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弥勒市山地养鸡防疫现状及对策措施

2016-01-31张尽锋孔令媛李文丽郭荣富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弥勒养鸡山地

刘 红 张尽锋 孔令媛 潘 英 李文丽 周 卓 张 丽 郭荣富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省弥勒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云南弥勒 652399;3.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弥勒市山地养鸡防疫现状及对策措施

刘 红1张尽锋2孔令媛2潘 英2李文丽2周 卓2张 丽2郭荣富3*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省弥勒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云南弥勒 652399;3.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弥勒市近两年来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山地养鸡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鼓励、带动了一批山地养鸡规模养殖户,肉质鲜嫩、香味浓郁的山地鸡倍受到了消费者欢迎。但由于饲养管理技术不配套,疫病防疫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养殖过程中疫病时有发生,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和产业发展。根据弥勒市山地养鸡养殖场近两年发病情况,从弥勒市山地养鸡防疫现状及综合性防治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弥勒市山地养鸡养殖户提供参考,促进山地养鸡产业的健康发展。

1 养鸡产业发展现状

山地养鸡是利用荒山草坡、果园林地、荒滩等地方的天然青饲料和昆虫等动物性饲料放养鸡群,这种饲养方式充分利用了林下资源和林荫资源,实现了生态的良性循环,具有投入少、质量好、见效快等优势,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弥勒市地处滇中高原的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南盘江穿境而过,境内山地、丘陵遍布,地形崎岖,林地资源丰富,发展山地养鸡有着丰富的林地资源。近几年来,我市以助农增收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发展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积极发展果园、林下生态鸡等养殖模式,山地林下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拓宽,养殖户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高涨,涌现出了一批发展山地林下放养生态鸡的典型,培植出弥勒象山坡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弥勒晨丰农业等州内知名企业。至今我市已培植、发展山地养鸡养殖场9户,存笼山地养鸡5万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我市山地养鸡养殖起步较晚,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规模化水平低,疫病预防不规范;标准化生产层次低,饲养管理粗放;全市无一家正规的家禽供种企业,鸡苗全部从外地调入。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市发展山地养鸡产业抵御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能力弱。

2 防疫存在的问题

搞好疫病防控是发展养殖取得效益的关键,山地养鸡以放养为主、饲养周期长,主要以山地林下为养殖场所,相关配套设施简易的生产特点决定了对山地养鸡开展系统性、综合性的防疫措施困难较多,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大,为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导致山地鸡养猪场防疫工作不规范,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致使我市的山地养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我市山地养鸡养殖户死亡率在10~30%之间,疫病给我市山地养鸡养殖户造成的损失较大。从我市山地养鸡养殖户养殖场所、养殖情况、饲养管理方式来看,我市山地养鸡防疫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2.1 防疫意识淡薄,疫病风险较高

山地养鸡采取的是放养模式,鸡只夜伏昼出,放养山地鸡野性较强难以捕捉,防疫措施很难实施,免疫注射费工费时,导致部分养殖户嫌麻烦,防疫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疫苗免疫不按程序,多种危害严重的疫病存在免疫空白,存在轻防疫、重治疗的现象,疫病发生的风险极高。

2.2 饲养管理粗放

不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多种动物混养,猪、鸭、鹅、狗、猫什么都有,有的养殖户甚至饲养宠物鸟;养鸡场内不实行封闭式管理,随意让外人参观等;忽视对散养鸡的补饲工作,引起鸡营养缺乏、体质下降;病、死鸡不按照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有的养殖户甚至把死鸡丢给养殖场内的猫狗吃,引起疫病传播;忽视场地及场地周围的消毒,料槽、水桶等生产用具长期不进行消毒。

2.3 防御设施配套不全

养殖场选址较为随意,有的建在交通沿线和村寨旁边,防疫距离不足;进出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消毒和隔离设施,消毒池里没有消毒药水或长期不更换,形同虚设;养殖户考虑成本控制的目的对一些必要的防风、遮雨和保温设施搭建较为简陋甚至没有,鸡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发病率上升。

