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布依族聚居地特色菜的英译策略
——以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为例

2016-01-31陆道恩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8期
关键词:特色菜菜名黔南

陆道恩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苗族布依族聚居地特色菜的英译策略
——以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为例

陆道恩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黔南特色菜历史悠久,是黔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民族美食,极赋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做好特色菜的英译,是促进黔南州旅游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特色菜的英译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一定的文化外宣的战略意义。但是黔南特色菜的英译还存在着许多诸如缺译、翻译不贴切、精通翻译的人员匮乏、地方政府够不重视等问题。本文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注重中西文化差异原则、音译原则、具体菜名具体分析等策略,对黔南特色菜的英译进行一次积极的尝试。

黔南;特色民族菜;英译策略

黔南是一个苗族、布依族聚居地,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发展一直迟滞于其他省份。随着高铁经济的兴起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平塘FAST工程建设的基本完工,地处贵州偏远南部地区的黔南旅游业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境外游客到黔旅游人数逐年攀升。与蒸蒸日上的景点宣传相比,景区美食文化,特别是特色菜的英译外宣明显滞后。据笔者了解,关于景区的英译介绍目前已有如《黔南旅游》及相关的双语宣传手册,但是关于黔南美食的宣传杂志、书刊、宣传手册的英译版本几乎没有。对于极具民族特色的菜肴,外宣英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饮食文化的外宣没有赶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要想把民族特色菜发扬光大,助推少数民族聚居地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很有必要对特色菜的外宣英译加以重视。

一、黔南少数民族特色菜的特点

黔南是一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同时也世居其他众多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醇厚。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黔南特色菜逐渐走向市场,在保留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融合黔菜及许多其他省份的菜肴,形成独具特色的黔南特色菜[1]。

首先,辣是黔南特色菜的主要特色之一,辣是灵魂,使民族菜充满了活力。辣椒多种多样,在很多地方用辣椒做成蘸水,蘸水配料极多,独具一格,少数民族的家常菜可谓是无菜不辣[2];其次是制作工序复杂,原料繁多;第三是,菜品种类繁多。少数民族众多,各具特色,黔南州是一个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全州总人口3231161人,州内布依、苗、水、毛南、壮、瑶等少数民族1806956人,占总人口的55.92%[3]。民族风情浓郁,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影响下,出现很多同名不同味,独具特色的民族菜肴。第四,菜名多以人名、地名命名。如独山盐酸菜、惠水毛肚、盘江狗肉。以人名来命名的有肖姨妈特色小吃等。名称简洁,但背后文化耐人寻味。

二、黔南特色菜的英译原则

民族聚居区文化多元、习俗各异。特色菜的翻译面临着语言转换和文化传播的双重障碍。特色菜的英译不仅是字面层次上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文化层面的交流[4]。

(一)注重中西文化的差异原则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在英译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受众群体的感受,避免因翻译不当造成文化冲突或给对方带来不适。如“丝娃娃”经常被翻译成“Silk baby”过于粗糙、低俗。肠旺面翻译为“Noodles with pig’s blood and internal organs”,略显生硬。如果兼顾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可考虑把黔南的“丝娃娃”译为“Qiannan Spring Rolls”。“丝娃娃”虽名扬全国,但各地原料及做法都略有不同,所以Qiannan可以突出并保留了这道菜的地方特色,而Spring Rolls不仅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都已广为人知,而且西方游客也已对其非常熟悉,维基网等国外的媒体已有较地道的解读。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黔南不同地区、各个民族,同样的菜肴被赋予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黔南菜不仅包含了川菜知名的“三椒一姜”特色,而且还配自家酿造的酸、米酒、葱、蒜、花生、芝麻、豆鼓、木姜子等。一样的菜名,口味、特色也可能不一样。如酸汤鱼,苗族、布依族、水族等都有自己风味独特、口感相异的酸汤鱼,但苗家酸汤鱼独领风骚。苗家酸汤鱼是由西红柿、青菜、白菜、辣椒等绿色蔬菜和家用米汤酿造而成,再加一些葱姜蒜作为配料,以活鲜鱼烹制而成,酸香、可口、味美可以说是贵州一绝[6]。在用酸上,各民族,各个地区也有自己的特色。在翻译同一菜名时,具体地方菜名具体翻译。

