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潼南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调查

2016-01-31王红光邹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潼南嗜血区县

王红光邹 清

(1.重庆市潼南区玉溪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674;2.重庆市潼南区塘坝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678)

潼南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调查

王红光1邹 清2

(1.重庆市潼南区玉溪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674;2.重庆市潼南区塘坝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678)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以保育阶段仔猪多发性浆膜炎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浆膜炎和体腔积液症状;该菌位于健康仔猪上呼吸道,有 15 个血清型,极易产生耐药性。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隐性感染继发该病而引起保育仔猪大规模死亡的病例报道较多,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及规模猪场养殖效益。目前,提高饲养管理及使用敏感抗生素是该病的主要防控方式。

本文通过对规模猪场实地调查并结合电话采访,采用副猪嗜血杆菌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对重庆市渝东地区3个区县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血清学调查,并对疑似病仔猪采集跗关节液进行实验室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了解该地区规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药品和试剂

副猪嗜血杆菌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产品;胰蛋白大豆培养基、嗜血杆菌属培养用 V 因子试剂盒、微量生化发酵管、药敏试纸盒,均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1.2 调查区域和待检样本

重庆市渝东地区云阳县、梁平县、万州区3个区县存栏30~200头左右母猪的规模猪场 30~70 日龄仔猪。采用前腔静脉采血方法收集血液样本。分离病料来自疑似病仔猪跗关节液。

1.3 试验动物

购自重庆市种猪场荣昌县石河麒豪分场健康正常的 6 头体重12 kg/头左右荣昌小公猪。

1.4 临床调查

采取描述流行病学调查法对 16个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免疫、感染及防控措施等进行临床调查;编号,登记,备用。同时,按 5个/区县规模猪场对被调查的 3 个区县共 15 个30~200 头母猪的规模猪场进行电话采访,编号并记录调查结果,备用。

1.5 渝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检测

1.5.1 血液样本采集和制备

按 3~6 个规模猪场/区县、10~25 个血样/规模猪场、3~5 mL/头仔猪对被采样猪场的 30~70 日龄保育仔猪前腔静脉采血,编号,静置 15~30 min,4 ℃静置倾斜过夜。取上层液体 5 000 r/ min 离心 15 min,取上清液,编号4℃保存,备用。

1.5.2 血清样本的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检测

采用副猪嗜血杆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诊断试剂盒。具体操作及判定标准参照魏光河等的报道。

1.6 疑似菌株的分离和药敏试验

1.6.1 培养基的制备

参照莎莎等制备胰蛋白大豆琼脂(TSA)、胰蛋白大豆肉汤、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兔鲜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37 ℃培养24 h,无菌检验并4℃保存备用。

1.6.2 疑似菌株的分离鉴定

参照魏光河、莎莎等对副猪嗜血杆菌正向血凝试验呈强阳性及阳性猪只的关节液样品从显微形态、培养特性、菌落形态、生化反应、动物回归试验等作实验室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统计并记录分离菌株数量,命名及编号,备用。

1.6.3 分离菌株药敏试验

参照魏光河对疑似菌株作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重复1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结果判定标准参考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药敏实验纸片法的抑菌范围解释标准》推荐的纸片扩散标准。

1.7 渝东地区三区县及各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差异分析

采用 SPSS17.0.1 统计软件对3 区县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率作单因子方差分析,判定标准:P>0.05,差异不显著;P<0.05,判定为差异显著;P<0.01,差异极显著。

2 结果

重庆渝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调查调查可知,三区县养猪业集约化程度、养殖水平总体均偏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品及中草药提取物注射液为该地区规模猪场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品。

3 讨论

(1)整个被调查地区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平均为19.2%,初步说明该地区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总体偏低,这和该地区养猪水平较低下,还处于传统养殖的散养至初步集约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各种猪只的贸易相对较滞后,外源性疾病尤其以圆环病毒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相对较少有关。本文80.6%的自繁自养及种猪大部分购自本地区的临床调查结果印证了该地区养猪水平较低。3区县各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与3区县75%的被调查猪场均为非标准化猪舍及粗放式养殖直接相关。

(2)4份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阳性关节液共分离鉴定出 3 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75%的一致性证实了副猪嗜血杆菌正向血凝诊断试剂盒的灵敏和准确性。由于跗关节液的采集相对不易操作及应激较大,猪场负责人不配合采集工作是本次关节液样本数相对较少的直接原因,没能较全面反应和了解渝东3区县副猪嗜血杆菌的实验室诊断感染率为本次研究的不足。

(3)药物使用频率直接影响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耐药程度。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分离菌株对第3代头孢类药物高度敏感;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及青霉素类明显耐药,这与本文临床调查获知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及青霉类为该地区规模猪场高频率使用药品结果一致。该3株分离菌株与魏光河分离的重庆渝西株、徐成刚分离的广东株药敏谱各异,这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多、易耐药等病原特点有关。

猜你喜欢

潼南嗜血区县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抗疫阻击战告捷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重庆潼南:就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嗜血杆菌属CODEHOP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树鼩检测中的应用
说好潼南话 干好潼南事 做好潼南人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