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存在的原因

2016-02-02吕满文

殷都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军国主义天皇日本

吕满文

(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河南 开封 475001)

解析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存在的原因

吕满文

(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河南 开封 475001)

战后70年来,日本始终不能真正彻底地反省历史,正确认识侵略战争的罪行,这与天皇制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天皇制的存在,是其军国主义存在的主因,也是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不断嚣张的根源之一。美国出于自己的战略利益考虑,置国际法于不顾,故意纵容日本,为其军国主义的复活留下了隐患,国际社会要密切关注日本的动向,用行动来捍卫世界和平。

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天皇;美国

近几年,日本政府的“动作”不断,诸如:右翼势力与日本政府共同导演“购买钓鱼岛”、解禁集体自卫权、解禁武器出口三原则、对现行宪法提出修改草案、通过新的安保法,等等。这一项项“大动作”不仅遭到了日本爱好和平国民的强烈反对,也引起了世界一些国家的关注甚至指责。人们不仅要问:日本频频地搞这些“动作”要干吗?

要复活军国主义。

军国主义曾经给日本带来了得意的辉煌,更给日本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辉煌虽说是暂时的,但给军国主义分子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他们留恋“辉煌”,梦想“辉煌”,当右翼色彩浓厚的安倍晋三上台后,军国主义者似乎看到了再现“辉煌”的时机,于是,一连串的“动作”明目张胆地就抛出来了,妄想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

梦想军国主义,一直是顽固的军国主义遗留分子(也包括一些右翼分子)的追求。曾几何时,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极力否认向亚洲国家发动的侵略罪行,否定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制定的国际政治秩序,公开推翻二战结束时期国际社会对日本法西斯罪行的定论;极力为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罪恶行径张目,挑战二次大战中的同盟国,挑战国际法公理,挑战被侵略的亚洲国家人民的社会良知;故意祭奠犯下累累罪恶的战争罪犯;甚至还有一种声音,欲恢复和使用二战时曾经使用的日本“皇军”的军队编制、军衔制和“皇军”用语,想把“皇军文化”军队化。军国主义分子如此露骨地逆历史而动,意欲何为?就是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制造理论根据,和营造必要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其实,日本的军国主义一直就没有被消灭,只是慑于当时国际和国内的气候,没有公开地表现罢了。现在安倍上台了,美国为了实施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他们的要求也松了,甚至还需要日本“帮忙”,于是,他们认为表现的机会到了。因此,他们公开喊出“复兴日本”的口号,这个“复兴”就是要回到日本军国主义最活跃的时期。实乃“亡我之心不死”。

二战已经结束了70年,70年来研究那场战争的起因、双方较量及那场战争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危害的文章非常之多,即使分析日本军国主义在战争中如何猖狂的文章也为数不少,但论析战后日本军国主义为何未被消灭而长期存在的文章,相对来说稍显少了点,就是在已见诸报刊的文章中,分析的侧重点也竟限于一二。为了剖析日本军国主义战后长期存在的原因,笔者从其症结入手,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希望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能有所裨益。

一、 天皇制的遗留是其存在的主要原因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通称《明治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天皇统帅陆海军”,“天皇宣战、媾和及缔结各种条约”等等。宪法还规定,“天皇决定行政各部之官制及文武官吏之俸给,并任免文武官吏”。这就是说,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内阁的首脑——国务总理大臣由天皇任命,内阁的组成及施政都须以天皇的敕令为准,内阁的职责只能是“辅弼天皇”[1]。事实上,天皇不仅仅掌控内阁,也控制着议会和军队。近代的日本,也有自己的三权分立,只不过这三权是内阁、议会和军部的各自掌权,它们只对天皇负责。由此看出,近代天皇制下的天皇不是现代新宪法中规定的那样,只具有“象征性”,而是握有统治国家、统帅军队、人事任免、公布法律,等等,一切权力的“实权派”人物。握有这种权力的天皇,实际上同封建时代的独裁君主没有两样,仅仅是换了一种称呼而已。

