唱出好的声乐作品,不仅需要一定演唱天赋,更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变得更加专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面掌握声音乐演唱的技巧,将声乐作品的意境和情绪充分的发挥出来。

(二)实践性

高校声乐教师进行声乐演唱教学时,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演唱的实际训练和指导。由于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学生之间的声乐演唱教学效果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让学生进行足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掌握演唱技巧。

(三)二度体验性

声乐是一种来自于生活的艺术,是人们现实生活的缩影。在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教师将作品体验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是教师一度欣赏体验的过程,而学生在对声乐演唱曲目进行欣赏时,会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这是学生二度欣赏体验的过程,因此,高校教师在声乐演唱时必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鉴赏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二、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肢体语言的应用对策

(一)应用肢体语言,强化学生的发声技巧

(1)高校声乐教师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声乐演唱的教学效率,就需要加强自己对声乐演唱教学的管理与领导能力,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肢体语言在声乐演中的应用。(2)高校声乐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意识到肢体语言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人人都重视肢体语言应用的教学氛围,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课堂中学习氛围过于松散的状态,在教学中对声乐演唱的知识技能范围与深度进行明确,并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3)应用肢体语进行声乐演唱教学时,注重强化学生的发声技巧。严格来说,声乐演唱的抽象性相对较强,高校学生对声乐方面的知识拥有一定的概念性,很多声乐知识虽然能记下来,但是无法进行充分的理解,也不能将其转化实际能力,因此,需要高校声乐教师对一些能够强化学生发声技巧的肢体动作进行充分的应用。

例如,应用手引向下蹲叹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演唱时,将手从胸口引导气息慢慢向下滑动,一边演唱一边蹲下,这样学生演唱时气息就会顺着手下滑的方向很自然的向下叹。手慢慢下滑的同时向下蹲,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的肢体动作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站着的唱气息较浅,声音较僵的问题,并让学生体验到“骑”在气息上的感受,让学生演唱的声音更加流动畅通,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发声技巧[1]。

(二)应用肢体语言,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对于声乐演唱专业的学生而言,保持松弛状态非常重要,这也是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肢体语言在消除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训练也得到广泛的应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声乐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上课方式和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负责讲授,让学生被动对声乐知识进行接受、记忆以及理解,但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只有少部分性格外向开朗的学生才能更容易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而一些性格内向害羞的学生则会显得非常拘谨,在实践练习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对声乐演唱的效果造成影响。而肢体语言的应用,则可以有效缓解和解决学生心理过于紧张的问题,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声乐演唱的过程是由很多与歌唱有关的肌肉群相互配合、合理用力完成,这些肌肉群还要受到大脑的支配,所以在声乐演唱训练的过程中加入一些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演唱的声音更加通透和自然。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在学生平时的演唱练习时适当运用一些肢体语言,例如,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时,让学生一边走一边唱,让学生像饭后散步一样,随着自己的歌声进行肢体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肢体语言转移声乐演唱过程中的注意力,消除学生演唱时的紧张情绪。

(三)应用肢体语言,加深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

在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应用肢体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当前,在我国高校声乐演唱专业中学生声乐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声乐演唱都还停留在模仿阶段,大部分学生在演唱时面无表情,演唱的效果也相对较差。而肢体语言的应用就能够对这类问题进行有效缓解或解决。正常情况下,肢体语言的应用应该有一定针对性和目的性,其主要目的就是将作品的二度创作完美的展现出来,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声乐作品的歌词与旋律上。因此,高校教师在进行声乐演唱训练之前,应该先让学生对作品的歌词内容进行充分的熟悉与理解,试着揣摩作品的背景和旋律,让学生可以依据词曲的变化与自己的肢体语言相结合,通过手势、眼神以及其它肢体语言将声乐作品演绎得更动感、更鲜活。声乐演唱是一门艺术,高校声乐教师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富有感情的进行演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声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充分表达出来。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就应该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对肢体语言进行充分的应用,才能有效提高校声乐演唱教学的质量。

例如,学生在学习演唱《我爱你中国》时,先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歌词、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的背景和旋律等,让学生依据歌词的内容应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如在唱到“每当我感到疼痛,就想让你抱紧我”这句歌词时,学生的眼神应该带着淡淡的悲伤和痛苦,将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做出拥抱的姿势,将歌词的意境充分的表达出来。

