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音乐学中记谱的发展及其问题

2016-02-03龚晓娇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0

北方音乐 2016年7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记谱方法

龚晓娇(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



论民族音乐学中记谱的发展及其问题

龚晓娇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民族音乐学是一门研究文化中的音乐,从比较音乐学发展到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其间经历了复杂而又螺旋式上升的历史发展之路,直至21世纪的今天,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领域视野不断的扩大、方法和理论不断的完善、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继续昂头前进。本文所要论述的是民族音乐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记谱,该方法能提供客观的分析数据,是民族音乐学家描述音乐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为民族音乐学的科学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记谱;方法

一、民族音乐学中记谱的发展过程

记谱是记录音乐的声音,通过记录使音乐具象化,是人们间接感知音乐的一种手段,记谱法则是记录音乐的方法,是演奏者的一种提示,创作者的一种记录,民族音乐学家的一种描写。关于记谱法的概念众说纷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记谱法的出现是产生在音乐之后的,是记录音乐的一种辅助性手段,从记谱法的功能上讲乐谱是起到备忘的功用,是依存在音乐现象上的。从音乐人类学上讲,音乐是一种文化中的音乐,是具有普遍性的象征性意义,是情感、文化意义、文化行为和价值的反映。而乐谱是音乐文化所衍生出来的感知表象。

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录音机,录音成为人们另一“记谱”的方法,人们开始研究非欧洲音乐,自此促进了民族音乐学的诞生。“伟大的先驱”们带着蜡筒录音机在各地奔走,记录民间音乐,然后将其音乐记写成乐谱,如:博厄斯针对其他学者和自己对印第安歌曲的分析,第一个发表不同的记谱研究;1900年,斯当普夫建立“音响档案馆”,后来民族音乐学者针对录音进行记谱分析,亚伯拉罕和霍恩博斯特尔最早进行记谱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埃林森将之描述为“霍恩博斯特尔范式”,等等。

一直到1950年,记谱被当做民族音乐学家的一种基本的、甚至是标志性的技能,1950年孔斯特在《民族音乐学》这本书里讲述记谱的方法:记谱者要有安静的记谱环境;注意节奏、歌词、旋律等方面的记录;有待解决记谱的统一规范性问题。

内特尔在他的专著《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及概念》中,按照四个领域分别论述了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世界的各种音乐、田野中的音乐研究、人类文化中的音乐研究、多元视角下的音乐,在第一领域的第七章中,论述了记谱的问题:概要了记谱的历史,19世纪的主导观念是保存那些正在消失的音乐;20世纪头几十年,人们一心想建立用书面形式对声音进行客观陈述的标准方法,以期提供一种可以进行描述和分析的途径;到20世纪中叶,开始有人尝试用声学和电子仪器代人工作,以此来增加客观性;1955年以后,记谱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并且也以越来越多样化的方式将记谱作为更大研究计划的一部分;在1970年代,这门技能的特征是倾向于用记谱来解决具体问题,每次往往都产生一种独特的记谱种类;1970年代和1980年代,人们对记谱理论和方法论产生兴趣;大约在1990年后,著述中记谱的数量较先前有所减少,复杂性也有所降低,其主要功能是作为读者听录音时的参考,而非代替录音。内特尔总结了民族音乐学记谱法在阐释学上的意义:解释性与描述性;音乐思维组合的性质;局外人与文化自我判断;人性与机械。

站在民族音乐学的立场上来看,记谱史上曾经历过两次大的震荡:一次是录音技术的发明;一次是旋律图像记谱器的发明。自从录音技术的发明和普及以来,使部分的民族音乐学家产生质疑:是否还需要传统的记谱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质疑也销声匿迹,因为人们发现记谱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记录音乐,还可以作为精细的分析音乐的工具和学习音乐的方法。当旋律图像记谱器发明之后,虽然没有得到普及,但是让人们能够更加精准的记录下音高和音强以及时间的精确性等优点。事实上,旋律图像记谱器无法超越人们凭借人耳用传统式的方法记录音乐,因为人们能够通过感官感知去理解一种音乐文化的音乐,并不能像仪器一样测定全部的音乐内容,而是去理解我们所需要的音乐文化中有意义和最重要的东西,这些都是无法靠仪器去完成的。有时候民族音乐学家为了调查的需要,将两者结合使用,也不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二、民族音乐学中记谱的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在民族音乐学中,记谱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种问题的存在,因为世界各族各地区的音乐,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记谱方法,没有找到统一的规模范式,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目的性也在改变,试图对记谱法本身作出历史的评述,目前还缺少方法和条件。

