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的民族思想
——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文本

2016-01-31黄献祥代文乐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8期
关键词:起源部落恩格斯

黄献祥 代文乐

(西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西藏 拉萨 850000)

恩格斯的民族思想
——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文本

黄献祥代文乐

(西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西藏拉萨850000)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基于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古代社会》而作。一方面,《起源》是恩格斯为了完成马克思未完成的遗愿;另一方面,是恩格斯将马克思与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进一步地论证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也是对摩尔根研究价值的肯定。本文以《起源》为文本,研究恩格斯在其中所表达的民族思想,探寻在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时期恩格斯对民族、民族起源、民族形成、民族发展、民族前途的理解。这对目前更好地理解民族本身、解决民族困惑、梳理民族思想、丰富民族理论以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恩格斯;民族思想;唯物主义;起源

一、对民族的定义

1884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所出版的《起源》,无疑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第一本经典著作,它提出了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关于民族的概念,恩格斯在《起源》中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在文章叙述的过程中,恩格斯则直接运用了“民族”一词。比如:“亲属部落间的联盟,常因暂时的紧急需要而结成,随着这一需要的消失即告解散。但在个别地方,最初本是亲属部落的一些部落从分散状态中又重新团结为永久的联盟,这样就朝民族(Nation)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在这段话里面,体现了民族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民族必须有血缘亲属关系,二是民族是永世的联盟,这是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定义的初步理解。血缘亲属关系,就决定了共同的语言和相对稳定的生活地域;永世的联盟,强调了共同的文化心理结合而成的共同体。这也为后来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阐述的具体民族定义奠定了基础。

二、民族的起源及形成条件

(一)民族的起源

民族不是自人类出现以来就有的,而民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民族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而复杂的社会过程,即经历了“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的发展过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起源》一文中,恩格斯阐述了家庭、私有制、阶级、民族和国家之间演进的过程,分析了人类在史前时段从最小的群体家庭,逐步向民族、国家形成的过渡。在人类的史前时代,人类社会群体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当时人类为了克服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本能地借助于群体,联成一个适合原始生活状态的最小群体组织。随着人类不断繁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群体内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就会逐渐分化出其它血缘相近的群体。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群体内的婚姻关系随着发生变化,原先实行的是群內婚,后来出现了群外婚,此时部落继之出现。血缘关系作为原始社会与组织的纽带也逐渐让位于地缘关系,在地缘范围内,总是以几个血缘氏族部落结合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再经过较长时期发展,于是出现了一个在地域、语言、经济和心理素质方面稳定的共同体,即是民族。

(二)民族的形成条件

恩格斯站在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探索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中符合唯物史观的民族思想,即阶级--民族--国家的理论,以此说明民族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在阶级之后,而在国家之前,这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恩格斯的民族发展理论是以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基础而展开的,不论是民族还是国家的产生,都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到马克思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再到恩格斯的《起源》,贯穿于始终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生产理论,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财富和人口的增长,这就为原始的氏族向胞族的转变、胞族向部落的发展、部落向部落联盟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条件。部落联盟是最接近民族的社会组织形态,自此为止,这种人类的共同体还趋向于拥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共同的血缘关系就意味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语言首先就为民族的形成造就了天然的条件;历史上生产力的发展得益于两次社会大分工,这为民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部落联盟上层内部成员间的利益对抗和冲突所造成的不同利益集团,为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各部落联盟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催化了民族的形成,这是民族形成的外部条件。

三、民族的发展前途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恩格斯的民族发展理论是以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基础的。“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这里所说的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出现和发展也都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对应出现的。“资产阶级的家庭,自然会随着它的这种补充现象的消逝而消逝,两者都要随着资本的消灭而消灭。”在《共产党宣言》这句话里面,包含着资产者和无产者之间存在着阶级的差别,这种阶级的斗争将随着资本的消失而消失。“这些特殊利益的实际斗争使得通过以国家姿态出现的虚幻的‘普遍’利益来对特殊利益进行实际的干涉和约束成为必要。”这里“国家”的存在是为了将“虚幻”的普遍利益上升到权威的形式,以保障其实现,这是基于生产力的不够发达为基础的,如果未来的某时段,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人需要自由发展,这种“国家”形式将不再被需要。由此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恩格斯的阶级、民族、国家理论,阶级随着资本的消亡而消亡,国家也将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民族也必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理论层面的论述需要通过实践层面的印证,民族消亡的实践需要一个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

四、研究意义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思想的研究是为解决现实的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思想是我国研究民族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方针的理论依据;《起源》一文是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对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国家学说和民族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是恩格斯民族思想研究的依据之一。以《起源》为文本研究恩格斯的民族思想,有助于结合斯大林提出的民族概念更好地去理解民族的起源和形成;恩格斯本原的唯物史观民族思想,对解决当前民族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宝库,为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民族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研究恩格斯的民族思想,有助于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发展的规律,推动各民族和谐相处和良性发展;研究与继承恩格斯的民族思想,将其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相结合,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恩格斯的民族思想的真谛,进而创造和谐的民族关系。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8.

[2]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9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8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8.

A811

A

黄献祥(1984-),男,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代文乐(1990-),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西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起源部落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圣诞节的起源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奥运会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