在这样的宪法规定之下,只能教化出“虔诚”的尊君公民。在日本的国民看来,天皇就是天照大神万世一系之神裔,是武士道的主心骨,是现代日本国家神道教的中心。天皇和日本是分不开的。“日本没有天皇就不是日本”,“没有天皇的日本是不可想象的”。天皇是日本人的象征,是日本人宗教生活的核心,是超宗教的信仰对象[2](P25)。所以,即便是近乎疯狂的军国主义者,也对天皇惟命是从。例如,在天皇寿辰时,军国主义者的头目带领官兵朝着天皇所在的方向行集体礼;在部队遭受攻击时,他们与官兵一起诵读 “军人敕谕”中天皇颁赐的“谕旨”。这样做,一是体现军国主义者对天皇的无限尊崇和拥戴,另一是教化他们的部下要“认真谨慎地完成天皇的旨意”,“为天皇而献身”![2](P28)

拥有绝对权威的天皇,主宰着日本的一切,不许任何臣民违抗其旨意,只能遵照旨意办事,用旨意规范行动。若对旨意有看法,就是对天皇的不满,就是对天皇的不尊不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忠臣良民”。如果有人指责军国主义的所作所为,就被看作是攻击天皇,这样的人只能“杀无赦”。所以,天皇制下的日本统治机构,实际上就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独裁统治体制,军部法西斯组织是他的重要帮手,是在“辅佐”他行使对军队的统帅权。军国主义是天皇笼罩下的御用工具。

尽管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宪法也规定了国家“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但天皇还是存有疑心,担心有人不听他这个“神裔”的话,甚或威胁到自己的“江山社稷”,于是,他对内阁 “频频更换”。资料显示,在罗斯福任美国总统期间,日本内阁就换了12届,使内阁处于不断的“动荡”状态,无法形成稳定的团体,便于他对内阁的控制[3](P176)。而对于军队的掌控,他又有什么高招呢?一是天皇继续使用管理内阁的办法——人事调整,来管理军方人士。不能让他们在部队中有形成小团体,出现“小山头”的机会。对不听话的或执行力不强的人,他坚决撤换;二是在每次大的军事行动后,天皇都要求指挥官回国向他当面汇报行动情况,并有选择地适时给予奖赏。这一招是天皇使用的惯常之招,不但可以掌握战场动向和官兵的尊君态度,也体现出他这个天皇的爱兵之情。据冈村宁次自述(曾任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是日本法西斯首要战犯之一),1932年6月,他任日本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在上海战役(我们叫“淞沪抗战”)结束后,回国向天皇报告战役情况;1933年春,他调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兼驻伪满大使馆武官,参与了对中国热河的军事行动并代表关东军同国民党政府签订所谓《塘沽协定》,之后于3月28日回国向天皇“报喜”;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由于前期日军的进攻,取得了一些“胜利”,1940年3月,冈村宁次再一次晋见天皇,这一次天皇为“表彰”他的战争 “功绩”,“御赐”带有皇室纹章的银质大花瓶一个,现金300元;皇后赐给银环一只,现金700元;皇太后“赐宴”后,赠给银质烟盒一只,现金300元[4]。天皇采用这种笼络人心的办法,不过是在强化自己的权力,来体现自己的权力中心和统治中心。由此看出天皇的独裁特性:一切以我为中心,一切为我去杀拼。正如日本军国主义代表人物、二战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在受审中所言:“由我下令犯下的一切罪行都经过了裕仁的御批。”[3](P178)换句话说,没有天皇的“御批”,谁敢造次?

