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藏品信息与观众分类讲解的关联性
——以铁路机车陈列讲解为例

2016-01-31龚建玲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8期
关键词:陈列机车藏品

龚建玲

(中国铁道博物馆,北京 100055)

解读藏品信息与观众分类讲解的关联性
——以铁路机车陈列讲解为例

龚建玲

(中国铁道博物馆,北京100055)

藏品和观众是实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两个关键性因素,讲解是搭建两者沟通桥梁的重要媒介。好的讲解服务应该是建立在对藏品信息的深刻认识和全面解析的基础上,对观众群体进行科学的划分,并选取适合的讲解元素和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服务。本文从讲解所涉及到的藏品与观众等博物馆学基本理念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结合笔者在本馆的讲解工作实践经验,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论证。

博物馆功能;文物藏品;观众研究;讲解元素

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实现,是构建藏品和观众有效沟通的过程,前者是物质基础,后者是目标对象。这个过程的良性循环,有赖于讲解这个关键性的工作环节。本文拟从讲解所涉及到的藏品与观众等博物馆学基本理念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结合笔者在本馆的讲解工作实践经验,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究。

一、藏品和观众是实现博物馆社会功能的两个关键性因素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服务机构,“保护、研究和传播”这种三位一体的功能模式,被认为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博物馆功能的实现,“需要将所有博物馆构成因素的关系协调好,使它们正常运行,才能充分体现博物馆的整体效应,实现博物馆的工作目的。” 对于不同定位的博物馆,科学处理好各种关系的协调,尤其是使藏品保护与满足公众要求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对于博物馆的良性运营和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藏品是博物馆这个完整系统中多种基本构成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实现博物馆功能的唯一物质基础,却对实现博物馆功能起到基础和支持的作用。在协调博物馆各种构成因素并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社会功能的过程中,藏品是沟通博物馆与观众的物质依托。

博物馆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所产生的社会需求决定的。时至今日,藏品保护和公众需求之间关系的处理,依然是个容易让人产生混淆和争议的话题,但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无疑已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考虑博物馆与公众关系良性循环的问题时,藏品与观众仍然是实现博物馆功能无法摆脱的两个要素。“人的因素是衡量一个博物馆能否实现将藏品的意义和价值传达给观众这一最终目标的最基本标准。” 在这里,对“人”的关注要求博物馆对观众和潜在观众的需求做出响应,而博物馆的终极目标是要将藏品的意义和价值传达给观众。

二、讲解是搭建博物馆藏品与观众沟通桥梁的重要媒介

博物馆的陈列是靠文物说话的独特文化,解读陈列和其中展示的文物藏品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帮助观众理解他们想要了解的藏品本身所传播的各类信息,要通过博物馆的解说系统来实现。“口头讲解是任何工具讲解都代替不了的。面对面的口头讲解是最具亲和力的交流,是博物馆与观众直接交流的桥梁,是博物馆教育中最具有人性化、情感化的桥梁。” 观众了解博物馆的核心需求主要是通过陈列和藏品来实现的,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讲,架起藏品与观众沟通桥梁和纽带的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位于博物馆前沿阵地的社会教育工作者,居于最直接的引导位置。

讲解员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最直接的承载者,是居于一线的施教者,是直接连接藏品与观众的纽带。讲解员的讲解是搭建博物馆藏品与观众沟通桥梁的重要媒介。“博物馆讲解的基本任务,是以博物馆收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为依托对象,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针对多样化的观众群体进行智力开发,并为之提供愉悦的体验,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最为直接的联系。” 做好讲解工作,对于更好地向观众传播陈列和藏品的文化内涵,实现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好的讲解不仅要求讲解员对陈列展览和文物藏品非常了解,更要求讲解员对观众进行分类研究,做好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针对不同类型的观众群体选取适合的解读文物藏品的角度和内容,切实做到“因人施讲”,才能有效地提升讲解服务的质量,从观众想要了解的角度帮助他们理解陈列和藏品,真正搭建起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三、全面解析文物藏品信息是恰当选取讲解角度和要点的前提条件

好的讲解员不是站在观众和陈列之间,而是使观众不离开展品。好的讲解不能使观众离开展品太久。讲解员首先必须对博物馆的陈列和藏品有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这是做好讲解工作的前提条件。

对于藏品的解析需要做到全面客观,向观众传播的藏品信息应该是建立在权威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严谨的藏品档案记录基础上的科学准确的解读。这就需要讲解人员对博物馆藏品的信息构成具有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且能结合自己所讲解文物藏品的具体内容进行准确的信息归类和传播。对于文物藏品信息价值的分析,不少国内外博物馆学研究者都有阐述,并有学者对此做出归纳,认为博物馆的藏品信息体系包括结构性信息、功能性信息、联系性信息和记录性信息。现以本馆机车类藏品为例,就藏品信息构成进行具体分析和解读。

