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16-02-03戴赞苗浙江省括苍中学浙江丽水323000

北方音乐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合唱中学

戴赞苗(浙江省括苍中学,浙江 丽水 323000)



浅析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戴赞苗
(浙江省括苍中学,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探究合唱教学的特殊性,以及在素质教育中合唱教学的重要性,主要有下面四个问题:合唱艺术对人格道德的培养、合唱艺术对文化素质的培养、合唱艺术对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合唱艺术对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合唱;中学;小学;文化艺术;素质教育

一、综述

说到素质教育,很多人不可避免地想到了我国现代教育中的那些主要科目:外语、国语、数理化、政史地等。但是,素质教育本身并不等于这些学科,素质教育更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累积,而是对人文的培养。很多教育家都追求“先成人再成才”的理念,从几千年前的孔子、亚里士多德,到多年前的陶行知、蔡元培、杜威,纵观整个人类教育发展历史,几乎都秉承了这一理念。然而,很多人都忽视了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中小学往往把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剥离开,仿佛那些有高规格考试要求的文化学科才是文化课程,而艺术教育成了可有可无的“纸上空文”。这是何等愚昧的做法?文化、艺术,二者本不能分家,两者分开则必然走向狭隘,不谈艺术的文化还是文化吗?没有文化的艺术还是艺术吗?这些强行分家的教育者们,已经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笔者深知合唱教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年来的学习与实践,笔者认为合唱教学对我国当下的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中小学课程,音乐有着增加人文素养的作用,而合唱教学更应成为音乐课程中的代表。笔者总结出一些心得,在此做一个交流。

二、合唱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联系

合唱教学如何能确定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呢?最重要的就是合唱指挥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长足的进步,是其他课程所不能完成的。笔者将其分成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代表素质教育的两大方面,即知识积累与个人品质。而知识积累被笔者囊括至文化艺术的范畴,请大家详细来看。

(一)合唱教学与文化艺术的联系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合唱教学与文化艺术的联系。为什么是“文化艺术”这一名词呢?它代表人类文明的两个主要分支:文化、艺术。实际上,我们很难区分文化与艺术的明确界限,或者说这一界限根本不存在。例如,文字本身出于图形,而图形作为早期绘画,应属于艺术范畴,而其作为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工具,也属于文化的范畴。不论文化亦或是艺术,本身都是人类思想的沉淀,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艺术教育者的工作,就是让学生们能够了解、理解、体会、感悟文化艺术。所以笔者一再强调,合唱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凡的作用。

因为文化艺术的范畴太广,笔者选取了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两个和音乐、合唱最为密切的分支,来做详细探究。

(二)合唱教学与文学艺术的联系

首先来谈谈文学艺术。文学是人类九大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与舞蹈、雕塑(雕刻)、绘画(平面美术)、建筑、电影(电视)、音乐、戏剧、游戏并驾齐驱。作为人的思想的具体表现,艺术表现形式就是用来传递思想的实际工具。人的思想是如何传播的?两条路径——说(唱)与听,看与想。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所以笔者认为歌唱表演艺术是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合唱,更是此种形式之升华。

而文学艺术,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地方就在于它是某些艺术表现形式的根本。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歌唱、戏剧,它们都是由于文学的存在的基础之上而诞生的。假如没有文学这一基础,歌无词(此处指歌唱而非音乐)、戏无言、影视无剧本无对白(默片以肢体语言传达意思,这属于舞蹈的范畴而不归纳于影视,影视只是其媒介,而非其形式),这三种艺术表现形式必然土崩瓦解。同样,随着文学艺术的发展,音乐歌唱艺术也开始升华,从早期的一人到后来的多人,再到今天合唱事业的蓬勃发展,文学艺术不仅使合唱这一形式能够包含更多的人文意义,更多的是承载着文化的进步。而我国的中小学课堂上,虽然没有文学专门课堂,可是文科科目都不能与文学分离,更勿谈古文、诗词、小说、散文、外国作品、中国作品这些数量、种类都繁多的分支了。

