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犊牛大肠杆菌的诊断和防治

2016-01-31翟晓燕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初乳肠炎致病性

翟晓燕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畜牧兽医局贾得中心站,山西 临汾 041000)

犊牛大肠杆菌的诊断和防治

翟晓燕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畜牧兽医局贾得中心站,山西 临汾 041000)

犊牛大肠杆菌病无典型季节性,冬末春初较多见,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危害较严重。分析此病发病机理,阐述诊断要点,为科学防治此病做技术指导。

犊牛 防治 要点

1 前言

犊牛大肠杆菌,由多种血清型的病原大肠杆菌诱发的犊牛肠胃黏膜表层及深层的炎症。此症临床以腹泻为典型,不同品种的牛均有易感性。1月龄内犊牛最易感,如未及时吃到初乳受感染即可发病。此病无典型季节性,冬末春初较多见,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危害较严重。

2 发病机理

埃希氏大肠杆菌的致病作用是通过许多综合因素实现的。它能形成两种毒素;外毒素存在于新鲜的肉汤培养物滤液中,不耐热,具有亲神经性和致坏死性,犊牛静注后可引起中毒性死亡;内毒素为复合的蛋白质类脂多糖类,可用各种方法从菌体中取得,耐热,有抗原性,注后可引起动物出血和肠壁变性变化,无论是从致病的或不致病的大肠杆菌中都可得到。肠毒素分耐热的和不耐热的,从反刍兽当中分离的菌株所产生的肠毒素是耐热的,并对肠绒毛膜有破坏作用,所以它能引起机体腹泻、脱水或死亡。大肠杆菌素是一种抗菌物质能抑制其他细菌生长。致病性的菌株对其他大肠杆菌素的抵抗力比非致病性的强,大量大肠杆菌素的产生和抵抗力使致病性的菌保证有生长繁殖的优势,可认为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特殊因子,肠道杆菌可形成24种大肠杆菌素。犊牛大肠杆菌病多发于1~3日龄的犊牛,这表示在一般微生物竞争的条件下致病性的菌株就侵入机体,当机体缺乏丙种球蛋白时,或造成败血症,或造成肠炎。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展和临床症状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机体抗体的含量,而抗体的含量又依赖于初乳摄取量的多少,如果摄取足够抗体,侵入体内的细菌将受到抑制,使犊牛不受感染;如果摄取量少,机体有可能发生肠炎病症;如果没有获得初乳,体内抗体缺乏,将由轻度的肠炎直至败血症而死亡。此外,有许多外因条件也是造成发病的因素,如分娩卫生条件、防疫条件、饲养管理不当等。

3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确诊应取未治疗过的犊牛粪便、血液、肝、脾、心肌等组织进行病原分离检验。

3.1 流行特点

1周龄内犊牛多发,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性经过,不分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但是,冬春季节,病发率明显要高些。导致犊牛大肠杆菌病发生的因素复杂,比如:犊牛哺乳过晚,未及时补充初乳,初乳质量较差或量不足,犊牛不能及时获得高抗体水平;母牛分娩前,管理不善,犊牛初生发育不良。除此之外,卫生环境差、通风不良、圈舍潮湿、养殖密度高、防寒条件不到位、喂乳用具不洁净、褥草不勤换、气温骤变等等,这些不良应激的出现,直接导致犊牛消化机能下降,导致消化障碍诱发此病。

3.2 典型症状

根据症状不同,可细分为:败血型、中毒型、肠炎型。

3.2.1 败血型

又称脓毒型,此病型病程短,约数小时。集中发生于3日龄内犊牛,致病病毒大肠杆菌随消化道进入血液,可诱发急性败血性经过。此症发病急,病程较短。典型症状:体温骤升,高达41℃;精神沉郁,不吃奶;伴有腹泻症,排便呈淡黄色,有腥臭味;腹泻不严重者,排便呈柠檬色,稍干,内含血丝;病畜四肢无力,常卧地不起。总之,败血型发展快,病后1~2d,即可死亡,死亡率高达80%。耐过性犊牛,发育受阻,伴有明显的肺炎症和关节炎。

3.2.2 中毒型

又称肠毒血型,此病症较少见。致病因分析,与大肠杆菌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诱发自体中毒,有着很大的关系。病程较急的,不见典型症状,即可死亡。病程较长的,可见典型的中毒症状,先表现不安,后兴奋,然后沉郁,最后昏厥死亡。

3.2.3 肠炎型

又称之为肠型,典型症状:体温早期升高,高达40℃,食欲不振,典型腹泻症。早期排便,呈淡黄色,伴有恶臭味,继而出现水样腹泻。检查排便,内含未消化的食糜、凝血块,味道酸臭,常由此卧地不起,极度衰竭而死。此症诊治及时可痊愈。个别病例甚至能自愈。但诊治不及时,可因严重脱水症而虚脱死亡。或因继发肺炎而导致死亡。

3.3 剖检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畜,典型病变集中在肠胃部。肠系黏膜肿大,实质性器官苍白,包膜下有出血。典型腹泻症状病畜,肠胃部有典型的出血性炎症变化,可作为诊断重要依据。

4 结语

犊牛大肠杆菌病,致病菌源血清型众多,比如:O78、O86、O8、O26、O9、O137、O101等等。侵入机体的大肠杆菌,通过与内毒素、肠毒素等相互作用而产生致病性。结合日常防病经验,初乳在防治此病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作为获得母源抗体的重要途径,是有效防控此病的关键。由此,应加强母牛管理,提升母体母源抗体水平。改善妊娠期管理条件,注意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类饲料。尤其,在怀孕后期注意补充足量的胡萝卜素,研究证实: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原料,经合成的维生素A催生免疫球蛋白,是胎儿发育和小肠上皮生理活性的必须物质。同时,注意保证日粮中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为胎儿生长必需的物质,同时参与合成免疫球蛋白。一旦缺少,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不足,将很难保证犊牛有足量的乳源性防御物质,增加感染此病的可能。此外,犊牛管理条件好坏,直接关系到此病的防治质量。有资料证实:管理不善,是此病的重要诱因。由此,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6℃~19℃,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改善通风条件,气流速度维持在10~20cm/m/s,散热系数维持在7~8mCal/cm2·s。同时,注意控制饲养密度,改善饮水质量,加强卫生监管,减少一切病原菌入侵的机会。有病例出现,及早隔离诊治,防治病犊接触粪便、污水,避免扩大传染的可能。

[1] 阴祖庆,敖礼林,许文.犊牛大肠杆菌病的中西医高效防控[J].农村实用技术,2015,(12):49-50.

[2] 李义民,张美荣.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2,(1):58-59.

[3] 王伟.新生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6):75-76.

猜你喜欢

初乳肠炎致病性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哪些措施可帮助初生仔猪摄入初乳
大鼠急性肠炎模型制备方法的建立与探讨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海洋致病性弧菌常见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