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育仔猪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

2016-01-31刘俊彦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断乳乳猪断奶

刘俊彦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草山饲料站,云南 陆良 655600)

保育仔猪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

刘俊彦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草山饲料站,云南 陆良 655600)

陆良县大部分母猪饲养户,特别是自繁自养的以及饲养母猪出售商品仔猪的饲养户,由于环境、断乳、换厩、挽料、并群、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成为目前影响部分养猪户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重点环节,保育仔猪养的好,一是提高了整体育成率,二是为育肥期提高生长速度、日增重、降低料重打下基础,三是降低了保育期以后的死亡率,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保育猪养不好则相反,下面就保育仔猪管理的新、特程序进行阐述:

1 保育仔猪饲养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目前存在问题:断奶后产生应激综合征,表现为仔猪腹泻,拒食,生长停滞(甚至负增长),出现僵猪,甚至死亡。

(2)断奶仔猪难养是困扰当前规模猪场的最大难题;疾病复杂、死亡率高,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其他各阶段,导致了许多养猪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3)在哺乳期间有来自母源抗体的保护能抵抗许多疾病,断乳后、在保育阶段缺乏母源抗体的保护,会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

(4)断奶仔猪生理特点及变化小肠绒毛萎缩和隐窝增生、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胃酸分泌不足、免疫系统不健全、饲料原料中的抗原造成饲料养分消化吸收障碍,导致营养生理性腹泻,影响断奶仔猪的生长。

1.1 断奶仔猪肠道变化

(1)断奶仔猪小肠绒毛萎缩和隐窝增生,造成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降低,严重影响营养的吸收,甚至造成仔猪腹泻。

(2)饲料抗原、微生物等可导致隐窝深度增加,造成绒毛萎缩。

(3)仔猪断奶后,开始绒毛高度减少25%,随后减少幅度变小,直到断奶后第5d,减少为原绒毛高度的50%。

(4)造成仔猪断奶后肠绒毛萎缩,最根本的原因是能量、蛋白质采食不足。

1.2 断奶乳猪消化酶的变化

新生仔猪的乳糖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水平较高,但断奶后,各种消化酶的量和活性下降,例如:仔猪断奶5d后蔗糖酶、异麦芽糖酶和乳糖酶的活性下降至少50%。由于断奶仔猪消化酶活性的急剧降低,造成仔猪对饲粮的消化率下降,特别是对植物性蛋白质不能充分消化,没有消化的蛋白质进入大肠对动物是十分有害的,最终导致腹泻的发生。

1.3 断奶乳猪消化液的变化

早期断奶的仔猪胃酸分泌能力不足,胃蛋白酶原不能被激活,同时胃pH值升高,造成胃蛋白酶的活性很低,对日粮中的蛋白质的消化率相应大大降低;胃酸能限制细菌由胃内向小肠下端迁移,胃酸分泌不足会导致消化系统紊乱。

1.4 乳猪的免疫系统

仔猪免疫系统不健全,抗病力差,易被病原菌感染。初生仔猪靠吸吮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到10日龄以后才开始产生主动免疫,直至5~6月龄以后才能产生足量的免疫抗体。早期断奶仔猪对免疫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 保育仔猪饲养管理难的主要原因

2.1 仔猪自身因素

(1)未成熟的消化器官:消化道黏膜发育不完全,消化、吸收能力差。

(2)仔猪胃肠道对饲料的物理、化学变化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3)环境条件差(温度、通风)造成仔猪用于应对外围环境而消耗的能量过多,而削弱了其对疾病的抵抗力。

(4)饲养管理不适当:饲料供给不均衡、突饱突饿、突多突少、供水不足等都会造成仔猪停滞生长。

2.2 来自外界的因素

2.2.1 断奶应激

现在仔猪大多在28d断奶,仔猪从以母乳为主立即过渡到以饲料为主,消化系统尚不具备完全利用饲料的能力,会导致消化器官的损害(如肠绒毛结构被破坏,绒毛变短),营养供应不足,抵抗力下降。