(一)结构性信息

结构性信息通常是指藏品自身那些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感知的物质属性,以及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等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和研究的属性,反映其物质结构。我馆陈列的机车车辆种类齐全、车型丰富,每台机车的车体外形、部件构成、使用材料等都有自己的特点,从这些观众自己可以看到和直观感受到的物质形态入手,对机车车体的构成和具体零部件的功用进行讲解,能够帮助观众形象理解机车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特点,并向观众普及各类机车的基本概念和科技常识。属于机车基本构造知识和原理方面的解读,可以归入藏品的结构性信息。

(二)功能性信息

功能性信息主要是指藏品最初的原始功能,体现它是为了满足何种需要而出现的,反映其功能作用。机车是铁路牵引动力发展的直接体现,每种类型的机车都有其具体的技术特点和性能优劣,机车生产时为满足何种特定的功能需求,机车最初的主要用途,是适用于客运、货运还是调车,这些也是在讲解时经常会对观众说明的内容,属于机车类藏品的功能性信息。

(三)联系性信息

联系性信息是指对藏品和与其所处的各种不同联系的研究结果,包括一件藏品与微观环境的联系和将单个藏品置于整体和群体中形成的整组藏品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反映其背景关联。东郊馆的机车文物收藏具有相对完整的体系,不同历史时期机车技术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性车型一般都有收藏,机车从蒸汽、内燃、电力发展到高速动车组的技术进步过程,需要从各类机车和车型之间的发展动向和关联着眼,体现机车整体发展的科技进步水平及其历史地位。

单就每台机车或每种机型而言,它的构造特点和技术性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使用它的地区环境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每台机车本身的技术性能和构造特点,会体现每条铁路线或某一地区铁路挑选的机型总体的共性要求,适应平原、山区或严寒等不同地理环境的铁路对选取机车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要求会有不同的侧重;在特定历史时期,由于铁路建设的政治氛围、人员技术和施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修建铁路和选取机车的标准也各具特色。从这些关联进行机车的讲解时,应该采取发散性思维,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对机车本身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地位进行综合分析讲解。这种融入自然与人文因素的讲解,会使机车这种非常专业又容易引发枯燥感的陈列变得生动起来,对于机车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阐释变得丰富而深刻起来。因此对藏品联系性信息的研究和解读,对于丰富讲解内容、拓展讲解思路、提升讲解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四)记录性信息

记录性信息是指对藏品所经历各个阶段的情况做出的记录,反映其意义价值。这种信息的收集有赖于文物征集过程中注重对其原始档案信息记录的保存,在征集中就流传经历向和文物有过接触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谨的调查记录,以及入藏后对有关文物流传经历的资料进行查找并研究求证。这样藏品在其生产、使用和遗存下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状况就有了连续性的信息记录,这种信息的收集越全面越翔实,对于文物藏品本身的价值提升和意义体现就更具说服力。譬如,我馆收藏展示的“毛泽东号”蒸汽机车,是命名后的第一台机车,流传经历极为丰富。它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是屡立战功的功勋机车,由于其所代表的特殊意义,此后成为中国铁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每一个中国铁路不同的发展阶段,它都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成果。因此我们在讲述“毛泽东号”蒸汽机车价值的革命纪念意义时,传达给观众的就不仅仅是命名初期的经历和意义,呈献给观众的也不必是机车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外观特点,因为正是它在经历不同社会发展和技术改进阶段,对机车本身的外观和性能的改变和提高,在这种经历的锻造下,才变成如今存留下来的样子,这种现状更能体现“毛泽东号”蒸汽机车完整的记录性信息,讲解员向观众传播的藏品信息也就更加全面准确。

四、针对不同类型观众群体选择讲解元素的经验和感悟

目前西方的学者们倡导博物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而在于帮助观众“学”,更有学者建议把博物馆教育改为“博物馆学习”或“博物馆体验”,我国著名博物馆学家苏东海也提出“博物馆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这种理念正在被业界接受和逐步推进实施。它强调的是观众作为学习的主导方面,博物馆教育必须要考虑观众的参观目的、兴趣需求和认知能力,并随之调整讲解内容和方式,进行藏品信息的有效解读,并确定合理的讲解深度和讲解速度。而能够做到“因人施讲,就需而调”,就必须重视对观众群体的客观分析和科学研究,在深入挖掘藏品信息的基础上,选取适合的讲解元素。

讲解工作针对的观众群体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讲解员应该根据观众年龄层次、知识结构、教育背景等,对其由此形成的生理发展阶段和心理状态做细致的研究,对观众兴趣需求和认知能力与讲解内容和恰当方式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馆文物藏品的特性,对观众群体进行合理适宜的划分,并针对不同的群体实施科学有效的讲解。

对于观众群体类型的划分,根据选取依据基点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分型结果。一般来讲,陈列和藏品具有较强学科专业特性的场馆,讲解时对于观众群体的划分,可首先从专业群体和非专业群体这两种类型的需求入手,进行初步的分型研究。在专业群体和非专业群体之下,可以进行二次分型,从而对讲解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研究。基于此,笔者现以铁路机车陈列为例,凭借多年亲身讲解实践经验和感悟,就观众群体的分型分类和针对每一群体相匹配的讲解要素,逐一进行分类归纳总结。