民族音乐学家西格尔将记谱分为:“描述性记谱和规约性记谱”两类,并指出了乐谱的两个目的:为表演者提供一个蓝本;以书面的形式记录声音的实况。所谓描述性记谱就是记录者对实际发出的音响作出的记录,说明这些声音的特征和细节。而规约性记谱则是作曲者为了表达自己的音乐乐思而记录音乐的一种方式,给演奏者指出了特定的音高和音域的范围。作曲者和演奏者都是经历过一定的专业音乐训练,两者对于特定的音高达成一定的共识。将“描述性”记谱和“规约性”记谱进行比较。虽然两者都是一种记录音乐的方法,但是记谱的目的却不相同。“描述性”是把鸣响着的声音真实的记录下来,从而能分析音乐形态的特征以及所在的音乐的文化环境中的作用。“规约性”则是通过各种音乐的符合,将作曲者心中的音乐思想传递给演奏者。

笔者认为:民族音乐学是研究文化中的音乐,对于民族音乐学家的记谱就是要尽可能全面地反映音乐,分析音乐还要结合当时的文化、社会特征、音乐风格等条件,这样才能客观详尽的记录音乐,让我们更加了解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征。乐谱的记录除了要让记录者感受了解到音乐本身的特点,同时让听者感受音乐之外的活动。因而,民族音乐学的记谱是“是什么的音乐”和“音乐背后是什么”。

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几个问题是:

(1)规定性的记谱法与描述性的记谱法之间的对立。

(2)用于记谱的乐思单元—歌曲或乐曲—的性质。

(3)局外人阐释之用的记谱,某社会表达自己音乐理解的方式的记谱法,二者有怎样的关系。

(4)记谱中,人类和仪器各自的作用。

(5)记谱即是田野工作的共同技术,又有悖于为提供独特的认识而创立专门的技术。

三、结语

在民族音乐学中,记谱被认为是最重要且困难的一项工作,这也正是民族音乐学家区别于其他学科学者的一种能力。孔斯特认为:“为异域录音记谱是民族音乐学研究者面临的最困难、最复杂的工作之一”。梅里亚姆认为:“人们认为民族音乐学家有精确的方法可以将音乐声音转换成乐谱,但这一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胡德认为:“对记谱要有一个精确记谱的要求,记谱的过程必须尽可能得做到最具体、最细致”。从众多民族音乐学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记谱在民族音乐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困难性,人们必须不断的努力来证明自己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断的学习。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民族音乐学家应具备一种基本的能力甚至是标志性的技能就是记谱。

从民族音乐学上来说,记谱法是民族音乐学家记录音乐的方法和手段,它使人们间接的感受音乐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伴随着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的发展,记谱法尚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按照目前的情况,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对记谱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态度和观念。面对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广泛的研究领域,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音乐记谱方法,但是无论是用何种的记谱方法,在民族音乐学中最终都是要在文化中找到它的意义,并尊重不同文化习惯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内特尔.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中译本)[M].台湾书评书目出版社,1976年.

[2]内特尔.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3]董维松,沈洽编.民族音乐学译文集[M].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

[4]沈洽.民族音乐学导论[M].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1988.

[5]李晓东.对西方音乐现代性的若干思考——以记谱法与键盘乐器为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3).

[6]李岩.论民族音乐学中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J].音乐研究,1988,(1).

[7]张伯瑜,等.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8]刘红.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记谱问题[J].音乐艺术,1996,(4).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学记谱方法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从有量记谱法到工尺谱
东北大鼓与地方民俗文化
作为文化的记谱方式
基于律制、调式、记谱及社会学角度的中西方音乐元素比较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