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幕上的戏曲艺术

2016-01-31王建伟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8期
关键词:故事片中国戏曲唱腔

王建伟

(河南话剧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银幕上的戏曲艺术

王建伟

(河南话剧院,河南郑州450000)

在浩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最具代表性的综合艺术形式。近代,中国戏曲通过一批有造诣的戏曲艺术家的艺术改良与改革,形成了融合编、导、舞、音、美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机制,开启了中国戏曲艺术大写意与大写实相结合的时代。

戏曲艺术;话剧

在浩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最具代表性的综合艺术形式。近代,中国戏曲通过一批有造诣的戏曲艺术家的艺术改良与改革,形成了融合编、导、舞、音、美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机制,开启了中国戏曲艺术大写意与大写实相结合的时代。这期间,百戏争鸣、名家辈出,如俏梅傲雪,香溢满园、蜚名世界。

也许是中国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才使“电影”这个舶来品一进入中国便与戏曲联姻,孕育出了具有独特性的电影种类——戏曲电影。而在中国电影110年的成长历程里,戏曲电影也逐渐地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迄今为止,已拍摄了几百部50多个剧种的戏曲电影,而这一种类影片的表现形式,也从单一的舞台演出记录发展到运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段叙述,使戏曲电影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那么,如何更好地运用电影艺术手段来体现中国古老的戏曲艺术,使戏曲艺术在电影银幕上焕发出新的光彩,已经成为电影创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笔者于2006年开始至今十年间,共导演拍摄了一部4集戏曲电视剧《红石坪》(河南曲剧)以及3部戏曲电影《农家媳妇》《尘封的军功章》《家有贤妻》(3部电影都是河南豫剧)。尤其是《农家媳妇》,在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上,荣获“农民最喜爱的农村题材影片”奖。至今,《农家媳妇》在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发行放映的场次仍保持在前列。

回顾这几部戏曲片的创作过程,就是在追求戏曲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完美融合的过程,更是笔者对戏曲电影这一艺术类型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

笔者所创作的这几部戏曲片,严格意义上来讲应是“戏曲故事片”。这类影片与舞台艺术片的区别在于写实与写意的呈现。舞台艺术片着重要表现戏曲的虚拟场景下,演员的程式化表演。而戏曲故事片却更大程度地追求真实化、生活化。然而,戏曲故事片又不同于单纯的故事影片,因为它比故事片多了一种叙述手段——戏曲唱腔的介入。那么,在戏曲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好戏曲元素,便是摆在戏曲片导演面前的一大问题。

一、戏曲电影剧本的创作

许多剧作家非常熟悉舞台,他们所创作的戏曲剧本往往有很强的舞台结构性。一般来说舞台戏是由几大场剧情组成,每一场戏都限定在一个空间和一段时间内完整地表现出来。而电影却可以通过镜头内和镜头外的调度以及多角度拍摄、蒙太奇切换,使时空根据剧情需要自由转换,从而使观众获得全方位的视觉感受。因此电影的蒙太奇决定着一部影片内容的取舍、结构和节奏的安排并推进剧情的发展。所以,当接到戏曲剧作家的剧本时,首先要做的便是将舞台感强的剧本重新解构,运用电影的特性和电影的思维重新组合。

(一)笔者在2012年导演拍摄了戏曲故事片《尘封的军功章》

原剧本是这样开头的:主人公响应号召,决定离开在福建省的工作单位回河南老家农村支援家乡建设。然而,面对从小就在福建长大的新婚妻子却踌躇犹豫,不知妻子是否答应和自己一起回到河南老家。而妻子的豁达贤惠使主人公内心的阴霾尽散。

笔者在做拍摄工作台本时与作者进行了商讨,决定把回乡的路途放在开头。火车向着北方的家乡奔驰,男女主人公车厢内相对而坐。音乐起,男主人公望着车窗外,心潮澎湃:“(唱段在画外响起)怀激情回故乡归心似箭……”画面直接转到黄河边,男主人公继续用唱段表达回乡的激情。紧接着女主人公也用一段唱表达了第一次踏上北方的贫瘠土地所产生的失落和忧郁的心境。而用这两段表达男女主人公内心的唱段作为开头,也一下子加强了本片的戏剧性,为推动剧情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铺垫作用。这两个唱段的一开始出现也一下子就把观众带进了戏曲片的观赏氛围里,而两个场景的切换更能说明电影蒙太奇在时空转换的自由度上是舞台剧所不能达到的。

(二)戏曲故事片剧本最主要的、也是最难把握的就是唱词的创作

在戏曲中,唱词+曲调形成的唱腔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戏曲中的唱腔可分成“叙事性唱腔”“抒情性唱腔”和“戏剧性唱腔”。

“叙事性唱腔”是一种突出语言特性的曲调,主要用于表现剧情,叙述情节始末经过、人物之间对答等;“抒情性唱腔”旋律自由、舒展、富于歌唱性,主要用于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戏剧性唱腔”多用散板表现激烈的情绪,把剧情推向高潮。三种唱腔交错使用,可把剧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使戏剧更富表现力。