2.4 缺乏正规供种企业,引种渠道混乱

我市目前缺乏一个正规的土杂鸡苗供种企业,导致养殖户采购鸡苗没有固定渠道,来源混杂;采购鸡苗时不了解鸡苗输出地的疫病流行情况,不向兽医部门申报检疫;购入鸡苗不执行隔离观察制度,随意混养,存在外来疫病流行的风险。

3 山地养鸡主要流行的疾病

山地养鸡多采用林地放养、平养的生产方式,养殖周期长,开放的饲养环境使得放养鸡接触到病原的机会比肉鸡、蛋鸡养殖大很多,这种生产模式下危害较大的主要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从近两年我市山地鸡养殖场发病情况来看,常见的高发疾病主要有:

3.1 传染病

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痘、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病、鸡沙门氏菌病、禽霍乱等。

3.2 寄生虫病

鸡球虫病、组织滴虫病、绦虫病、线虫病、羽虱等。

4 对策措施

山地养鸡的模式决定山地养鸡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疫病风险,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鸡病的发生和流行,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完善的疫病防治措施是山地养鸡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制定各项防疫措施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养殖场的地理、气候、环境特点,并根据生产管理状况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防疫方案和措施。

4.1 做好规划设计,完善配套设施

4.1.1 合理选址

为了便于防疫,首先要选好场址。场地既要有利于防疫,又要交通方便,养殖场所要远离居民点、交通要道及工厂区,宜选在地势较高、给排水方便、林木间距适宜、林间能透光的地方,并根据情况间种黑牧草、菊苣、紫花苜蓿等牧草,丰富鸡的饲料来源,净化、消纳养殖中产生的污水、污物。

4.1.2 建设必要的配套设施

养殖场内搭建面积适宜的鸡舍和遮风挡雨设施,以便鸡群避雨防晒,防止鸡群中暑或淋雨造成应激发病;设定固定的补饲投料区以利于鸡群的补料投药;鸡的放养区域内不能有污水塘,雨后要及时清除场地的积水;放养区域内要建有沙浴池,方便鸡进行沙浴,预防羽虱等体外寄生虫病。

4.1.3 分区进行轮放

饲养区域应综合考虑鸡的活动习性、土地承载能力和禽舍环境,用围栏、围网等把放养区域分割成3~5个区,区与区之间拉网隔开,网眼大小以鸡不能通过为准;两区之间挖宽2m、深1.5m的防疫沟,实行区域轮放,放养密度以200只/667m2,每区放牧时间不超过30d,轮换结束后立即对原饲养区进行清理消毒,消毒后饲养区轮空60d以上,进鸡前3d再对轮空饲养区进行一次消毒。

4.2 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养殖场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放养区域入口处应设有消毒池,并经常更换消毒液;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鸡群经常集中的鸡舍和补饲投料区要坚持每天清扫,适时清除放养区内的鸡粪和垫料等杂物,保持地面清洁干燥,防止潮湿和积水;食槽、饮水器等要每天洗刷,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粪便应堆放在离放养区域较远的地方堆积发酵处理。病死鸡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消灭养殖场内的有害动物(老鼠、苍蝇等)。

4.3 加强饲养管理

4.3.1 注意防寒避雨

山地养鸡的饲养方式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影响,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并采取对应的防御措施,避免鸡群淋雨、受寒,减少极端天气给鸡群造成应激。

4.3.2 合理补饲

根据饲养密度、植被状况、采食情况及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合理对鸡群进行补饲,补饲所用玉米、谷物、小麦、豆类等原料不得发霉变质;定期进行药物保健,可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大蒜和板蓝根、鱼腥草等中药,预防普通的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疾病。

4.3.3 加强巡视观察

饲养人员要经常巡视观察鸡群状况,如鸡群的营养发育状况、体质强弱、采食饮水状况、鸡群精神状况、粪便以及呼吸等,及时发现鸡群的异常变化,及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对策避免疾病的发展和蔓延;发病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死鸡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4 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

