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新思考

2016-01-31王金宝梁丽珍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性成熟均匀度周龄

王金宝 梁丽珍

(山西省阳泉市农业委员会,山西 阳泉 045000)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新思考

王金宝 梁丽珍

(山西省阳泉市农业委员会,山西 阳泉 045000)

蛋鸡的育种选择使得其生产性能正在逐步提高,在蛋鸡生产中,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对蛋鸡的很多经济性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文章从均匀度、体重、胫长和性成熟等方面对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进行了新的解读,以期为生产中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蛋鸡 育成期 饲养管理

在蛋鸡生产中,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对蛋鸡的很多经济性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蛋鸡最重要的管理期是育成期。现在蛋鸡的育成期新划分为从小鸡出雏开始直至预产期,育成期饲养管理的目标:蛋鸡育成期要求成活率达到 96%~98%,均匀度达到85% 以上,控制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0%~110%左右,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发育良好,适时开产。均匀度、体重、胫长和性成熟是体现育成成败的关键指标。

1 体重

各个品种的蛋鸡都有各自的体重标准,要求不同品种的蛋鸡在相应的时间段达到相应的体重。其中最重要的有2个时间段:5周龄体重和18周龄体重。

1.1 5周龄的体重达标极为重要

由于5周末体重与产蛋期产蛋数及死亡率高度相关,因此在育成期的早期应以体重管理为主,未来一生的成败就看这35d了。这一时期尽可能选择正规饲料生产厂家生产的全价颗粒饲料或肉鸡料饲喂,必要时在饲料中加入油脂,同时要全部使用进口疫苗,使用高效进口药物。

1.2 18周龄体重是育成鸡饲养的关键

初产体重决定了到达产蛋高峰需要的时间,在生产中,特别是在蛋鸡开产前一定要使鸡的体重达到或超过标准,一般控制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0%~110%左右。

(1)定期称重:为控制育成期蛋鸡体重,从第8周开始,每隔两周选择不同饲养位置的鸡只抽样5%~10%,逐只空腹称重、与标准比较,这项工作必须认真做好。低于标准体重,则增加喂料量或提高日粮营养浓度;高于标准体重,则维持喂料量或降低日粮能量水平。

(2)限制饲养:限制饲养是使鸡的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的一项重要措施。7~8周龄为过渡期,从第9周龄至20周龄进行限制饲养,每日喂量为标准采食量的90%。限饲时要重点关注几个问题:一是饲料是采用预混料配合而成的全价料,白色蛋鸡饲料的能量为2850kCal/kg,12周龄前粗蛋白质(Cp)16%,12~20周龄15%。褐色蛋鸡饲料的能量为2800kCal/kg,12周龄前粗蛋白质(Cp)15%,12~20周龄14%;二是要随时抽测体重,根据抽测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限饲或限饲多少;三是限饲时应有足够的采食空间,使鸡吃料时间同步化,不管什么周龄饲喂,都能做到80%的鸡只在采食,20%的鸡在饮水;四是限饲过程中,若有其他应激如接种、发病等,应恢复为自由采食。

(3)分群饲养:在生产实践中,要在6周、10周和15周对鸡群进行3次整理,按体重大小及体质强弱分笼饲养,将一些瘦弱的鸡挑出,适当提高营养水平,单独饲喂。将一些不合格的鸡捡出,进行隔离饲养或者淘汰。第1次在5周结束后,结合称重进行鸡群整合;10周末进行第2次;第3次在15周末结合转群进行,鸡群整合后转到产蛋鸡舍。特别注意的是鸡群整合最好夜间进行,整合前6h应停料,前后 3 d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100~200 g/t。

(4)根据体重大小进行换料 蛋鸡育成期间至少需换料两次,即雏鸡料换成育成料,再将育成料换成预产料或产蛋料。方法是第1d用新料1/4,第2 d用1/2,第3d用3/4,第 4 d全部换成新料。育雏料换成育成料时,换料要根据体重是否达标为原则。15周末转入产蛋鸡笼后,在育成料换为产蛋料则要依据体重与性成熟情况而定,一般可提前或推后3~5 d为宜。

