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艺术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16-01-31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品影视戏剧

魏 娓

(九江市文化馆,江西 九江 332000)

普通艺术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魏娓

(九江市文化馆,江西九江332000)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戏剧影视表演已经演变成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随着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戏剧影视表演人员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这对普通艺术高校带了机遇,将培养复合型表演艺术人才作为学校培养的目标。在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普通艺术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实现普通艺术高校的发展。

艺术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艺术也随之繁荣起来,戏剧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形式,开始在普通艺术高校表演教学中出现,将戏剧舞台上所呈现出的文化和表演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吸引学生的戏剧爱好。电视剧、电影等艺术文化都是通过视听传媒、网络等设备,将这些艺术作品和文化呈现出来,有很强的影响力,随着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因此,我国普通艺术高校开始在学校的专业设置中加入戏剧影视表演专业。

一、目前普通艺术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文化市场需求也开始进行改变,短小精悍的多种文化形式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和追捧。艺术不再只是上流社会的代名词,也不再是象牙塔里的“艺术”,艺术成为人们随处可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在学校教学中,要对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单一技能教学”“表演性人才教学”进行改变,不断向“复合型表演艺术人才教学”和“素质教育”方向进行转变。

文化市场需求的改变,对艺术表演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很多普通艺术高校也将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不断进行扩充,给艺术类的人才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为普通艺术高校所培养的表演专业学生,很多人都没有去从事戏剧、电影、电视剧等方面的表演工作。而在一些机关、学校、部队等领域的晚会小品、歌舞表演、相声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表演人才,这就造成了艺术表演市场的“供不应求”。

目前,普通艺术高校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艺术市场的要求,传统的单一的表演教学很难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艺术高校要进行教学改革,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在对原有的有效教学方法的继承上,再不断完善、创新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内容、方法,培养出符合艺术市场的发展需求的复合型表演艺术人才。

二、形成复合型表演艺术人才的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

当前,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手段呈现多元化,也是普通艺术高校进行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培养复合型表演艺术人才已经成为普通艺术高校的教学培养目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处理好“博与专”和“学与用”之间的关系。

多数普通艺术高校为了培养学生渊博的理论知识,增加学校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开设了编剧、导演、主持、采编等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但是也不能忽略“表演”的主干,脱离了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范围,造成了专业学科分类混乱等情况,有的高校硬是将本科专业教育转变成了职业化教育。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注重表演基础课程的分量,不能过多地设置一些无关表演类的课程,要确保专业课程设置的稳定性。培养表演能力是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主要任务,表演能力也是表演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所以,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高素质的表演类学生,不断提高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通过对过去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明显地发现存在的问题:表演教学过于单一化;对学生的“声、台、形、表”教学是完全分离的;设置的表演类课程之间没有关联性;教师的表演教学观念比较落后等等,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培养复合型表演艺术人才的教学目标,因而,需要对戏剧影视表演教学进行改革:

(一)形体、台词课:强化技能训练和动态教学法

在形体课堂引入发声练习,对学生的动态发声进行习惯性训练,确保学生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仍可以达到声乐的发声标准。可以将发声练习分为 “动、念结合”与“唱、跳结合”两个训练阶段,在动、念训练中,可以开展一边叙述、一边进行肢体具象化运动,来加强学生的发声训练;在唱、跳训练中,保持动作的编排与歌词之间的连贯性,考虑动作的幅度,不能超负荷运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形体课有解放肢体和表现力的功能,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增强舞蹈技能的训练,让舞蹈技能成为学生的一项专业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节奏感等,还能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

在台词课上,要坚持在动态的基础上进行训练,比如,在走、跑、跳等状态下进行台词训练,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呼吸调控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和活力。

(二)汇报形式:进行综合性的教学汇报

进行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改革,在一场汇报演出中应该包含一下四个部分的内容:声乐:大一的学生只是单纯的声乐汇报,大二、大三的学生,汇报的内容是有一定剧目为依托,再根据具体的情景,进行交流行动的声乐演唱;台词:大一的学生是在运动中进行台词汇报,大二、大三的学生,则是人物独白表演;舞蹈:汇报分为三个环节,形体基本功、风格性舞蹈,唱念跳表演综合性训练;表演:选择表演片段进行汇报。通过综合性的汇报演出,可以发现教学中不足,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改进,确保更好的教学。

(三)表演课:简化小品课的训练阶段,将“晚会小品”加入风格体裁阶段

表演课是表演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在传统的表演教学中,教师都采用的是“课堂上教,学生课后自己练习”的教学模式,而在低年级基础阶段中,学校开设的基础课程比较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练习。但是,表演主要是进行实际表演的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学生要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练习、揣摩,才能真正的地把握表演的内涵,将表演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能力。在基础训练阶段,小品教学的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揣摩和构思,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会将实践练习“一笔带过”。因此,在小品表演教学中,要简化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繁琐的小品课程,采取“课堂即兴小品练习”与“学生课后作业练习”两种方式进行结合教学,教师也可以设计出一些新的表演技能让学生进行学习,运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教学方法,确保小品表演训练课是充满趣味性和灵活性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演。基础阶段的元素教学也是表演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要能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去寻找元素,将实际生活作为元素教学的动力,增强学生的表演体验。

在风格体裁片段教学阶段中,可以增加“晚会小品”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整合表演技能和技巧的有效途径,可让学生将自己内在情感与外在创造两者进行有机的统一。一般来说,“晚会小品”的人物,个性都比较张扬,也方便学生对角色的把握,可以简单明了地传达出表演的主题。此外,教师在选择“晚会小品”教材的时候,要选择戏剧性强、人物性格鲜明、题材严谨的小品作品,例如,《接受》《狙击手》等优秀作品,都是在全国小品大赛中获奖的或者是央视春晚的小品。这些小品既被人们所熟悉,又是人们都喜欢看的小品作品,学生也可以准确地把握角色的个性特点,深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此外“晚会小品”具有一定的喜剧色彩,会选择一些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形象,在语言上赋予角色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各种音色、表现技巧,这些特色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小品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人物形象创造。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家拥有文化软实力才能在世界强国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的戏剧影视表演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国家应该对普通艺术高校的戏剧影视表演给予重视,同时高校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也要不断进行改革和深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表演结构,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新,完成属于学生自己的艺术创作,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舞台,让学生在表演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此外,教师还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创新,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

[1]刘烨.肢体戏剧训练在影视表演专业形体训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媒体时代,2015(8):21.

[2]李文琳.多元思维下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策略探索[J].戏剧之家,2016(3):218-219.

[3]金彦龙.戏曲表演教学对戏剧及影视表演的吸收与借鉴[J].剑南文学,2010(5):202.

[4]武松林.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为例[J].北方音乐,2012(9):84-85.

[5]刘诗琪.多元思维在高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大众文艺,2016(2):244.

[6]尹敬红.多元思维下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242-243.

J80

A

猜你喜欢

小品影视戏剧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有趣的戏剧课
《临宋人小品》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