放养的养殖方式使山地养鸡的抗病力比笼养鸡强,但是,山地养鸡免疫不到位也容易发生病害造成严重损失。山地养鸡到处乱跑的生活习性使得实施系统性的免疫措施比笼养鸡要困难很多,所需人工、工作量也大很多,导致部分养殖户对免疫工作产生惰性。因此,在制定免疫程序时要考虑生产实际,结合本地和周围环境疫病流行的情况制定可行的免疫计划,大部分疫苗免疫应在育雏舍饲期间就实施,减少放养后注射的疫苗种类,这样就降低了给山地鸡免疫的工作难度;如放养后确需免疫的,可通过饮水免疫、药物预防或夜间鸡群聚集时进行喷雾免疫;只能注射的在进行补料时对鸡群用网进行分割聚拢,进行免疫;使用疫苗时,应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注射部位、稀释浓度、免疫剂量、接种途径更不要随意改变,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推荐免疫程序:

1日龄马立克疫苗颈背部皮下注射;

7日龄新支二联苗点眼或滴鼻;

14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饮水,鸡痘苗刺种;

21日龄禽流感H5灭活疫苗皮下或肌注;

28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饮水;

35日龄新城疫Ⅰ系疫苗肌肉注射;

45日龄禽流感H5、H9灭活疫苗肌肉注射;

60日龄新城疫Ⅳ系疫苗饮水;

90日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注射。

4.5 定期驱虫

山地养鸡鸡只到处刨食容易接触到寄生虫卵,容易患寄生虫病,特别是要重视球虫病的防治。15日龄后雏鸡要预防性投药,选用3种抗球虫药轮换投喂,每种药连用3~5 d,轮换投喂。如地克珠利、莫能菌素、拉沙里菌素、盐霉素;鸡苗放养前可使用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等广谱驱虫药进行驱虫,进行第一次驱虫;放养之后30d进行第二次驱虫;以后每隔2个月驱虫一次,直到上市销售为止,用药方法采用拌料投服,注意混合均匀、计量准确;驱虫期间的鸡粪要及时清除,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同时要对鸡舍、用具、场地彻底清扫、消毒。定期检查鸡的体表,如果发现感染羽虱可使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拌料全群投服

4.6 合理投放预防性药物

药物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山地养鸡产品的质量安全,山地养鸡抗病力比笼养鸡强,在生产中投放的药物较少(尤其是抗生素),只是在天气突然变化、转群等应急条件下进行预防性药物投放,投放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的要求,禁止使用违禁药品和未经批准的药物,对允许使用的药物和药物添加剂严格执行使用规定和停药期规定;药物尽量使用板蓝根、鱼腥草、大蒜素等中草药复方制剂。

4.7 注意引种安全

鸡苗应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孵化场引入,品种选择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觅食能力强、抗逆性强及适宜放养的品种;同一群放养鸡应来自于非疫区的同一种鸡场或育雏场,经过产地检疫,持有有效检疫合格证明,同一鸡舍的所有雏鸡应来源于同一种鸡场相同批次的雏鸡;运输工具运输前应经过彻底清洗和消毒。

5 结语

山地养鸡疫病防控是增产增收的保障,疫病防控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从建场、进苗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虑,这是防疫规则的总要求,是养鸡业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的基本要求。防疫措施必须根据生产特点和鸡群动态,采取综合性的防疫措施:选择适宜的生态养殖环境,减少不良环境对鸡只的损害;按免疫规程完成疫苗接种免疫和强化免疫;严格执行兽医防疫制度和消毒制度,定期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疫情,妥善处理;掌握多种疾病的流行特点,提前预判、科学应用药物预防。只有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才能减少因疫病发生造成的损失。

[1] 和文伟,张文花.浅谈山地生态鸡养殖技术要点[J].畜禽业,2011,(2):26-27.

[2] 韩明哲,邓志峰.林下生态鸡养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21-322.

[3] 刘宏娟.防控野外散养鸡病的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11):24.

刘红(1975-),女,云南省弥勒市人,单位:云南省弥勒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郭荣富(1955-),男,教授,学历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猜你喜欢

弥勒养鸡山地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山地草甸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托忒文《般若弥勒经》木刻时间考释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大足石刻弥勒信仰下的两处“启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