综上所述,天皇制的确立为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制度基础;而军国主义的形成,为天皇制巩固和强化提供了保证。天皇制与军国主义相辅相成,天皇制是导致一切战争的主要原因。为此,被称为“最勇敢的日本人”的当代著名史学家井上清一针见血地指出:“天皇是大日本帝国的唯一最高的统治者,尤其他是大日本帝国军队的唯一最高的绝对统帅;……他从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开始,到1945年9月2日签署对盟国正式投降的文件为止,推动和指导了一连串的侵略战争,惨杀了数千万亚洲人。他是‘战争罪犯’,是‘法西斯分子’是杀害五千万亚洲人的罪魁祸首。”[5]此言甚是。

二、 早期的侵略基因是其存在的历史原因

日本作为一个封建军事色彩十分浓厚的岛国,自古就具有侵略性。拿近代来说,16世纪末,丰臣秀吉就提出过征讨朝鲜、进占中国、东南亚、印度,称霸亚洲的狂妄计划。1592年日本出兵朝鲜,先后攻占汉城和平壤。危急之下,朝鲜求救于明朝。在明军和朝鲜军的联合抗衡下,日军进攻受挫,且屡遭重创。丰臣秀吉眼看取胜无望,只好接受明朝的谈判条件,侵朝行动暂时停止。1596年不甘死心的丰臣秀吉再次出兵侵朝,日军先盘踞釜山,再进逼汉城。明朝援军直取日军,日军进攻计划被迫受阻,陷入进退维谷状态,只能在海岸各城堡死守。1598年8月,梦想占领朝鲜的丰臣秀吉因病死亡,“梦想”只能半途而废,侵朝日军逐渐撤军,战争也随之结束。这就是说,远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军国主义就有了侵略中国的野心,并拿朝鲜先动了手脚,只是由于力所不及,才相安了一个时期。

丰臣死后,其侵略野心被后来的统治者及好战分子不断鼓吹宣扬,使日本在后来的300多年间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直至爆发了二次世界大战。这也就是好战成性的日本侵略者,在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中,不但没有表现出一点文明的意识,还要用战争,给人类造成人为的灾难。他们力倡什么“海防论”、“开国论”、“海外雄飞论”、“攘夷论”等等,都是为侵略扩张找借口,这只能让人们看到一个不安分的侵略者的真实面目。

1853年,美国海军提督潘莱将军,率军舰4艘驶入贺浦湾叩关。美国海军的到来,使日本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文明,打开了自己封闭的眼界,日本皇室与大臣便由此觉悟,由此变法图强[6],也促成了日本1868年 “明治维新”改革运动的开展。明治维新之后,借着国力的提升,不安分的日本军国主义又开始了“丰臣秀吉之梦”:先是1874年进犯中国台湾,迈出了侵略扩张的第一步;接下来于1894年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通过这场侵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不但拿到了银子,割据了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还实现了他们征服朝鲜的梦想,并第一次修正了他们的国防线;尤其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中国,在总共33000人的联军中,日本兵就有22000人,占据整个联军的三分之二[7](P74)。同为黄种人,又是中国的近邻,且曾经长达几个世纪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日本政府不但不念旧情,不感恩中国,而且如此卖力地当起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它到底心怀什么鬼胎?简言之,它就是想早点把中国控制在自己手中,实现丰臣秀吉的梦想。这场战争后,日本不但分的了3479万余两白银(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共有9.8亿两白银的赔款)[7](P80),而且对京津一带也可以“指手画脚”;1905年,在中国的东北,日本军队与俄国开战,并打败了俄国,夺走了沙俄曾经“租借”我国旅顺口、大连及其附近的领土和领海的权力,掠夺了长春至旅顺间铁路线(含支线)等方面的一切权利;1910年又吞并了朝鲜;1914年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内外交困的日本,乘机扩张在中国的权益,攫得中国胶州半岛及德国在太平洋上霸占的一些岛屿,占据济南车站,强夺了胶济铁路,占领青岛;1918年出兵西伯利亚;战争使日本一跃而为世界强国。

