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翰章与东北抗联精神

2016-02-02宋建明

东北史地(学问) 2016年3期
关键词:德林跟党走抗联

宋建明

陈翰章与东北抗联精神

宋建明

[内容提要]陈翰章将军是抗联精神杰出的塑造者和践行者之一。同时,在他身上还体现着忠贞不渝跟党走的献身精神。

陈翰章 忠贞不渝献身精神

东北抗战14年,也是中华民族抗战的14年,涌现出了杨靖宇、魏拯民、陈翰章、王德泰、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无数民族英雄。他们从祖国各地奔赴抗战第一线——东北,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不畏艰苦、勇斗日寇、英勇献身,体现出了赤诚的爱国主义和高尚的民族主义精神。彭真说中国革命有三苦:“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和东北抗联”,其中东北抗联是最苦的。他们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血战到底,直至牺牲,所体现出来的以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为标志的抗联精神永垂青史,并将与日月同辉,永泽后人。陈翰章将军就是抗联精神杰出的塑造者和践行者之一,同时,在将军身上还凝聚着忠贞不渝跟党走的献身精神。

陈翰章将军是东北抗联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著名的民族英雄。将军是土生土长的吉林敦化人,他由一名农家子弟、书生成长为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日民族英雄,这是敦化48万人民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荣光。

那么,陈翰章将军是如何践行忠贞不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呢?

一、八千大洋交给党

1934年初,救国军吴义成部屯兵宁安东部林区,陈翰章担任救国军的秘书长。吴义成一直认为陈翰章没有加入共产党,再加上陈翰章又是他老朋友范子丹的儿子(范广明)的同学,本人又能文能武,性格沉稳,因此吴义成对陈翰章十分信任,引为心腹可托之人。于是吴义成打算派陈翰章去关内,找王德林、孔宪荣等及关内抗日救国的社会活动家,打探关内日本人的动向,寻求关内对救国军的援助。

当时,周保中在天桥岭一带活动,组建了宁安工农义勇队和吉东抗日同盟军,是我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准备与吴义成救国军分立。陈翰章同志遵守党的纪律原则,行前向周保中报告请示。经党组织讨论决定后,周保中指示陈翰章:1.可以到关内去,借此掌握救国军从关内到关外来往活动的线索,并参与其活动;2.到关内去,宣传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揭露国民党南京政府卖国投降不抵抗的罪恶;3.要尽可能在平津一带找到党领导的抗日救国组织,配合行动。

得到党的指示后,陈翰章就以东北国民救国军总司令部特派代表的身份,到北平、天津一带进行活动。在北平救国会会长朱庆澜召集的支援东北座谈会上,陈翰章痛陈东北抗日救国军武装斗争的艰苦现状,斥责国民党政府出卖东北及旧东北军不抵抗的罪恶。同时也指责了关内那些以支援东北为名,实发国难财的政客们。号召人们以人力财力物力支援在东北艰苦抗战的救国军和其他抗战部队。由于陈翰章的积极活动,引起平津一带抗日救亡组织的极大关注,使那些投机的政客们有所警醒和收敛,而真正救亡图存的人们则欢欣鼓舞,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抗日救亡活动中。

1934年5月间,陈翰章在天津见到了救国军领袖王德林。这个时候日本人正在策划华北五省自治,拉王德林入伙,陈翰章力劝王德林不要被拉进那个圈套。王德林是一个有救国心肠的老好人(周保中语),是坚持反蒋抗日的。他当面交给陈翰章8000块大洋,这是关内援助东北的募集款。王德林告诉陈翰章,有些自卫军、救国军的领导人,借东北抗战之名,在关内到处募捐,揣入个人腰包。陈翰章听后非常气愤,决心不让这8000大洋落入利己者的腰包。年底,陈翰章回到宁安。他先来到吉东抗日同盟军军委,向周保中汇报了入关数月的活动经过,并把带回来的8000大洋募款交给军委。随后,周保中、陈翰章在牡丹江、宁安、敦化一带各抗日队伍中召开群众大会,散发募集的款项,并利用这个机会,充分揭露国民党右派和那些投机的政客们,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中国工农红军是抗日的,关内人民是同情和用实际行动支援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鼓励人民坚持武装斗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击败日寇,收复东北失地,解放东北人民。

陈翰章在这些场合作了很大的政治鼓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很多动摇的抗日队伍稳定了,抗日积极性加强了,党的影响扩大了,由此可见陈翰章将军对党的忠诚。

二、断绝亲情永跟党走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每当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一些仁人志士都会为了民族存亡,同强大的敌人殊死战斗,挽狂澜于既倒,陈翰章就是这样的人。日本侵略者视陈翰章为强有力的对手,恨不能除之而后快。然而,在兵戎相见的战场上,他们奈何不了陈翰章。在黔驴技穷的情况下想出了一个毒计,决定对陈翰章的家人下手,利用他和家人的亲情威逼陈翰章投降。

