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笛在中西方社会应用研究综述

2016-02-03唐蜜苡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

北方音乐 2016年7期
关键词:长笛乐器应用研究

唐蜜苡(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长笛在中西方社会应用研究综述

唐蜜苡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长笛是现代已知乐器家族中最为古老的成员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技巧华丽,在西方管弦乐器中是表现力极为丰富的木管乐器之一,是现代管弦乐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件高音乐器,在整个世界范围里都有广泛的影响。长笛作为一件演奏乐器,广为人知的是它的审美娱乐功能,但除此以外它还有着应用于军乐队、婚庆仪式等的社会功能。目前国内对于长笛在中西方社会中的功能与使用情况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长笛;乐器;中西方社会;应用研究

一、长笛在西方社会的应用

长笛作为一件西洋乐器,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国内对于这件乐器在西方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但在长笛历史的研究中会涉及一些。如2004年沈阳音乐学院的于彤发表《漫话长笛》中就简明介绍了长笛的历史,指出了长笛的前身“小横笛”用于步兵行军列队及鼓舞作战士气的功能,直到17世纪被肖姆管取代并逐渐成为贵族阶级的偏爱。

2007年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发表的章滨的《欧洲长笛艺术发展历程(一)——西方管乐器系列研究之四》是最早较为详细的研究西方长笛发展过程的文章,其中列举了一些包含长笛或可能是长笛的装饰画的欧洲书籍和诗集手稿,并推断当时的长笛可能是用来演奏游吟诗或者在一些宴会上表演。

2009年温宇强《长笛的起源与发展》一文中在讲述长笛发展中的扩展性时首次提到长笛在传入欧洲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横吹的长笛十二世纪传入欧洲,中世纪无键的长笛用于军乐,到了17世纪变为乐队中的重要乐器,主要用于歌剧的配乐和宫廷乐队。”

2011年丁朝斌《论长笛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2014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王淼的硕士毕业论文《长笛及其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两篇文章中都有讲长笛和交响的历史起源 ,并对长笛在西方的应用做了一定的概括“15 世纪以前,长笛只是欧洲流浪艺人的一种伴奏乐器,偶尔也在贵族家里为演唱伴奏。之后,由于流浪艺人的不断增多,长笛开始用于歌唱的伴奏,并且广泛用于军乐队行进用乐器,同时,因为发现了这种乐器的独特性能,开始作为合奏乐团的一个音部使用。”

二、长笛在近代中国的早期应用

长笛最初传入中国是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炮火,早期是在租界中供洋人娱乐而使用。在蒋姗姗的《晚清西式军乐队的萌芽与发展》一文曾引用诸多文献资源从功用、使用范围等方面论述中国近代西式军乐队的萌芽,例如1878年,上海租界娱乐基金会成立的的公共管乐队,即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前身,首任指挥为法国长笛家让•雷米扎。在曹胜梅的《寓沪法侨的艺术生活(1865-1947) 》一文中说到这支管乐队是“专为外侨演奏所用,初期的活动仅限于公园的露天演奏,以及为流动剧团和马戏团所作的伴奏”。 而1885年左右,赫德在天津成立一个铜管乐队,是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式军乐队,主要乐器有短笛、短号、法国号、长号、不同音域的巴雷同号、大号、大鼓、小鼓等,“主要用于游园会、聚餐及舞会等”。

除了宴会娱乐可能还会在一些婚丧活动中使用,比如褚晓琦《论近代上海的俄侨社区》一文中提到“1879年,在上海公共租界还有一支西洋铜管乐队,只是为外国大班、高等华人和达官巨贾的婚丧喜事吹打服务。”

除了早期的这些洋人的活动外,更多的是伴随着我国近代西式军乐队的建立而开始应用的。赵庆文的《也谈近代中国最早的军乐队》中阐述了我国近代最早的西式军乐队可能是李鸿章1882年在天津建立的天津水师(学堂)西乐班,共招乐童35名,属北洋水师系统。“1883年第一次去上海举行赈灾演出,后多次在津、沪两地演出,已能较熟练地演出十余首中西方曲目。”虽然是属于军队体制下,但可能主要还是用于演出供人娱乐欣赏。

直到1899年左右,袁世凯创立北洋陆军军乐队,弃鼓吹,改洋号,首次组建了我国现代西式军乐队,段蕊《袁世凯“新建陆军”军乐队研究》一文,对袁世凯新建陆军军乐队组建的背景加以研究,分析其组建的条件和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考证其乐兵组成、乐器使用、编制状况以及演出活动,从而揭示其在军队中的作用。“主要任务是吹奏日常作息讯号,传送军事指令,承担阅兵奏乐”;与此同时张之洞创办江南自强军军乐队,从德国购进乐器,规定了16人的编制,并在“吴淞举行大阅兵时正式演出”。长笛可能开始在我国作为军乐使用于部队训练、传递信号以及阅兵。