进入现代以来,日本军队1927-1928年三次出兵山东;1931年其蓄谋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炮制了伪“满洲国”,阴谋策动“华北自治”,开始了日本明目张胆的侵华罪行;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的罪行从华北向全国蔓延,意欲占领整个中国的图谋展开具体实施;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轴心国与同盟国的较量,直接对抗国际社会的正义力量,企图实现其对世界的控制。

上述一系列的战争事件说明,日本好战成性,侵略的基因已经渗透到军国主义的骨髓之中。侵略不但一步步地实现着他们的梦想,也使日本在一场场的侵略战中由贫穷走向了富有。尝到了战争甜头的军国主义,把发动战争作为了一种嗜好,只要有机会,他们就兴兵动武。保持国家的战争状态是日本军国主义追求利益的主要手段。因此可以这样说,日本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场场的战争史。战争,让军国主义分子越来越猖狂。大家对日本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不会陌生吧,该奏折提到“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军国主义用“征服中国”作为“征服世界”的一个跳板,胃口何其巨大,猖狂何其恶劣,只可惜其贪婪之心仅是黄粱一梦。但这个奏折还是再次说明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侵略性和疯狂性,这就注定了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军国主义。

被军国主义洗过脑的日本军人,已经失去了正常的思维和判断,当失败的丧钟为军国主义敲响时,他们依然执迷不悟。1945年8月14日,日本少壮军人还发动过一次未成功的军事政变,企图阻挠投降,他们不能接受在一夜之间,经营了几十年来的利益统统被剥夺了[8]。早在1945年1-6月,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为了自己的苟延残喘,仍叫嚣“不惜一亿玉碎进行本土决战”。1945年2月,日本政府通过了1119亿日元的预算,其中临时军费850亿日元。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成立“国民义勇队”。4月25日,大本营陆军部向全国颁发了《国民抗战手册》。6月8日,在召开的御前会议上,通过了新的《战争指导大纲》,要求日本除了继续大规模生产各种武器外,还将动员17岁至45岁的“国民义勇军”高达数千万人,以此来向世界人民决斗,挽回自己的败势。会上,还有这样的对话,不妨让我们看看军国主义分子的嘴脸。铃木首相问:“国民中究竟有多少人主张‘本土决战’呢?”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答道:“军队是帝国的支柱和灵魂。难道用得着一个一个征求老百姓对国家大事的看法么?”陆军总长梅津美治郎随口附和:“关于这一点,陆军内部倒是始终达成共识,则国家的命运主要应当由军队决定。” 因为有这样的战争分子存在,就迫使美国、苏联与其他盟国不得不采取严厉举措,来迅速制服这些个战争疯子了[9]。

此计划因天皇的投降决定,而未能实施,但通过计划的内容和阿南等人的言语,就看出军国主义分子的穷兵黩武。这些人狂妄、贪婪、自大,不可一世,他们若在战场上胜利了,还想更大的胜利,继续发动战争;他们若在战场上失败了,又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仍然寻找机会再报失利之仇。他们就是和平的恶魔,战争的宠儿,只要他们存在,和平就要打折,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日本军国主义就是战争!

从上述的回顾中发现,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全部都是侵略战争。在这些侵略战争中,军国主义分子奉行的其实是武士道精神,表现的是赤裸裸的法西斯主义,成为了世界和平的罪魁祸首。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也就是说,军国主义在日本是根深蒂固的,不安稳的心态在日本的早期社会就扎下了根,只不过当时的“侵略条件”不成熟,暂时搁浅了。随着日本的发展,也随着军国主义势力的壮大,从前的梦又重新做了起来。日本军国主义从侵略到侵略,从扩张到扩张,从战争到战争,狰狞面目毫无遮掩地表现在了世人面前。

三、 扭曲的教育体制是其存在的基础因素

1890年天皇颁布的《教育敕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对天皇效忠,以“忠君爱国”为国民教育之最高宗旨。在这种“忠君爱国”的愚民教育之下,日本民众从小就处于军国主义的熏陶之中。

