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华侨:在泰国曼谷建了三座大厦

2016-02-01文吕伟玲

侨园 2016年9期
关键词:阿婆曼谷工民建

文吕伟玲

老华侨:在泰国曼谷建了三座大厦

文吕伟玲

在人生的记忆中 有很多时候往事如烟。曾记得几年前 我随省外事办组织的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访问东南亚使我终生难忘的便是泰国曼谷之行。出于个人的爱好和建筑工程师职业的关系我对古朴典雅和新型建筑群都颇感兴趣。在曼谷华人潮州会馆 我遇见了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她就是泰国老华侨——阿婆。

当阿婆得知我来自中国东北、是一名女建筑工程师时 对我特别友好和亲切。老人家的汉语说得不是十分流利准确 但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

她首先向我问候祖国好。当我问她回祖国都去过什么地方 她说她去的地方很多 她对祖国发生的变化感到惊讶和兴奋。她还告诉我 每年阴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 她的三儿媳妇都带她到宁波的普陀山 顶礼膜拜观世音的道场。她提起三儿子和三儿媳妇便喜上眉梢 说他们俩是她的骄傲 也是家族的骄傲。

“他们俩与你是同行 都是建筑工程师。”阿婆笑着说道。阿婆告诉我 她的三儿子和三儿媳为了阿婆美梦成真 为她们家族在曼谷先后建了三座大厦。

阿婆叙述了她们家族在异国他乡如何艰苦创业、白手起家 如何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后成为当代的贵族家庭。

阿婆上世纪20年代出生在中国广东潮州 娘家姓齐 婆家姓徐。解放前随着家人划着小船来到曼谷做生意 后来还是传承祖业收藏古玩而逐渐积攒了家业。阿婆虽然文化不高 却见多识广 谈吐斯文幽默 不落俗套。她有一种超前意识 除了喜欢收藏外 她还有一个特殊爱好 就是到世界各国观光旅游 每逢遇到美观豪华的建筑物 必定拍照 然后珍藏起来 这样一直坚持了几十年。

她和丈夫早年有钱就买了很多地皮上世纪70年代 她和先生发现三儿子小两口年轻有为 聪明过人 有培养价值。于是 就把小夫妻送到美国高等学府深造进修 学的是土木工程与工民建筑。这对小夫妻珠联璧合 生活上形影不离 学业上比翼双飞 学有所成后 从美国双双飞回曼谷。小夫妻没有辜负老人的期望 秉承了家长的意愿 结合自己所学到的土木工程与工民建筑知识 十多年时间在曼谷建了三座星级酒店。这对小夫妻既是设计者 又是建筑者 在社会上留下了不少佳话。

阿婆说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我们在建筑这三座大厦过程中 也学到很多宝贵经验 聚各国建筑之精华 以一流的设计 一流的管理 一流的施工 一流的工艺流程 建好这三座能彪炳千秋的大厦。阿婆告诉我 第一座大厦是在上世纪80年代竣工交付使用的 由阿婆的大儿子两口经营管理 第二座大厦是在上世纪90年代竣工的 由阿婆的二儿子两口经营管理第三座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竣工的 由三儿子小两口经营管理。

阿婆骄傲地说 给儿孙留钱财 不如为后辈留下高楼大厦 那是永久性固定不动资产 不会贬值降价 而且一直在升值 也为他们留下一份事业。据阿婆说最近又把三儿子的几个孩子送到美国耶鲁大学继续读土木工程与工民建筑专业 将来也许能有用处。

2000年3月18日 我参加世界中医学会新加坡学术大会时 顺便到泰国曼谷看望阿婆。当时 阿婆和三儿媳妇热情接待了我和二十多位来自中国的朋友。说来也巧 正赶上她们在举行最后一座大厦竣工落成庆典 阿婆登台致答谢词说话得体 落落大方 赢来一片掌声。

在我人生的记忆里 阿婆给我留下了美好的、永不忘记的回忆。虽然现在我已经退休 但我还想有朝一日去曼谷再见见阿婆—— 一个有志气、有本事、有远大抱负的华侨女性。

猜你喜欢

阿婆曼谷工民建
浅谈节能技术在工民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泰国·曼谷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简述
给阿婆一个暖冬
曼谷Kaizen Cofee咖啡馆
曼谷JASPAL旗舰店
工民建防渗漏的施工技术探讨
BIM技术在辅助工民建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小镇阿婆茶
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