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事情》,大收获
——常州市“金燕南工作室”《小事情》汇报课反思

2016-02-03任玺铮常州博爱教育集团江苏常州213000

北方音乐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案反思小学音乐

任玺铮(常州博爱教育集团,江苏 常州 213000)



《小事情》,大收获
——常州市“金燕南工作室”《小事情》汇报课反思

任玺铮
(常州博爱教育集团,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对老师来说,上完课都会很多反思,尤其是上完公开课,反思更为深刻。笔者加入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后,上了一堂市级公开课《小事情》, 从试上到最后的成型,笔者收获颇丰,也有了几点反思总结。通过对教案的梳理,本文具体的来谈一谈。

【关键词】教案;反思;小学音乐

一、导入

(一)师生问好

(二)音乐小水滴(演唱音阶)

(三)主干音 so do mi(音程)

二、新授

(一)展示前两句旋律

1.一听,感受情绪和节拍。2.二听,听出乐句。3.展示旋律,半句模唱。4.一句模唱。5.完整演唱。6.表现力。

(二)熟悉歌曲

1.一听,感受情绪,关注歌词,师范唱。2.二听,听结构。

(三)演唱歌曲

1.一唱,听唱。2.二唱,接口唱。3.三唱,交换接口唱。4.四唱,完整唱。5.五唱,表现力。6.听完整版范唱。7.师生合作合唱。

(四)积少成多

师:这样,我们每一组汇聚成一条河流,一组唱一句,唱完一句第二组的河流,也就是第二句的接上,当然第一组河流要继续演唱,然后第三组、第四组接着跟上第三、四句旋律,最后两句一起演唱,并且老师也是作为一条小河流加入低声部的合唱,一起唱完,试试看吧!

三、欣赏《沃尔塔瓦河》

(一)一听,完整听

(二)二听

(三)三看

四、小结

《小事情》从试上到最后的定型,这其中的过程让我收获颇丰。上完公开课后金燕南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工作室前辈们的宝贵意见,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上完课后用很长一段时间仔细理了理一些零乱的思绪片段,并慢慢反思到这堂课所折射出的我的一些错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结合这堂课中出现的问题主要的谈一谈以下这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1. 未设置好学生能力范围内能达到的教学目标。

①歌唱目标过易:《小事情》这首歌曲其实对于系统学习五线谱一年多的四年级孩子来说并非难事,合唱部分的加入其实相当有意义,我却把学生本身能达到的合唱的演唱能力降低为对合唱的感受(原本的设计由我来加入低声部和学生共同进行合唱,正式上课是由于时间关系省略了这一步)。如若加入合唱的演唱目标,在教学结构上稍作调整,歌曲的教学环节也不至于显得如此冗长,也更能让学生用音乐的方式体验感受的“积少成多”更为深刻。②听赏目标过难:整节课的音乐线路是“积少成多”,在听赏活动中我提出的要求难度系数太大,并没有突出这一主线。其实,就像金老师说的,只需要听出《沃尔塔瓦河》从两条溪流汇聚成大河流这部分音乐就可以了,再加以肢体动作体验感受“积少成多”。这一部分的磨课对我的触动最大,所有的拓展活动都需要设定正确的符合教学主线条的目标,并开展正确有效的活动辅助目标的达成。

2.教学结构凸显不出教学重难点。

①歌唱环节过于冗长。本课最主要的“积少成多”的体验在歌曲教唱的部分不切实有效,由于目标设定的失策,使得歌曲教学结构显得不紧凑。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歌曲,在反复训练及处理声音的同时他们也失去了歌唱的兴趣。应该在技能训练的时候就提前加入二声部的体验,甚至直接把二声部的乐句完整的呈现,最后在加入歌词演唱的同时直接加入低声部。这样,学唱歌曲环节就会有效有意义有趣味得多。②听赏环节过于零乱。上完课后大家对我的听赏环节都及时提出了意见,尤其是金老师用手指表现溪流汇聚成大河的样子更为深刻。听赏《沃尔塔瓦河》,感受体验,再用身体表现,这是我的三个层次。但采取的教学结构却没有体现出三个递进的层次,我的引导让学生体会不出溪流汇聚成大河。根本原因没有把握好教学重点,音乐听赏的时间过长,学生产生了倦怠的情绪。以致于我加入的律动、观看的动画,都无实际意义了。

3 .目标下的教学方式过于教条,不生动。

关于这一点,我发现不单单是在上《小事情》这节课,在我上过的其他几节公开课中也都存在,我容易深陷一个固定的模式出不来。比如这节课,从识谱教学到歌曲模唱,再到歌曲学唱和歌曲处理,每一个步骤虽然环环相扣,但却过于死板与教条,对学生的要求又太高,缺乏唱歌时应有的乐趣,所以造成了这堂课的沉闷。

(二)技能训练的比例与意义

技能训练作为本节课的导入与新授,占了歌曲教学的一大半部分。本来觉得音乐课中识谱教学作为一堂课的重中之重是理所应当的,因此把很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学生的技能训练上。但上完课后发现其中的问题后,经过金老师的一番点拨我才瞬间明白,这是我本身教学理念有问题。技能训练不能与教学内容相脱离,对歌曲演唱无帮助的技能训练是无意义的。应调整好歌曲的教学结构,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把握技能训练的力度。同时,根本性的改变平时随堂课的教学理念,减少刻意单纯的技能训练,并时刻把技能训练与教学内容相挂钩,让学生们在音乐中轻松愉悦的掌握音乐技能。

(三)教学语言的规范与准确

1.问题设计有误。

顾艳老师给我提出了一个非常中肯的意见,她认为我的课堂之所以沉闷的是因为问题内容有误,导致了学生对问题内容的不理解。根据她的意见,我仔细想了想我的课堂,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提问的内容,提问的层次也不够清晰。应该是站在学生的立场,用最为通俗的语言提问,并渐渐的加大问题的难度,慢慢的启发学生理解问题的内容。

2.教学用语不够简洁。

课后我深深的反思,这节课浪费在无意义的讲话上的时间就有很多。在课堂陷入沉闷的时候,我的引导性语言也很匮乏。培养好的教学用语习惯,只能从平常的教育教学入手。只有在平时做到教学用语的精炼,才能在公开课中展示出最好的教学机智。现在开始锻炼自己,多看多听多学习,为时不晚。

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对高音难点的解决、歌曲音色的处理等,虽是《小事情》,却有大收获。上完课后有满满的感动,工作室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给予我的温暖是鼓励,更是鞭策。我深知,上好一节课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我愿意,从最小的小事情做起学起,和工作室成员们一起共同进步成长。

教学过程:

猜你喜欢

教案反思小学音乐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