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2016-01-31朱国有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初乳补液肠胃

朱国有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畜牧兽医站,云南 陆良 655608)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朱国有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畜牧兽医站,云南 陆良 655608)

犊牛大肠杆菌病为常见多发病,分析致病因,与母乳质量差,犊牛抗体不足;养殖环境差,舍内潮湿,通风不良、气候骤变等不良应激,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文章在阐述诊断要点的基础上,就临床施治做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大肠杆菌 施治 临床

1 前言

犊牛大肠杆菌病病原为大肠杆菌,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分析致病因,与母乳质量差,犊牛抗体不足;养殖环境差,舍内潮湿,通风不良、气候骤变等不良应激,导致犊牛抗病体质降低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2 病因及诊治

2.1 病分析

一是犊牛出生后不喂初乳或初乳喂量不足。母牛体弱,营养不良,矿物质、维生素不足与缺乏。

二是犊牛舍狭窄,牛只密度过大,牛舍阴暗潮湿,阳光不足,防寒条件差,犊牛受寒感冒,以及断脐消毒不严等。

2.2 诊断技术

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情况、饲养状况及剖检变化等综合分析判定。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1)败血型:也称脓毒型。潜伏期很短,仅数小时。主要发生于产后3d内的犊车;大肠杆菌经消化道进入血液,引起急性败血症。发病急,病在短。表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吃奶,多数有腹泻,粪似蛋白汤样,淡灰白色。四肢无力,卧地不起。多发生于吃不到初乳的犊牛。败血型发展很快,常于病后1d内死亡。

(2)中毒型:也称肠毒血型,此型比较少见。主要是由于大肠杆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致。急性者未出现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先不安,兴奋,后沉郁,直至昏迷,进而死亡。

(3)肠炎型:也称肠型,体温稍有升高,主要表现腹泻。病初排出的粪便呈淡黄色,粥样,有恶臭,继则呈水样,淡灰白色,混有凝血块、血丝和气泡。严重者出现脱水现象,卧地不起,全身衰弱。如不及时治疗,常因虚脱或继发肺炎而死亡。个别病例也会自愈、但以后发育迟缓。

剖检主要呈现胃肠炎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肾苍白,包膜下有出血点。有腹泻症状者,胃肠黏膜呈现出血性炎症变化。

3 治疗措施

出现感染病例,及早隔离施治,原则上以抗菌、补液,调整肠胃机能,恢复肠胃微生态平衡为主。

3.1 抗菌疗法

西药:土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内服,首次用量加倍,30~50mg/kg。待12h后,酌情减半内服,连续用药3~5d。或,肌肉注射,10~30mg/kg,每天2次,3~5d/疗程。

3.2 补液疗法

补液疗法,视失水情况而定。原则上,失去多少水,注意补充多少水。而且,补水方式,还要视病牛感染程度而定。如犊牛食欲、饮欲良好,可考虑用补液盐。如果犊牛吮乳困难,可考虑用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1000~1500ml,静脉注射,补水效果理想。出现酸中毒病症,用碳酸氢钠液,5%,剂量80~100ml/次,静脉注射,解酸效果较好。注射速度,宜慢不宜快。

3.3 调理肠胃机能

组合用药,乳酸,2g/次;鱼石脂,20g/次,加水90ml,调均匀后,灌服。用量,每次5ml,每天2~3次。

或者,直接用保护剂和吸收剂,达到吸收毒素,康复治疗的目的。次硝酸铋,5~10g/次;白陶土,50~100g/次;活性炭,10~20g/次,用药后可保护肠胃黏膜,吸收多余毒素,达到促康复治疗的目的。

用复方新诺明,每次5~10片;食母片,每次5~10片,每片约0.06g,混合均匀,1次灌服,每天2次,2~3d/疗程,康复效果较好。

3.4 调整肠胃微生态平衡

待病牛病情略有好转,可考虑停止内服抗生素,注意服用调理肠胃微生态平衡的药物。比如:促菌生,每次3~6g,配乳酶生,每次2~5g,每天2次。或,用健复生,每次1~2包,每天2次。或,用乳杆菌制剂,均能有效改善肠胃微生态,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4 日常防病技术

结合多年的防治经验,落实好日常防治工作,减少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是完全有可能的。

产前注意消毒产房,搞好产房卫生,定期清扫圈舍。临产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洁母牛外阴部。助产前,助产人员手臂用来苏尔液彻底清洗消毒。做好断脐工作,距离腹壁约5cm的地方,剪断脐带。断端的脐带,用5%~10%的碘酊浸泡,约1min的消毒时间,避免消毒不严诱发败血症。同时,注意消毒擦拭乳房乳头,避免致病菌侵入。

同时,犊牛管理条件好坏,直接关系到此病的防治质量。有资料证实:管理不善,是此病的重要诱因。由此,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6℃~19℃,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改善通风条件气流速度维持在10~20cm/m·s,散热系数维持在7~8mCal/cm2·s。同时,注意控制饲养密度,改善饮水质量,加强卫生监管,减少一切病原菌入侵的机会。有病例出现,及早隔离诊治,防治病犊接触粪便、污水,避免扩大传染的可能。

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母源抗体,初生后的0.5~1h内,应及时补充初乳。首次哺乳量,酌情加大用量,每次用500~800ml,以便及早获得母源抗体。除准确把握时间外,还应注意初乳温度、喂乳次数、饮乳方法等等。后期,喂乳固定下来,每天3次,喂量为40ml/kg。注意保证喂乳质量,禁止用患乳房疾病的牛哺乳犊牛。人工补乳时,注意把握喂乳温度,30℃~50℃为适宜。

5 小结

犊牛大肠杆菌病,致病菌源血清型众多,比如:O78、O86、O8、O26、O9、O137、O101等等。侵入机体的大肠杆菌,通过与内毒素、肠毒素等相互作用而发生致病性。结合日常防病经验,初乳在防治此病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作为获得母源抗体的重要途径,是有效防控此病的关键。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改善饲喂管理、加强卫生管理、及时有效药防,等等,均为科学有效防治此病的关键。

[1] 阴祖庆,敖礼林,许文.犊牛大肠杆菌病的中西医高效防控[J].农村实用技术,2015,(12):49-50.

[2] 李义民,张美荣.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2,(1):62.

[3] 王伟.新生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6):101-102.

猜你喜欢

初乳补液肠胃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清肠胃多吃10种食物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哪些措施可帮助初生仔猪摄入初乳
请保护好我们的肠胃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