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的差异浅析

2016-02-03袁晓萌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北方音乐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

袁晓萌(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的差异浅析

袁晓萌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中西方传统音乐差异的基础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就造成了中国艺术家和西方艺术家对音乐的不同理解。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入手,从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中西方音乐美学审美观的差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中西音乐文化在价值观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美学思想;中国传统音乐;西方传统音乐

缪天瑞在他的《音乐美学史概观》一文中是这样解释“音乐美学”一词的:“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的感受、音乐的理解及其条件,与音乐的效果及其原因的一种学术”。

一、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概述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概述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是儒家和道家美学思想的相互补充。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是音乐与社会、乐与礼相关的思想,它重视音乐的社会与教化功能,强调礼乐治国,划分了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道家强调的是“道法自然”,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关系,反对束缚音乐,认为音乐应当去抒发人的性情。儒家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在对立中相互借鉴吸收。

(二)西方传统美学思想概述

美学在西方是哲学的分支,它的发展与音乐实践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与情感的关系一直在西方音乐美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情感论”在西方不同时期对音乐美学的影响都很大,它作为音乐美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人文主义音乐家反对将音乐当作宗教的奴仆,认为音乐应该揭示人性,表达人的内心想法。西方音乐美学到了19世纪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黑格尔强调音乐内容的重要性。

二、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孔子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创始人,孟子强调“与民同乐”,荀子强调“贵礼乐而贱斜音”;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以老子为代表,庄子提出“否定礼乐”,嵇康提出“声无哀乐论”。儒家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在相互批判中汲取交融,西汉的《淮南子》是一部以道家为主但汲取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著作,《乐记》是一部以儒家为主但汲取到家思想的音乐美学思想著作;魏晋时,阮籍的《乐论》以道家的“道法自然”为儒家的礼乐制度为辩护,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却从道家的自然论去批判儒家的礼乐;明朝中后期,李贽在崇尚道家的自然精神的同时吸取了儒家的表情说,强调音乐的主体性。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要求音乐以礼为准则,内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音乐要以“中和”为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统治者重农抑商,社会等级分明,维护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是儒家音乐思想和道家音乐思想的统一,以儒家为主,强调音乐与社会和伦理之间的关系;同时吸收了道家的“大音希声” “天人合一”的境界,“平和”“淡和”是两家共同的审美准则。

(二)西方传统美学思想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亚里士多德曾明确指出音乐是一种表情艺术,音乐所表现的是人的情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艺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家反对神学,认为音乐应该揭示人性,表达人的内心活动。巴洛克时期延续了这种美学思想。随着启蒙运动的爆发,音乐家为了在音乐中表达情感的追求,推动了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19世纪,在西方,音乐美学高度发展,情感论也到达它的顶端,作曲家主观情感的表达成为其写作的唯一目的。19世纪中期之后,汉斯立克提出了自律论的音乐美学思想。自古希腊以来,西方音乐美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和借鉴了数学、心理学等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音乐美学的研究从而获得新的思维。随着西方近现代文明的发展,西方音乐美学也加速发展,并且走上了专业化、学科化的道路。

三、中西方音乐美学审美观的差异

(一)审美方式的比较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讲究的自我的感悟,要求音乐聆听者去体会音乐的神韵,在审美中提高自己,达到人乐合一的境界。中国传统音乐擅长用含蓄、讽刺、寄寓等手法来表达作曲者的想法,中国的传统器乐往往追求“含蓄”的表达方式,“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将欣赏者带入更为辽阔的神圣空间。

西方音乐美学则要求通过音乐来释放自我,净化自我,突破自我,到最后要认清音乐的实质,西方古典音乐多采用直观的音响效果来表达情感。听众通过对节奏、力度、旋律、和声等方面来感知音乐,体会作曲家的情感。

(二)审美过程的比较

中国和西方的音乐审美观主要是“意境”和“情理”的区别。“意境”注重的是“我”对美的把握,“情理”注重的则是“他”对美的把握。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体现了艺术之美,是衡量艺术美的标准之一,是情与景、情与境的统一。在音乐中主要通过欣赏者的想象达到情景合一。

西方有着艺术起源说,这一观点的人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后来音乐作为一种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人类理性精神的提升。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是作曲家通过音乐来表达他们内心想法的方式。

四、结语

音乐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中国传统音乐强调在伦理道德上的作用,西方音乐则是一种情感释放的过程;中国崇尚“天人合一”,西方则推崇“天人相离”,追求的是理性;中国的传统音乐是对人性的束缚,西方的音乐则是带有科学的认知。比较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才能使中西方文化相融合,取其精华,发扬中西优秀的音乐文化,丰富世界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杨燕迪.音乐的人文诠释[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4]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7.

[5]刘庆,中西传统音乐美学中审美观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
浅析基于中西音乐文化差异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
中国传统音乐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提升师范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研究
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浅析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