1935年初秋的一天,日本鬼子抓捕了陈翰章的父亲陈海和陈翰章的妻子邹氏,同时胁迫了半截河屯的乡邻和敦化县的一些士绅等连坐,让陈海进山把陈翰章找回来,归降伪满洲国,否则就杀害陈海和连坐保人。在敌人的劝降阴谋面前,陈海老人没有惧怕,但为了乡亲们和城里士绅不被敌人找借口残害,他也只能去找陈翰章。翁媳二人跋山涉水辗转寻觅,终于在深秋时节于宁安陡沟子附近山里找到陈翰章。

陈海说:“你上山抗日,日子太苦了,不如回家老老实实种地,生儿育女过小日子!”陈翰章说:“爹呀,日本鬼子能让我们好好过日子吗?我回去了他回去了,那么谁来抗日呢?看着鬼子烧杀抢掠,我们就甘心做亡国奴吗?”一同去的特务老康插言道:“翰章兄弟呀,你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如果回去给官家做事,一定会高官厚禄的。”陈翰章沉吟了半天没说话,突然站起身猛地跪在地上给陈海磕了三个响头:“爹呀,这三个头是感谢你和娘的养育之恩,我是不会和你们回去的。从今天起,我们断绝父子关系,你就当没有这个儿子,今后我无论生死都和陈家人没有任何关系!我一定抗日到底。”陈翰章又走到邹氏面前说:“感谢你这么多年来帮我尽孝,我们虽有夫妻之名,却没有夫妻之实。你还年轻,别因为我抗日的事情受到连累,回去后如果遇到合适的,择人改嫁吧!”邹氏泪如雨下,心如刀绞。陈翰章和父亲、妻子告别,然后带着队伍头也不回地向南出发,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诀。

在党的事业、民族大义和父子夫妻的亲情面前,陈翰章知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义无反顾地选择前者。可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面对这种抉择,撕心裂肺的痛楚也只有陈翰章自己能够感受。谁没有亲生父母,谁没有妻子儿女,谁没有对幸福的渴望,可是抗联英雄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毅然离开温暖的家庭,告别可爱的亲人,用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歌,用忠贞不渝诠释了永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三、英勇战斗为党牺牲

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像东北抗联这样,无论是总司令还是普通士兵,在10多年的时间里,时刻面临着冻死、饿死和战死的威胁。

冬季,是抗联部队最艰难、敌人最疯狂的时节。1940年12月6日夜,陈翰章带领仅存的10多名战友从镜泊学园出发,向镜泊湖东南方的湾沟村紧急转移。部队走得很静很快,为防敌人发现部队的行踪,走在后面的战士还要用树枝把留在雪上的脚印抚平。当部队刚要过北坡时,有人发现走在后面的一个姓张的战士不见了。陈翰章判定他是奔村子去了,现在追也没有用,但必须防备他一旦被俘或叛变供出部队的行踪。陈翰章对战士们说:“经不起考验的人,走就走吧,现在,我们必须立即转移。”

这个人逃跑进村后,当夜即被驻在湾沟村的伪通化省警察大队逮捕,严刑逼问下当了叛徒。1940年12月8日上午,陈翰章带着队伍隐蔽行进。接近中午,一千多名敌人已把湾沟村围得水泄不通。激战两个多小时,打退敌人四五次进攻,敌人尸横遍地,抗联战士们也一个个倒了下去。由于众寡悬殊,敌人越来越逼近抗联战士的阵地,声嘶力竭地喊:“陈翰章投降吧!给你大官做!”陈翰章厉声回答:“死也不当亡国奴!”他一边高声回答,一边继续射击。突然,右手和胸部中弹,扑倒在雪地上。一会儿,又慢慢地靠着一棵大树坐起来,吃力地用左手抽出另一支手枪。这时,扑上来的敌人将手枪夺去,他就怒目而视,痛骂敌人。恼羞成怒的敌人凶残地割下他的舌头。将军满嘴流血,仍用利剑般的目光扫视罪恶的敌人。灭绝人性的刽子手挥刀挖掉了将军的双眼,还兽性大发,抡着匕首在他脸上又刺又划,但他仍钢铁般地坐在那里。

东北的大山里有一种“标语树”,就是在大树上刻着标语。一棵标语树上镌刻着:“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抗联没有留下一支建制部队,但它给我们和我们的后人留下了一种精神,一种照耀历史与未来的、什么样的敌人也不可能征服的精神。让我们记住英雄,历经万难而不屈的英雄;让我们传承精神,一种忠贞不渝跟党走的献身精神!

责任编辑:刘毅

K26

A

1009-5241(2016)03-0067-03

宋建明 中共敦化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吉林 敦化 133700

猜你喜欢

德林跟党走抗联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高举队旗跟党走
永远跟党走
淡粉的彩票
台湾桃园德林寺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唐德林的诗
学习十八大 永远跟党走
暗杀手枪德林杰
东北抗联的著名将领李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