(一)专业群体

由于行业博物馆是其自身宣传展示行业文化的窗口,承担着对本行业员工的知识和情感教育任务,行业系统内部参观学习群体必然会成为该馆观众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群体一般对展陈和藏品拥有一些基本常识,因此讲解内容可侧重于藏品的联系性信息和记录性信息,关注情感交流,加强专业观众对陈列的宏观把握和重点藏品内涵意义的深入理解,注重加深参观人员对行业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并有助于行业自豪感的培养。

(二)非专业群体

博物馆展陈和藏品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性,因此对专业人群和非专业人群的讲解角度必然有明显的不同。非专业群体进一步的划分显得更为复杂,就笔者的讲解实践考量,以年龄层次作为划分依据,不失为一种更为实用的方式。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在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和兴趣关注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这是讲解必须要考虑的几个因素,是“因人施讲”最基本的依据。

1.幼儿

一般指3岁以上的幼儿园团体参观人群。幼儿的兴趣点和认知能力更集中在对实物声音、形状、颜色和材质等一些直观可见、可听、可触摸的感知,因此选择藏品的结构性信息对其施教,是最为合适的。而且讲解必须以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联系幼儿在生活中的行为习惯,进行粗浅的、基本的藏品知识传授。比如机车,让他们注意蒸汽机车的烟囱、轮子、车钩、驾驶室等简单构件,说出机车基本的颜色和触摸感知钢铁或木头的材质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园孩子所能理解的内容和知识层次。

2.小学生

小学生仍然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容易对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思维和行动也较为活跃,接受认知能力也较幼儿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注意力易分散不能持久地关注于某一点。适合于他们的讲解内容仍然是以藏品的结构性信息为主,兼及功能性信息,信息的丰富性和深度较幼儿应有一定幅度的提升。比如在讲解机车构造时,不仅向他们解释轮对的概念,还可以让他们观察轮对的独特外形,引导他们理解轮对设计所蕴含的圆周、直径等数学概念和原理和顺利通过曲线的实际功用等。

3.中学生

中学生是所有参观群体中最难应付的一类观众,对说教式的讲解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容易组织引导。但是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已经形成,对事物的深入探究和多维联想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因此在解读藏品结构性信息和功能性信息方面就必须引导其进行深入探究,采取互动交流和讨论的方式,简洁明了地突出主题。

4.成年人

成年人一般指大学生、中青年和老年人团体。这类参观群体的团队构成复杂,教育背景不一,兴趣关注点又因个体的心理特性和知识结构而有所区别,不太容易准确地说明集中讲解的角度和要点。但是他们的生理发展特点基本确定,具体可以根据其旅游、单位参观、亲子活动、培训考察等不同的参观目的,就藏品全方位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进行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解说,并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注意提前调查参观目的,在讲解过程中观察其神情态度,分析他们的兴趣点,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调整讲解重点。

(三)领导群体

领导群体的划分严格来讲与上述两大群体的划分并不是采用了同样的标准,它是相对独立于上面两大群体之外的。领导群体的共性在于:他们的参观行程安排通常会有明确的时间要求,随行人数不会太多;领导更关注文物藏品与其所接触领域相关的信息,对于藏品与国家和科技文化发展等重大事件相关的内容更易引起兴趣。讲解时应以陪同为主,介绍藏品简洁明了,避免向其提问,并根据领导的兴趣灵活处理,严格掌控时间。

讲解是一门艺术,必须重视场馆讲解的实际效果,讲解员预先规划的讲解效果与观众想要的讲解效果应达到相对统一。以笔者亲身实践的经验感悟而言,观众更注重讲解对其兴趣需求的满足,因此成功的讲解必须是建立在讲解员对观众的深入研究基础上,对陈列及其文物藏品信息给予全面深入解析,并有效传达给不同类型的观众,这样才能做到“因人施讲”,不断提升讲解的服务质量,拉近藏品与观众的距离,为实现博物馆社会功能做出切实有益的贡献。

[1]宋向光.博物馆藏品与博物馆功能[J].文博,1996(5):99.

[2]安来顺.博物馆与公众:21世纪博物馆的核心问题之一[J].中国博物馆,1997(4):20.

[3]苏东海.什么是博物馆——与业内人员谈博物馆[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1):144.

[4]单霁翔.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的思考[J].敦煌研究,2013(6):101.

[5]安来顺.再谈当代博物馆的信息收藏与共享[J].中国博物馆,2012(1):20-21.

G264

A

龚建玲(1974-),女,天津市,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学、中国铁路史。

猜你喜欢

陈列机车藏品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HXN5型机车牵引力受限的分析与整治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基于CTC3.0系统机车摘挂功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