2 均匀度

实践证明,开产均匀度对产蛋性能有很大的相关性,即每相关3个均匀度平均每年每只蛋鸡可以多产或少产4枚鸡蛋。生产实践中对体重均匀度关注较多,结合个体称重,计算出均匀度。达不到标准者,应及时分析原因,改进饲养管理措施。如80%以上的鸡体重达到标准体重,说明生长均匀,达到限饲要求,如高于或低于标准体重l%,喂料量应减少或增加1%。

3 胫长(脚底至跗关节顶端)

胫长能够反映骨骼的发育状况。育成前期主要发育胫骨,此后则体重增长。4周胫骨生长完成50%,8周完成75%~78%,11~12周完成90%,17周基本发育完全。健全的骨骼结构是保证鸡体正常发育、产蛋率、蛋重、蛋壳质量和较低死淘率的必要条件。现代家禽研究表明,家禽后期生长能力的高低不但取决于前期体重大小、均匀度高低,更倾向于家禽骨架的大小。但在现实的生产中,大多数的养殖户只注意体重是否达标,不注意骨骼的发育,特别是饲养管理手册中,现在很少见到胫长指标的数据。蛋壳的形成过程中,蛋壳中的钙75%来源于饲料,25%来源于骨骼腔中髓骨的分解供应,若骨骼发育不良,就会影响钙的贮存与释放,当钙不足时就会影响蛋的形成,所以骨骼的发育是育成起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所以在育成期的日粮中钙磷比例的平衡很重要,适当的提高钙及维生素D的含量会促进骨骼的发育,这就涉及到日粮中钙磷比例的平衡问题,原先讲钙与磷的最适比例为2:1,但根据现代蛋鸡的研究进展,白色蛋鸡各育成期的钙需要量均提高0.1%~0.2%,故钙与磷的比例也有变化,如12~18周龄钙与磷的比例为0.8:0.30。由于养殖户也不可能很好地计算出各营养素,建议使用预混料,且按要求的配方进行配比。尽可能不要用浓缩料及全价料。

4 性成熟

性成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产时的体重。鸡的体重是鸡体成熟与性成熟的一个标志,能够反映产蛋前输卵管、卵巢及肝脏的发育状况。近几年的蛋鸡品种都有开产提前的趋势,达50%产蛋率的开产日龄大约每年提前1~1.5d,但并不是开产越早越好。必须达到体成熟与性成熟的协同一致。为此,育成期合理控制光照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育雏之前就应制订该批鸡合理的光照程序,并在饲养过程中严格执行。特别是10周龄以后,鸡只对光照的刺激敏感性增强,不注意控制光照就有可能使开产提前,所以要结合育成舍的环境条件,实行合适的遮光措施也很有必要。

4.1 密闭式鸡舍的光照管理

密闭式鸡舍因不受外界自然光照的影响,可以采用恒定光照,即0~1周龄23 h光照,2~20周龄恒定为8~9 h光照。从21周龄开始使用产蛋期光照,密闭式鸡舍不应有漏光。

4.2 开放式鸡舍的光照管理

应根据出雏日期、季节、地理位置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光照方案。第1周光照制度基本与密闭式鸡舍相同,从第2周开始有以下2种光照制度:第1种为利用自然光照。第2种是人工光照与自然光照结合的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又可分为恒定和渐弱2种光照制度。4.2.1 恒定法 查出本批雏鸡到达20周龄时当地的白昼时间,从第2周到产蛋前恒定此时间,不足时人工补充光照。

4.2.2 渐减法 查出本批雏鸡达到20周龄时当地的白昼时间,然后加人工光照5 h,以后每周均匀递减,至20周时刚好将增加的5 h减完。

以上两种光照制度相比,前者实行容易,但控制性成熟效果不如后者,后一种在生产中实际应用具有一定难度。

总之,现代蛋鸡的发展对饲养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饲养者应对蛋鸡饲养特别是育成期饲养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当然,还得建立在良好的日常管理之上,如严格温度、通风的控制以及根据本地区鸡病的流行情况,来制定各鸡场的疫苗接种程序,严格控制鸡病的发生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蛋鸡的遗传潜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也才能确定更好的经济效益。

王金宝,男,高级畜牧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梁丽珍,女,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猜你喜欢

性成熟均匀度周龄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羊的繁殖规律与育种技术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的几项关键技术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褐壳蛋鸡
两种常用染色方法在性成熟SD大鼠阴道涂片中的比较研究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愈创维林那敏片的含量和含量均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