三、黔南特色菜的英译策略

翻译策略对译员来说十分重要,但没有唯一的标准,面对同一道菜名,翻译的方法很多,但具体下来,通用的有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其中音译法具体又包括两种:音译+直译、完全音译[7]增译等。通过这些翻译策略,尽量将菜的原料、烹饪方法、菜肴的味型等翻译出来,让游客一目了然。

(一)直译

直译可用在以主料开头的英译方法,有利于读者很容易看清菜的主料、配料是什么,它的显著特点是菜名简洁,利于理解。具体翻译方法如下:

1.菜的主料和辅料:主料(形状)+(with)辅料

一道菜包含的原料特别多,其中主料和配料是最主要的,另外配上油、盐、酱、醋、辣椒、花椒、味精、料酒等调味品,在翻译时不可能面面俱全,采用主料加上辅料的方法,易懂、亦可彰显特色。

例:Chicken with soybeans黄豆鸡

黄豆鸡,该菜源于黔南罗甸县罗悃镇,黄豆和鸡来源于不同的人家,是邻里关系友好的象征。用主料鸡肉加上辅料黄豆的译法,简洁直接。另外,用主料加上辅料的翻译方法,对不熟悉的菜系,该菜在之前又没有统一的英译,可根据菜的主料和辅料之间的比例,利用主料加辅料的方法处理。如:Porks with green peppers(青椒肉丝);Shrimp with green bean(青豆虾仁)。

2.菜的主料和味汁:主料+(with或in)+味汁

如黔南烹饪一绝酸汤鱼如译为“Fish in sour soup ”略显笼统。因各地酸汤鱼所用酸汤原料及口味都不同。黔南酸汤鱼用的是三都酸,而不是凯里酸,更不是糟辣酸或工业酸。三都水族酸汤一般用辣酸煮酸汤鱼,新鲜的红辣椒很辣,经过发酵成酸汤,用来煮酸汤鱼则不太辣,做的酸汤鱼,酸味十足,暖胃开胃,因此三都酸汤鱼可译为:Fish in Spicy sour soup。而凯里酸,除了有红辣椒还有西红柿,用西红柿来淡化红辣椒的辣,可译为:Fish in tomatos sour soup。糟辣酸,侧重辣,酸味不足,尽管糟辣酸汤鱼很辣,但依然是很多民族和老外喜欢的佳肴。因此可译为:Fish with chili sour soup。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酸到好处,独有千秋。

在翻译此类菜名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做法)动词过去式+主料

黔南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利用贵州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创制了barbecue(烧烤)、pickled(腌渍)、boiling(煮)、smoking(熏肉)、grilling(铁板烧)、panfrying(煎)、deep-fried(炸)、hot-pot(火锅)等烹饪方法。同一道菜可能做法各异,如为凸显做菜工艺,可采用做法加主料的译法进行处理。如水煮牛肉“Boiled beef”。黔南人喜欢把牛肉切成薄片,吃火锅的时候放在锅里煮着吃,这样比炒着吃、烤着吃等更容易保留牛肉的营养。再配一碟辣椒蘸水,形成了黔南地区独特的吃法。都匀烟熏腊肉:Smoked bacon。烟熏老腊肉是利用黔南野生原生态无污染新鲜柏树枝叶在一个容器里,半燃烧时生成的香烟反复熏烤而成,让肉脱水,把香味保存在肉之中。熏出来的肉表面呈金黄色,切开肉色红亮,气味含天然柏树芳香,口感极佳。

4.烹法+主料+(with 或in)+味汁

用烹法加主料再加上味汁的翻译方法,突出烹法、主料、味汁在本道菜中的比例。如红烧肉:Braised pork with brown sauce 。

5.以色泽命名

黔南以色泽命名菜名众多,根据《美食译苑》[7]的翻译,很多菜不用颜色本身而是其对应的食物来英译。如肉代表红色、卵代表黄色等,这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出食物的配料。但是黔南地区则不一样,布依族的“五色花米饭”便是最好的例子,五色(黑、红、白、黄,紫)是采自植物的纯天然颜料,可直译为Five colors sticky rice。类似的还有四色甜酒粑:Four colors cake with dessert wine。