从20世纪20年代起,独裁之下的日本,其权力被政府和军部所掌控,独裁者为了加强侵略的需要,确立了军国主义教育体制,学校成了“国民训练的场所”,“皇国之道”的天皇制法西斯军国主义被纳入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体系之中。社会上,向普通民众灌输“天皇至上”的思想,教化民众做天皇治理下的“忠臣良民”;学校里,让尚未懂事的孩子效忠天皇,为天皇而学习、为天皇而存在、一切为了天皇的信条,让孩子们在幼小的心灵里就扎下天皇是神的种子。通过这些教育,政府和军部想告诉民众和孩子们,尽管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但只有我大日本帝国才拥戴万世一系的天皇,皇室与国民成为一体,要为帝国效力。

1937年抗战爆发后,法西斯主义的教育方针成为了日本教育的主要形式。从国民学校教育到高等学校教育,或者是社会教育,皆要基于 “皇国之道”,贯彻“国体之本义”,培养“修炼皇国之道,磨炼国家有为的人物”,“教授国家需要的学术理论”。要求受教育者“体会大东亚建设的道义性使命”,成为“大东亚建设之经纶的人才”[10](P93)。

随着战争的扩大和升级,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越来越被动,为控制战争的局面,防止出现捉襟见肘的状况,军国主义者完全让教育为侵略战争服务。1938年,日本政府公布了《国家总动员法》,强迫学生服兵役。1940年,文部省颁布了《大学教授之责务》,强调“大学教授应该依据国体之本义,贯彻教学一体之精神,熏化启导学生,培养指导性人才。”要求高等教育为战场输送人才。受法西斯主义控制的日本教育完全转向了军国主义[10](P93—94)。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战场急需战斗人员,为了弥补兵员的不足,日本政府就动员学生参加军事工业生产,减少文化课,增加军事训练课。到了1945年5月,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兵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日本《战时教育令》明确要求,除国民学校初等科外.其他学校一律停止授课,学生们或到工厂劳动.或应征入伍,要直接为战争服务。据当时文部省统计,从小学到大学被动员去“勤劳奉仕”的学生总数达2888576人。从此后日本学校教育处于彻底崩溃境地[11]。

这种扭曲的教育体制,曾驱使日本民众狂热地盲从和协助政府进行侵略战争。建国后,教育体制虽然有所改变,但对于日本军国主义曾经给亚洲和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在教科书中只字不提,即使对于世人皆知的其在二战结束的“无条件投降”也用“终战”来告知其国民,这样的教育能带来怎样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

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确立,以1890年的《教育敕语》为标志。《教育敕语》又被军国主义者称为“不磨的大典”, 把天皇规定为最完美的道德化身,直接与《明治宪法》中“天皇为最高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相呼应。把“扶翼皇运之无穷,继承皇祖之遗训”,培养“臣民”对天皇的忠诚,规定为教育的内容,《教育敕语》确立了封建军国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全面统治[12](P433—434)。

日本为什么要确立军国主义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前面已经介绍过,日本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军事法西斯国家,权力被天皇及天皇领导下的军部所掌控,为了实现其“征服世界”的远大目标,就必须有意识地用军国主义思想培养新人,将来这些新人义无反顾地去征战沙场,完成他们前辈军国主义分子没有完成的任务。这种教育体制很阴险、很毒辣,它是以危害世界和平和牺牲日本国民的生命为代价,不但不会给日本社会带来繁荣和发展,还会直接葬送日本的国家利益和百姓的幸福生活。这种教育就是一种畸形的教育鸦片,有百害而无一利。

军国主义教育给日本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的后果。它纂改历史,歪曲真理,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窒息了科学精神。把一个曾经文明的国家,蜕变为世界的强盗。整个教育被绑在了军国主义的战车上,一代代无辜的国民被熏染为愚昧盲从的战争工具。1945年8月,广岛遭原子弹轰炸后,悲剧惨不忍睹,有些人不去反思悲剧的原因,而是依然处在被愚化的状态中,抱着“天皇是神”、“神州不灭”的信念,唱着“皇军”的军歌,为天皇去送死。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12](P435)