此外,韩国鐄的《中国现代军乐肇始初探》从现代军乐肇始这一史学角度探寻了赫德的私人乐队和袁世凯的新军乐队,可以通过比较他们的应用场合分析其功能。以外,洪潘的《旧社会军乐回顾》、樊右伟的《初探中国军乐的形成与发展》、陈建华的《明清时期中国西洋管乐的发端与兴盛》、蒋姗姗的《晚清西式军乐队的萌芽与发展》等文章也都是探讨了有关晚晴西式军乐队的信息,主要涉及其萌芽、发展与应用的过程。

三、长笛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应用

(一)军乐队

在我国现代社会中,长笛依旧是军乐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我国现代专业军乐队的标准编制一般会有两支长笛。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为例,这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管乐演奏团体,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参与过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乐团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和军队的重大典礼、重要会议、迎送国宾等仪式举行音乐演奏,用于外交场合以展示国家形象,所以它同时又是一支司礼部队,在段盛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司礼音乐创作风格研究》《号角声中的民族精神、中国气派和军旅气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司礼音乐创作风格及其文化价值解读》《我军军乐司礼功能的文化阐释》等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军乐的司礼功能,作为我军军乐艺术的重要功能之一,“与我国传统的礼乐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礼乐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并从文化本质、价值体系和审美内涵三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阐述。

除此以外还有王庆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的创建与发展 》、文刚的《踏着军乐的节拍去战斗——浅谈军乐在军队文化工作中心特殊功能》、吴德广的《国之灵魂说不尽的军乐外交》、范忠东的《号角闪烁精神之光——论军乐的特殊社会功能和审美特征》、欧阳枫的《对军乐演奏工作的几点意见》、吴光祥的《开国大典军乐队曲目与国旗国歌国徽的确定》等都提到了现代军乐的应用与历史。

(二)城市军乐(管乐)队

随着长笛在专业团体中的运用,许多城市开始出现由铜管、木管、打击乐器组成的乐队,习惯上均称为军乐队,也有称为管乐队的,长笛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常用于一些婚丧仪式或者商业活动。对于一些城市民间军乐队的研究,主要文章有要笛的《当代保定城市民间军乐队研究》,这篇文章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结合田野调查的方法,对保定这个城市民间军乐队的生存现状、成长环境、艺术特征、社会功能和重要意义做了研究与分析,展示了当今城市音乐文化的一个局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传统戏曲

长笛在我国传统戏曲音乐领域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杜巨江的《浅谈长笛在越剧音乐中的运用》一文从长笛的音区特点出发,以几个不同的例子论述了长笛除伴奏唱腔、演奏配音音乐外,有时利用技巧的灵敏度也能配些特殊效果,在现代越剧音乐演奏乐队中有着色彩乐器的功能。同样在刘兵的《中西融合洋为中用——浅谈长笛在越剧伴奏中的作用》中也提出长笛的音色和技法,能够大大增加越剧音乐艺术的感染力。

屠靖南的《箫与西洋长笛在戏曲里的合理运用》一文则通过与传统乐器箫的简单对比,提出了时代的进步与戏剧的发展下箫在现代创作剧目中存在着局限, 其地位也逐渐被西洋乐器长笛代替部分功能。由此可见长笛在我国传统音乐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电影

对于长笛在影视剧这种综合性新艺术中的应用也有着相关的研究,例如孟泳旭的《长笛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中提出长笛独特的音色特点对于表现自然界以及渲染气氛等方面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所以长笛的应用变得更为广泛。刘海婴的《长笛在影视剧配乐中的作用及应用——以影片〈料理鼠王〉为例》则以这样一部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为例,从长笛的构造及演奏特点入手,对长笛在影视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细致阐述。

除此以外长笛作为一件独奏乐器,也发挥着它音乐审美的功能,越来越多的在独奏或交响音乐会中出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总的来看,长笛作为一件外来乐器,无论是用于民间还是官方,在中西方社会都有着它日常娱乐与典礼仪式的一面。不管是从艺术功能还是社会功能出发,都发挥着它独有的魅力。相比较之下,长笛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应用虽然并不如中国传统乐器那般普及,也不如钢琴、小提琴这些同样是西方外来乐器应用的广泛,但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与使用价值,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让长笛这种乐器在我国得到更好的普及发展,同样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猜你喜欢

长笛乐器应用研究
长笛与圆号的咏叹
学乐器
乐器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论长笛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