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反刍兽疫及其防控措施

2016-01-31刘建荣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兽疫病畜疫区

刘建荣

(云南省永胜县六德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永胜 674213)

小反刍兽疫及其防控措施

刘建荣

(云南省永胜县六德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永胜 674213)

小反刍兽疫也称为小反刍兽伪牛瘟、羊瘟,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疾病,感染上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动物会出现发热、口炎、腹泻等症状,对山羊危害最为严重,病死率较高。小反刍兽疫又叫小反刍兽瘟、胃炎肺肠炎综合征、小反刍兽伪牛瘟综合征,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兽,如山羊、绵羊、羚羊等,其中以山羊最为严重。小反刍兽疫是我国农业部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也是国际兽医局OIE法定必须报告的疫病。

1 致病机理

易感动物直接接触病毒污染物后,会经口腔、上呼吸道或扁桃体进入体内,首先在咽喉、下颌淋巴结以及扁桃体复制,引起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在淋巴组织中扩散,然后病毒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淋巴结、呼吸道黏膜和肠黏膜,导致淋巴组织发生坏死、免疫力下降,引起支气管肺炎和继发性感染。易感动物感染病毒后2~3d,病毒就可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黏膜上复制增殖,之后4~5d就开始出现临床症状。

2 流行病学

小反刍兽疫在雨季、寒冷季节更易爆发,且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小反刍兽疫病毒在自然环境下抵抗力较低,对热、紫外线、强酸强碱等非常敏感,50℃60min即可灭活,醇、醚、苯酚等,因此在常态环境中一般不会长时间存活。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动物的眼鼻分泌物、唾液、尿液、粪便中,被污染的水源、料槽、垫料等都会成为传染源。虽然家畜不会成为小反刍兽疫病毒的长期携带者,但有研究证明,临床上恢复期的山羊在11周~12周时仍能检测到病毒。

3 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可引起系统性感染,引起发热、流鼻涕等早期症状,也常引起眼部上皮细胞的感染,继而引起眼睑内部黏膜组织和眼球结合部黏膜的炎症。此外,系统性感染还引起消化道损伤,导致腹泻甚至后期出现血样腹泻。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该病的临床症状常呈急性发作,潜伏期3~10d。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鼻镜干燥,鼻腔及口腔内充满黏液,甚至鼻孔堵塞、呼吸不畅,口腔黏膜弥漫性溃疡和大量流涎,有时可出现结膜炎(甚至失明),体温高达40℃~41℃。后期,常出现血样腹泻,脱水、消瘦、呼吸困难和流产,5~10d内死亡。肺炎、咳嗽、胸部罗音以及腹式呼吸也常发生。若伴有寄生虫或其他疾病,则死亡更快。本病发病率高达100%,严重暴发期死亡率为100%。

4 病理剖检

首先观察到病畜的上下颚及舌头呈糜烂性损伤,且牙龈红肿,皱胃常出现出血性糜烂斑,瘤胃、网胃、瓣胃一般出现病变相对较少。肠道可见糜烂或出血,在回肠盲肠结合处有时可观察到斑马样出血性条纹;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等肿大出血,肺部呈肉样性病变或者干酪样病灶,肺脏表面、支气管黏膜、肠系膜等有出血点。整个气管内充满泡沫状黏液,有些甚至已堵住气管,造成病畜无法呼吸而死亡。

5 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对该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5.1 紧急免疫

在已发生小反刍兽疫的疫区及受威胁区要及早进行紧急免疫。目前,使用的小反刍兽疫疫苗效果显著,保护率高,对于受疫区及受威胁区的羊只全部进行免疫,不考虑可能引起的应急及发病影响,必须保证高的免疫密度,建立免疫保护带,迅速控制疫情。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疫苗瓶要高温煮沸或用消毒剂浸泡,不得随意丢弃。为保证免疫效果,应尽量不和其他疫苗同时注射。

5.2 健全防疫制度

一定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在疫情风险存在的情况下加强对环境和圈舍消毒;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对调入的羊只必须隔离观察,经临床诊断和血清学检查确认健康无病,才能够混群饲养;发现可疑病例,要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病畜及时隔离处理,对受污染的环境和污物无害化处理,严禁调出羊只。

因为小反刍兽疫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所以对于小反刍兽疫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才能有效防治小反刍兽疫,保障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兽疫病畜疫区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北票市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农业部发布力争2020年消灭小反刍兽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