因此,当创作戏曲故事片剧本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如何使用唱腔来推动剧情的发展,要刻意地、合理地、有机地在剧作中安排唱腔的表述功能。切忌盲目加入唱段。

笔者在执导的戏曲故事片《家有贤妻》时,与作者在唱段及整部影片的设置安排上进行了深入详细的探讨。为了在某个情节中安排一段唱,甚至对剧情做一定的调整和改变。比如:影片的开头是村民乔石林多票当选村委会主任的一段戏。编剧特意安排了一场在选举过程中乔石林悄悄将妻子拉出去商量向村民进行贿选,遭到妻子红梅强烈反对的戏。这段戏里有两段唱腔,表现了乔石林要当村主任的不良内心思想和妻子红梅对丈夫义正词严的警告,一下子便点了该影片的主题。在接下的一场戏中,刚当上村主任的乔石林踌躇满志,这里加了乔石林一小段得意洋洋的唱段:“村委会好比金銮殿。”加强了下面情节的戏剧性:乔石林面对一系列难题而束手无策,红梅及时到来并机智地解决难题。

无论如何,戏曲电影仍要讲述一个故事,这和故事片担当着同样的责任。但是,戏曲电影由于有戏曲元素的介入,创作者就要充分地考虑戏曲电影的戏曲氛围,不能简单地“故事片+唱”,而是要使戏曲元素叙事与故事片叙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二、戏曲电影中的演员表演

中国戏曲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一套表演体系,演员在舞台上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多种程式化表现手段创造了许许多多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

建国后,戏曲舞台上出现了现实主义题材的现代戏,对传统的古装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戏曲演员的表演也被要求生活化。然而仍需要有许多虚拟程式化的夸张表演来辅助强化舞台虚拟场景下的人物塑造。但是,在镜头前的戏曲表演却要淡化程式,导演根据剧情进展运用镜头的景别和摄影机的运动进行演员表演的调节,尤其是现代戏中演员的表演更要有所控制,但还不能完全去程式化,最起码其表演的节奏感要强于故事片的表演,因为,戏曲电影有非现实元素——戏曲元素的介入,而参与戏曲片演出的演员自身就带有戏曲演出的“精气神”,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就要对不同景别镜头前的演员表演加以控制,使之与整部戏曲片的其他元素有机地融合一起。

三、戏曲电影中的舞台艺术片

20世纪的60年代,有几部歌剧被拍成了电影,采用的是写实场景拍摄,如《洪湖赤卫队》《红珊瑚》等。但戏曲片直到80年代末才走到室外,采用实景拍摄,其代表作便是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但是,用电影手段表现戏曲舞台的艺术,尤其是戏曲表演艺术仍是戏曲电影创作者们所肩负的重任,因为,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戏曲艺术需要我们用现代化的电影手段记录下来。

笔者一直在找机会拍一部戏曲舞台艺术片,为此,笔者对这一类型的影片进行了一些研究、准备。早期的戏曲电影基本上都是在摄影棚中搭建舞台感极强的场景进行拍摄,而其中演员的表演也尽量保持戏曲舞台程式化的表现方式,比如:唱、念、做、打等经典的程式化表演方式以及人物造型的戏曲脸谱等造型艺术。然而,由于不同戏曲剧种、不同剧目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程式化”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创作戏曲电影作品应该因“戏”而异,在尊重戏曲艺术神韵的前提下,以丰富的视听手段来表现戏曲艺术的神韵。

根据同名越剧改编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这部由桑弧导演,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戏曲电影,为中国电影界带来了极高的荣誉:获得了1954年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该片充分发挥了影视艺术的再创造功能,使越剧和电影的融合浑然天成,使戏曲艺术在电影银幕上焕发出新的光彩,并形成一种如中国水墨画般清新淡雅的风格。

先锋派电影导演张元执导的京剧电影《江姐》,采用剧场观众视角来拍摄这部舞台剧,让演员的表演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样面向观众(摄影机镜头),更是把舞美灯光艺术的表现也呈现在银幕上,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戏曲舞台剧的艺术魅力。电影大师崔嵬导演的戏曲电影《野猪林》虽然根据电影的特性重新结构了叙述框架,但仍想方设法地利用电影语言充分展现李少春、袁世海等京剧表演艺术家的精湛艺术。

四、结语

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也是一座中国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中国电影走国际化发展方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更应该努力研究和借鉴其独特的养分和活力,从而创造出更多富有特色的中国电影。希望电影人与戏曲人能够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构建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结合,用镜头语言将戏曲艺术的神韵表现得更为充分。相信戏曲艺术借助于电影艺术这种载体,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J835

A

猜你喜欢

故事片中国戏曲唱腔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老阿姨》喜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小勺子的故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