三、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应用肢体语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求学生演唱时保持良好的表情

高校教师进行声乐演唱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赏芭蕾舞剧与话剧等相关的视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演员柔美的身段和丰富的表情动作,让学生意识到肢体语言在舞台表学演中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声乐演唱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头部保持在正前方,避免出现低头和抬头,下巴自然下垂,脖颈放松,并且适当挺起胸部,收小腹,让自己的精神状态显得更加饱满;眼神方面,要求学生富有感情,避免呆滞无神,并在演唱的过程中把内在的精神从眼神中表现出来,面部肌肉应该保持松弛,笑肌提起、口型美观、张开适度,确保学生的整个面部都呈现放松状态。

(二)要求学生演唱时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

高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演唱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双手自然下垂,放松地放在大腿外侧,不可贴得过紧,以免体现出紧张约束之感,或者让学生双手合掌放于胸前,让学生的演唱呈现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手势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在声乐演唱中应用适当的手势可以有效地提高演唱水平和表达效果。例如,作品中出现指引方向的歌词时,学生可适当张开手心、微翘手指、掌心向上的伸向某一方向,并且眼神也随着手指的方向慢慢移动。如在对一些较为舒缓的歌曲进行演唱时,手势应该有“定”的感觉,以便将歌曲中的深沉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演唱抒情歌曲时,手势应该保持柔美、轻盈,以表现出歌曲甜美、宁静以及忧伤感。演唱气势磅礴的歌曲,则应该张开双臂,并随着力度的增强,拉开双手之间的距离,将歌曲的宏伟气势充分的呈现出来。

(三)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应该加强舞台表演的实践训练

声乐演唱表演不仅需要学生拥有高超的演唱技巧,能对肢体语言进行巧妙的应用,还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当前很多高校声乐演唱专业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比较缺乏,导致学生在舞台上不知道怎样摆放手、脚以及头部等,并且面部表情十分僵硬,舞台美感相对较差,对演唱的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虽然一部分高校针对声乐演唱课程开设了形体课,但在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方面并未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加强学生舞台表演实践训练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在舞台表演中,训练学生的眼神表达,要求学生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流露出不同的眼神,如学生在演唱《牧羊姑娘》时,引导学生用忧伤的眼神,将作者对牧羊姑娘的怜悯之情充分的表达出来;在学生演唱《望月》时,眼神中应充满对月光的思念之情等。通过舞台表演实践训练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针对不同歌曲表达的不同的情感,需要学生有愤怒、惊讶、快乐以及难过等面部表情,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琢磨人的表情和眼神,让学生明白应该用怎样的表情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歌曲的情感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使其演唱更能感染听众,与听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模拟一些舞台表演情景,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表演中提升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2]。

四、肢体语言应用在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必须要借助于呼吸器官、发声器官以及共鸣器官等进行发声,但是如果想要发声效果较好,让自己演唱的声音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就需要肢体语言的配合。传统的声乐演唱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采用的都是讲解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演唱时保持放松的心情、打开喉咙以及调匀气息等,这种教学方法训练出来的学生在演唱时大多力不从心,有的学生甚至是越唱越紧张,声音非常僵硬,而声乐演唱教学合理应用肢体语言就可以有效的缓解这类问题。此外,肢体语言既不是非常高雅的舞蹈动作,也不是夸张的节拍律动,动作简单易学,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肢体语言应用技巧。肢体语言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声乐演唱时处于最佳的状态,不但能够大幅度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和效果,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游戏学习的感觉,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声乐演唱兴趣与愉悦感,因此,不管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还是在强化高校学生声乐演唱的水平方面,肢体语言的应用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五、结语

总之,在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对肢体语言进行合理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增强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让学生的声乐演唱更加优美生动、声情并茂,在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峰.浅谈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的语言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3,(17):17-18.

[2]彭富端.声乐教学中曲目演唱的音乐艺术处理分析科学导报[J] 科学导报,2015,(18):84.

作者简介:吕清(1974—),女,汉族,河南省罗山人,河南大学毕业,学士,讲师,现工作于永城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肢体语言有效对策
论舞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读解问题剖析
高校英语语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焕发生机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肢体语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土地拓展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