6.地名+烹法+主料+(with 、in)味汁

针对以地名和人名开头的菜名,根据地名、主料、味汁等,可采用地名+烹法+主料+(with 、in)味汁的方法来进行翻译。主料和味汁的翻译还可以让消费者知道菜的主要成分和味道,利用地名加烹法加主料加味汁的译法。不仅彰显地方特色,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如独山盐酸菜“Du Shan pickled cabbage with salt、瓮安豆油皮“Wengan fried tofu skin”。

(二)增译法

黔南少数民族众多,为了好区分每个地方的民族特色,在菜名后面我们可以用“民族+styles”的方式翻译菜名。可以引用公式:动词过去时+主料+(in 或with)配料,配料为固体的原料则用with,如果是汤汁则用in。

例:鱼是水族人民祭祀祖先、过端、待客的席上必备佳肴。而用独特方法烹制的“鱼包韭菜”则是水族的第一名菜,其主料是鱼、配料以韭菜为主、辅之以其他葱姜蒜等,因此可以翻译为“Preserved carp with leeks,shui styles”。

类似例子:

(1)酸汤鱼(番茄酸,苗族) Fish in tomatos sour soup,Miao style

(2)酸汤鱼(虾酸,水族和布依族)Fish with shrimps sour soup,Shui style and Bouyi style

(3)酸汤鱼(糟辣酸,布依族族)Fish with choped peppers sour soup,Bouyi style

(4)布依腌排骨:Preserved Spareribs,Bouyi Style

(三)意译

菜名翻译的直接目的是便于异国文化读者顺利获取相关的信息,而不同的民族在文化、思想、习俗等方面都可能有别于他人。一味的直译或音译就可能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意译此时就可以根据异国读者自身的特点采用顺应其自身文化思维、便于受众群体理解的方式进行翻译。如粽子可译为“Rice cake wrapped in Aspidistra Elatior. 因粽子在各地所用的材料不同,在南方,我们主要用到的是一叶兰而非bamboo leaf。而上面提到的五色花米饭也可译作“Rainbow sticky rice”。

(四)音译

音译主要用在人名和地名等一些专有名词的翻译。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化,更是文化与文化的交流[8]。但对于一些外国人广为熟知的信息,我们是可以直接采用音译原则的。例如,豆腐已广为海内外游客熟悉,翻译时,可以音译为“Tou fu”。类似的,水饺则译为“Shui jiao”。音译法直接明了、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外宣。

四、总结

翻译是把文化转化为一种语言的一种方式,是把文化传递出国门的“文化大使”。随着高铁的开通,拥有众多在海内外知名景点的黔南一跃成为一线旅游城市。要想把民族的旅游业推出去,“吃”是关键。如何让海外游客来到本地敢于、乐于走出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而走进当地餐馆品尝民族特色美食,餐谱的英译介绍至关重要。菜名英译不仅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熟练掌握美食英译技巧,根据地方文化特色进行英译,可以把具有中国特色的菜肴展现给外国游客。黔南特色美食的翻译对黔南州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应该朝有利于交流的方向出发,不仅要让读者能够读懂,而且要让外国人感受到我们黔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文化特色,让民族特色菜文化走出山区,走向世界。

[1]吴茂钊.贵州民族菜概述[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3(2):37-39.

[2]何红梅.贵州饮食文化与旅游的发展初探[J].魅力中国,2009 (16):29-30.

[3]贵州省旅游局.贵州导游基础知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2).

[4]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的技巧和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15 (4):52-54.

[5]廖世翘.大学英语笔译实务教程[M].国防大学科技出版社.

[6]天明.爱意无限的贵州酸汤鱼[J].青春期健康,2014(4):82-83.

[7]刘闯.浅析中餐菜名英译的不可译性及解决[J].校园英语,2012 (4):120-121.

[8]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4):3-5.

H059

A

陆道恩(1979-),男,布依族,贵州独山,讲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与教学。

猜你喜欢

特色菜菜名黔南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浅谈中餐菜名的翻译
好策划烹出“特色菜”
有机白菜
关于特色菜之我见
套路玩得深,点完餐的我泪流满面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梦回黔南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图解黔南五年 高歌猛进
大盘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