举个例子,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被改编成了一套合唱歌曲,以其中一部《渔阳鼙鼓动地来》来说。白居易的诗虽然以言语直白、通俗易懂著称,然而毕竟是古诗,学生们没有经过系统的文学素质培养,很难单独对这首诗有深刻的理解。而合唱歌曲不同,它有着超越单声部歌曲的感染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练习合唱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时候,紧张的声部衔接与快速的乐曲行进都能让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唐王朝衰落的悲哀与当时世态的紧张可怕,这在语文课堂上必然要花费巨大精力才能完成。

综上所述,合唱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中与文学艺术的联系不仅互相融合如此简单,合唱艺术的独特魅力会更加直接有效,互补不足,共同升华。

(三)合唱教学与音乐艺术的联系

其实作为一门“融合性”巨大的课程,合唱教学几乎囊括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囊括了一部分文化知识的累积。

第一,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想学好合唱,基础乐理的底子是必然要有的。在教授一首合唱作品时,学生们必然先要搞清楚每小节的音乐是怎样的,对于基础的音乐符号、节奏型、音值关系等,都是必须清楚理解的。教师一方面可以考查以前教过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教授新的内容,例如以前没有教过的音乐符号等。而且,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合唱的分声部最能考验学生的视唱能力,有伴奏的时候则考验学生的综合水平,这既是一种新的教学内容,也是一种新的考察方法。当然,中小学很难接触到深层次的乐理内容和高难度的视唱,这要根据教材以及老师的方法,因材施教才行。

第二,和声。这一点,纯粹从二者的联系观点出发进行探讨。哪怕是高中生,也很难接触到和声这种高专业度的音乐教学内容,这是专业音乐教师和学生才具备的功底。但是合唱和和声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可谓密不可分。没有和声就没有合唱,这是最明白不过的道理了。即便不知道和声,但是只要认真听、认真理解,学生们就可以明白:“合唱”“和声”的奥秘就来自于“融合的声音”,这变相地是一种启蒙,也是考验教师的水平所在。

第三,歌唱水平。这一点与以上两点均不同,这是针对学生的一点。学生的歌唱水平要求,在新课标要求与国家义务教育法中的某些章节中都有明确的说法。想使大量的学生(肯定不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歌唱水平,莫过于以合唱训练。合唱对气息的要求很高,对基础歌唱水平、对合唱团团员的协调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如同是符合考卷的订制习题,量身合用,合唱训练可以快速提升一批学生的音乐水平,毋庸置疑。但前提是因材施教,不能贪功急进,这是合唱训练的大忌。

以上三点,是在中小学课堂中,合唱教学与音乐文化关系的具体表现,合唱毕竟是音乐的一部分,两者密不可分,笔者只是从教学的角度,将其剥离出来探讨,实则是不能分家的。而且对合唱作品的深入了解,如词作者、曲作者、时代背景、深层含义、创作意义等知识同样是对素质教育的补充与完善,就不另作文细说了。

(四)合唱教学与个人品质的联系

一个人在合唱团里的表现几乎可以诠释这个人日常的生活表现,尤其是学生时代,作为一个集体的一份子,集体荣誉是非常重要的。倘若学生在合唱团中视自己为合唱团的一份子,应该是认认真真参与合唱,而并非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必须去做。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这样的例子,有比赛需要参加,但是学生们往往极不情愿,他们在参与合唱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状况发生,例如走神、唱反调、心不在焉、故意跑调、甚至于哗众取宠等,而且非常容易一发而动全身,搅得整个合唱团鸡犬不宁。这也正是很多团的指挥在预选队员时非常地严格严谨,这是一个好习惯。

学生们在合唱团里,尤其是小学生,在道德观念或者说是个人品行观念上,很难有自我控制力,新鲜感和彰显感才是他们更在乎也更愿意去做的。所以,在合唱团中训练,是一个非常能够锻炼个人品质的活动。这并非文化上、技能上的素质教育,更多的是精神层次上、道德层次上的素质教育,有文化不代表有素质,而有素质必然彰显出个人的优秀,这是合唱团提训练所带来的正能量。至于合唱教学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笔者将在下一部分详细探讨。

