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腹泻的病因调查及对症治疗

2016-01-31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对症抵抗力病毒性

郭 兵

(河南省商水县金宏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 商水 466100)

猪腹泻的病因调查及对症治疗

郭 兵

(河南省商水县金宏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 商水 466100)

猪腹泻病常大面积发生,一旦发病猪体重会大幅下降,生长速度减慢,出栏率降低,增加养猪成本,影响养殖户经济利益。若喂食猪的饮水不净、饲料腐化会引发猪腹泻,猪舍环境与器具卫生问题也是引起腹泻病的主要原因。若养殖户缺乏预防腹泻病知识,对腹泻病认知上有一定的误区,治疗延误及猪本身抵抗力较差,且病毒性腹泻的感染等都是引发猪腹泻病的常见原因。

猪腹泻 原因 治疗

腹泻病虽造成猪死亡率不高,但对其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猪一旦患腹泻病通常精神不济,厌食、拒食、呕吐并极有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影响猪的正常生长,损害养殖者经济效益。引发猪腹泻病的因素诸多,其中季节因素、环境因素、卫生因素、病菌因素都是导致腹泻病发生原因,此外猪会受生长与发育阶段等问题影响。

1 猪腹泻常见发病原因

1.1 饮水污染、饲料腐化

如果喂食猪的饮水不净,极易引起猪的腹泻病。同时如果喂养猪的饲料放置时间过长,存储条件潮湿,储藏处理不妥善,尤其是含水量高的饲料,会因此腐化、变质产生大量霉菌毒素。如果将这样的饲养仍用于喂养饲料,则会造成猪的抵抗力降低,免疫力低下,抗体持续时间缩减,最终引发猪的腹泻病。腹泻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呕吐、抗食,粪便呈水状,肝脏呈现灰黄色等症状。

1.2 猪舍环境、器具卫生条件差

通常猪舍环境条件极为恶劣,舍内空气污浊,通风条件差,基本完全密封透气性差,且饲养密度、湿度大,舍内弥漫腐臭味,致使细菌滋生,最终导致腹泻病频发。猪舍内温度高低不稳定,温度骤变,猪因此受风、受凉、闷热都会引发腹泻病。此外,喂食器具卫生条件差,是引发猪腹泻病最为普遍的原因,若要降低猪腹泻发病率,饲养者必须定期为饲养器具消毒,为食槽、水槽杀菌。季节交替、猪舍温度偏低、肠胃着凉、病菌感染都会对猪新陈代谢造成影响,引发猪大面积流行性腹泻。另外,猪养殖场所的变换,会挟带病菌,如猪在配怀舍、育肥舍、保育舍不同猪舍之间的转换,极有可能不适应舍内环境变化,受病菌感染,导致腹泻病。

1.3 预防、治疗不到位

腹泻病在特定时期是病症多发期,并具有一定的特点,如发育阶段性、季节性、地域性和传播性,若在疾病多发期,预防工作不到位、不及时,日常喂养饲料中未加入相关营养成分,猪免疫力降低,抵抗力差,极易引发腹泻病。如果猪腹泻病发之后,饲养者对其治疗不及时,病情会随之恶化,会由细菌性腹泻发展成病毒性腹泻。

1.4 抵抗力低、免疫力差

猪处于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抵抗力也存在差异性,随着发育程度抵抗力随之变化。通常在一个月以内的小猪,会因为诸多疾病引发腹泻病,如红痢、黄痢、白痢、副伤寒等疾病,而处于幼仔时期的小猪,这类疾病属于多发症。另外,仔猪的先天免疫力是由母猪的体质决定的,因为如果母猪缺乏营养,奶乳质量偏低,仔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应偏低。此外,由于猪通常都是圈养动物,所以活动量极少,缺乏适量运动,无法提高抵抗力。

2 对症治疗

2.1 针对疾病,对症用药

养殖者缺乏养殖专业技术,饲养管理观念薄弱,存在养殖意识误区,普遍认为治疗重于预防、预防大于养护,这种本末倒置的思想,导致疾病发生率的提升。另外,养殖者在用药方面,通常不会针对具体症状用药,只顾用药打针,完全忽视病源地偏差,以及猪体本身情况,治疗效果偏低。治疗效果的提升,需从根本上降低病原数量,如清洁猪舍卫生,更换变质饲料,定时对喂食器具消毒,保证饮用水洁净,及时驱除病原体,扼制病原传播,及时清除与疾病相关的应激因素,祛除引发疾病的诱因,保障治疗效果。药物只是预防疾病的一个条件,需通过猪体的内因发挥作用,病原体的彻底祛除,最终仍需依赖机体的防御系统。因此,使用药物辅助治疗的基础上,仍需悉心照料,注重优化猪舍环境卫生条件,保持适度的温度和湿度,提升猪体自身免疫力和机体抵抗力,方可有效控制疾病。养殖者通常热衷于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疾病,但是抗菌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清除病因,疾病防治应遵循防重于治原则。另外,治疗药物的选择,需了解本地区对药物的使用频度,以及耐药现状,实现科学用药。

2.2 对症治疗病毒性腹泻

通常轮状腹泻病毒极易引起病毒性腹泻,流行性腹泻病毒也是病毒性腹泻发病原因,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同样也能引起病毒性腹泻的发生。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圆环病毒、蓝耳病毒、TGE 病毒,以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寄生虫等。其中,圆环病毒是引发多系统衰弱综合征、传染性皮炎、肾炎的主要原因,患有此类疾病的猪症状表现为呕吐、腹泻,体温升高、严重脱水、呼吸困难,且厌食、拒食等多种症状。蓝耳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母猪胎盘传染传播。猪传染胃肠炎主要是因为冠状病毒所引发,症状表现为呕吐、水样稀便、脱水严重、体重骤减。地方性传播较为严重的是大肠杆菌,此类病菌并无呕吐症状,通常是粪便呈糊状,颜色呈白色或灰白色。此类腹泻病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全部具有传染性,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相同等特性。取病料进行试验室诊断,可检出病原性微生物。针对此类腹泻病,首选药物为抗微生物等药物,同时采取相应策略防止病毒传播,如隔离、封锁病原、消毒杀菌、紧急接种疫苗等综合性防治策略,提升治疗效果。抗菌类、呋喃类、磺胺类等药物为使用较为普遍的抗微生物药物。

[1] 魏华益.猪腹泻原因调查及对症治疗[J].畜禽业,2013,(9):86.

[2] 程忠军.导致猪腹泻的常见原因与应对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3,(13):137-138.

猜你喜欢

对症抵抗力病毒性
给花生找“亲戚”增强抵抗力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四种中药茶 对症助消化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空心菜为什么烂根 找准原因对症防治
当动物画上眼睛
是药三分毒乃药不对症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桶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