四、 美国的故意纵容是其存在的重要原因

《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军国主义必须永久铲除。”为什么日本在无条件投降后军国主义还长期存在着呢?除了上述原因外,美国人的故意纵容,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日本投降后,日本人把“保留天皇”作为无条件中的条件。天皇存废问题,当时是日本国民考虑的主要问题,很多赞成民主的人,都认为天皇必须打倒。可当时的统治集团,为天皇免于追究战争责任而四下活动,但追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决定权掌握在美国人手中。也就是说,对天皇的处置,要看美国的脸色。当时的盟军统帅是麦克阿瑟,他认为,如果天皇作为战犯受审,日本就会分崩离析,这样对美国管理日本是不利的。他想利用天皇对日本人的神秘影响,实现他改造日本的宏大蓝图,因为保全天皇,是对日本进行随心所欲地统治的最方便、最有效、最简捷的方法[13](P78)。况且,在麦克阿瑟看来,天皇听话、管用,他只要控制好天皇,就能坐稳统治的位子。于是,麦克阿瑟电告华盛顿:“如果天皇受审,美国的占领计划就要作大幅度修改,这无疑会在日本人民中引起骚乱,废黜了他,日本国定将四分五裂。……他们会把废黜天皇看作是盟国对日本历史的背叛……最终导致山区和边远地区的游击战,……也许奉行共产主义路线的某种严密组织就会从散沙般的群众中出现。”电报震动了美国当局,使美国立即打消了审判裕仁的想法[13](P79)。

于是,日本天皇一面诚惶诚恐地向联合国、中国等送出投降书,接受战败的结果;一面他向国内臣民公布《停战诏书》,又不承认战败的现实。“投降”与“停战”,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把“投降”叫做“停战”,这是天皇的绝招,再把“停战”改为“终战”不是顺理成章了吗?(这就是现在的日本政府死不承认投降的缘由)当着麦克阿瑟的面,天皇小心谨慎,百依百顺,背地里却要他的臣民“忍其所难忍,堪其所难堪”,卧薪尝胆,“为万世开太平”。很明显,他在向日本军国主义者招手示意,要他们“克体朕意”,“克服千辛万苦”,“遗国家以永远之基础”[14]。

另一层原因是二战结束时,美苏之间因为利益的瓜分矛盾日益突出。美国凭借自己的势力,当时单独占领了日本。为了把日本当做东方的反共基地,美国对日本就采取了包庇和纵容的态度。比如:横须贺的军港并不尽毁;神户基地完好无恙;神户一个制钢厂……并未列入拆迁赔偿之列;日本的警察是世界有名的,原封未动。庞大的渔船队,驰骋海上;还有几百万退伍军人在乡间者明的暗的组织,一旦有事,都是武力[15]。这无疑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看到了重振的希望。

早在二战结束前,高瞻远瞩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直言,必须把琉球从日本割离出来,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拥有对外侵略的跳板。而非常遗憾的是罗斯福的继任者们违背了他的意志,不但没有让琉球回归正常,反而是在美国的怂恿下,又让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慢慢地在日本开始抬头并迅速发展起来。

老陈说的小黄就是我的房东,房东没告诉我老陈当过侦察兵。老陈说的这事,房东曾告诉过我。房东对老陈意见很大,说他多管闲事。房东说整栋楼的人都很烦老陈,不懂京剧,却装懂。自己听也就罢了,把个破录音机的音量开到最大,吵得四邻不安、鸡犬不宁。房东还提醒我,要我提防着点老陈。我觉得没必要,我倒腾古董,也就是在古玩市场捡个漏或为朋友修补一下有问题的瓷器什么的。我从事的是合法生意,不怕老陈举报我。老陈走后,我口干舌燥,和老陈说话太费劲,感觉嗓子都冒烟了。