三、合唱教学对学生的四个方面培养

合唱教学对学生的培养也正是合唱艺术对学生的培养,笔者将这些年学习、工作的实践经验拿出来和大家做一个小小的分享。笔者总结出三点:合唱艺术对人格道德的培养;合唱艺术对文化素质的培养;合唱艺术对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我们依次来看。

(一)合唱艺术对人格道德的培养

合唱艺术对人格道德的培养,我们能见于在课堂上或排练室学生的表现。当一个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合唱训练和合唱艺术当中去的时候,这个学生必然有着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行为举止上都会使人觉得仪容仪表、礼貌礼节上的完善。所谓对“人格”“道德”的培养,其实就是导人向善,“导人”而非“教人”,所有人的都喜欢引导大于喜欢推动,推动终归有些被动。而引导则不然。绝大多数的人都喜欢别人的引导来找到真理(行为答案),而并非是人力的强行灌输。合唱就是如此,如同和声的行进有规律可循,循序渐进,而非随心所欲漫无遮拦,这对学生的人格道德培养是一种大环境似的感染,很多人觉得这种程度的感染力似乎难以体现,然而引导本就如此,让学生自己努力得来成果才是最重要的,享受过程本就是一种喜悦。

(二)合唱艺术对文化素质的培养

所谓“文化素质”,其实就是身心感染和知识积累的双重定义,这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素质”不仅仅代表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更多的是综合层面的一种体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言辞状貌都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到底如何。相对于才高八斗,人们更喜欢品行端正。合唱艺术的熏陶,能使人在音乐艺术的海洋里畅游,感性增多,欣赏增多,对于学习生活而言,更多一些乐趣。为了所谓比赛结果而去组队训练,不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不是很好,甚至有悖于合唱教育的本质要求。

(三)合唱艺术对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这一点想来不用多说,一个人如果能融入到一个合唱团中,为集体服务,则他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定很高。合唱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团结协作精神,如果一个人爱出风头、自视甚高,那么他绝不会屑于参加一支合唱队伍。而一支好的合唱队伍中,它的成员必然都有着一定程度的艺术素养,他们懂得互相理解、谦让,知道什么时候该进该退。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当一首合唱作品行进到两声部交替的地方,这个平稳的衔接最能体现一支团队的素质。从A小节末尾到B小节的开头,一声部收声,二声部衔接,衔接的契合程度就是体现一支团队优秀与否的地方。曾经听杭师大阎宝林教授讲过这样一句话:“男生唱完一定不能断气,要等女生的声音出现以后再收气,要保证作品的完整,也要像个绅士一样把人家送到家里去,不能送到门口就掉头走人了,这是很没有素质的表现。”这句话如同做人,不论放在哪里都很适用。

四、结语

笔者撰写这篇论文,不仅仅在于讨论合唱教学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希望现在的教育者们不要把文化课和艺术课分开。诚然现在的考试需要文化的高分,可是艺术同样是文化,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根本,而不仅仅是唱歌画画那么简单。艺术的境界本不该停留在高档的层面,纵然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懂梵高的画,都听得懂歌剧的意义,艺术也不该成为高高在上的“奢侈品”,更不该成为文化课程的附庸品。艺术家们可能疯癫、可能千姿百态,这不代表艺术本身就会让人疯癫。在此,笔者希望所有人都能够正视教育、正视艺术、正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正视文化的进程与历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薇.关于中小学生合唱艺术素质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李俊生.合唱与人文素质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孙凡.童声合唱教育中开放式教育理念与方法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14.

[4]赵琼.民国时期的中国童声合唱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5]唐明军.张以达的童声合唱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2.

[6]桂敏.初中阶段学校童声合唱教学之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0.

[7]周晓艺.论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训练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7.

[8]张浩.杨鸿年童声合唱改编手法探微[D].陕西师范大学,2012.

[9]赵浩然.杨鸿年童声合唱与指挥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10]于金杉.中外经典童声合唱作品[D].中国音乐学院,2014.

[11]吕爽.谈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4,(4).

作者简介:戴赞苗(1967—),女,中共党员,现就任于浙江省括苍中学,曾获得浙江省优秀团干部、浙江省优秀辅导员、丽水市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热爱工作,善于学习,与人为善。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合唱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研究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浅谈紫砂《如意仿古壶》的文化艺术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