美国为什么要答应日本的条件把天皇制保留了下来?就是为了美国在日本、在亚洲的利益。但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亚洲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的利益,让人不能不鄙视它。日本满足了美国的需要,也赢得了自己的需要,使日本在战败后得以维护其“国体”,免予追究裕仁的战争责任。作为一名战争的主要战犯,他所策划和指导了无数次的侵略战争,理应站在历史的审判台上,可是,他游离于法庭之外,这不能不让人愤慨。这对战后要清算日本罪状,彻底肃清日本军国主义罪行起了极为不利的作用。作为一场重要的反法西斯战争,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彻底摧毁法西斯政权,彻底清算法西斯行为,彻底铲除法西斯的社会、经济及思想基础[16]。然而,这些个“彻底”对日本网开了一面,不能不给美国“记上一功”。

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军国主义的存在,源于日本的天皇制,只要天皇制存在一天,日本的军国主义便不可能被消灭。纵然日本失败了,日本人百分之百还是会崇敬天皇,丝毫不会对天皇有“埋怨情绪”。二战结束之时,美国记者鲍威尔就曾说过:“中古式的天皇制存在一天,太平洋就永无和平的希望,因为反动分子,处在这制度之下,可以重整旗鼓,干那25年前他们所干的勾当。”当时任中国立法院院长的孙科也说过:“中国永远相信,保留着天皇及天皇制度的日本,必危害中国的和平与安全。”今天的钓鱼岛事件的发生和安保法的通过,印证了他们两位早前的预言[17]。

美国的自私自利,纵容和包庇日本军国主义的存在,得以让日本军国主义“偷着乐”,这样做从眼前看会给美国带来点“蝇头小利”,但从长远来讲,必将养虎为患,这一点以后会让美国明白。正确的做法是,美国走出“自我”的小圈子,放眼国际的大圈子,按照国际法则和国际惯例办事,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就会遏制日本的军国主义存在,就会消灭日本的天皇制度。使日本的民主得到真正发展,军国主义就不会有滋生的土壤。如此,定会赢得全球爱好和平人民的拥护。梅汝璈,这位曾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参与东京审判的法官,在1963年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外来的灾难。”这话让美国政府听听很有必要[18]。

[1]北京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院.亚太研究论丛第四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4.

[2](美)本尼迪克特著,黄学益译.菊花与刀[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3]梅朝荣.把东条英机送上绞刑架的中国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陆仰渊.日本投降后为何仍保留天皇制[J].民国春秋,1996,(4).

[5](日)井上清著,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译.天皇的战争责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2.

[6]蒋君章.中华民国建国史[M].台北:正中书局印行,1959.8.

[7]王天平.日本三代天皇操纵侵华战争内幕[M],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

[8]冯英子.快哉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175-176.

[9]罗先明.远东大战(第3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615-616.

[10]吴光辉.转型与建构:日本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11]舒作标,姜耀文,印宇鹰等.生产力通史第五卷(第一册,第二分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923.

[12]吴廷璆.日本近代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33-434.

[13]寻大兵.惊魂的谜团(2)[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78.

[14](美)F·C·琼斯等.1942-1946年的远东(上)[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224.

[15]新华通讯社.新华社评论集(1945-1950)[M].新华通讯社,1960.201.

[16]欧世健.日本政治右倾化原因探析[J].学术论坛,2005,(2).

[17]曹聚仁,舒宗侨.中国抗战画史(下)[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756.

[18]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东京审判文集[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3):37.

[责任编辑:郭昱]

2016-07-12

吕满文(1964—),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编辑,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K313.5

A

1001-0238(2016)04-0041-07

猜你喜欢

军国主义天皇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中国公众对军国主义的认知度调查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镜头? 中国
天皇版“渔夫”
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历史渊源
日本天皇的长寿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