2.2.2 环境应激(换厩应激)

断奶后仔猪从产仔舍转到保育舍,生活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如饲养员、温度等,都会给仔猪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

2.2.3 仔猪分群应激

仔猪断奶时不同窝的公、母仔猪分在同一栏饲养会造成不合群的打架应激。

2.2.4 换料应激

仔猪断乳后由吃乳猪料换为吃仔猪料也会引起应激,因此换料也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2.2.5 疾病侵袭

现在危害仔猪的病越来越多,支原体、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痢疾、副嗜血杆菌病、水肿病等;特别是近年流行的圆环病毒感染和兰耳病毒感染,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各种病原菌感染。

3 解决方案

针对保育仔猪饲养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断奶仔猪生理特点及变化作用,特别是造成断乳仔难于饲养管理的内在的、外在的各方面的主要因素,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3.1 环境问题:仔猪转入保育舍前的准备工作

3.1.1 保育舍冲洗

保育舍上一批仔猪转出后必须彻底清扫,包括窗户、整个保育舍空间,特别是保育舍网床上、下面的清洗、保育栏的刷洗、网板下的冲洗,以及仔猪食槽、饮水器、用具等,甚至要清洗2~3次。

3.1.2 保育舍消毒

保育舍彻底清扫、清洗、冲洗后、待整个保育舍干燥(不湿)后,用(2%~3%)的NaOH(烧碱)全栏消毒(包括仔猪食槽、饮水器、用具等),消毒后半小时清洗NaOH(烧碱)全栏消毒(防止腐蚀保育栏),隔1d再(酸性消毒液)清毒一次,再隔一天再(中性消毒液)清毒一次.

3.1.3 间隔一定时间(15d以上)

任何细菌、病毒、寄生虫都有一个生存的营养条件,清扫,清洗、清毒彻底后,保育栏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数量减少,但仍然有,再间隔一定时间的,就可切断细菌、病毒、寄生虫繁殖所需要的营养条件,没有营养供给。

3.1.4 猪舍温度的控制

温度控制,21日龄断奶仔猪断奶时需29℃,28日龄断奶需27.5℃,35日龄断奶需26℃。断奶以后每周下调1.5℃,直到温度为22℃~23℃为止。

3.2 仔猪饲料

(1)选择市场最好的全价乳猪料进行饲喂,比如正大乳猪料。

(2)选择市场最好的乳猪预混料自己配成全价料,在料中添酶制剂、酸化剂、肠道调节剂,葡萄糖、乳清粉、油粉等。

(3)选择市场最好的乳猪浓缩料自己配成全价料,在料中添酶制剂、酸化剂、肠道调节剂等。

(4)自己配成全价料,粒度大小用0.8~1.2mm筛片。(5)全程用湿拌料。

3.3 饲养管理

(1)断乳后维持3不变,即:原饲料(哺乳仔猪料)喂养1~2周、原圈(将母猪赶走,留下仔猪)、原窝(原窝转群和不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

(2)断奶前、后饲料不变减少换料应激,断奶后1~2d内要控制仔猪采食量,以喂7~8成饱为宜,实行少喂多餐(一昼夜喂6~8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投喂饲料量总的原则是在不发生营养性腹泻的前提下,尽量让仔猪多采食。

(3)昼夜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并在较入保育舍后的2~5 d内的饮水中加入保健药等,促使仔猪采食和生长,防止仔猪喝脏水,引起腹泻。

(4)对于本窝中弱小、非传染性疾病的仔猪最好原厩饲养,只能加强饲养管理来提高其体况,而不能隔离饲养。

3.4 仔猪保健方案:仔猪断乳后保健14d

3.4.1 目的与意义

(1)防止仔猪断奶后环境改变而引发的应激,用高档维生素、氨基酸解决。(2)防止仔猪断奶后下痢,可使用肠道调节剂,如酶制剂、酸化剂等。(3)切断传播途径,预防肥育期肺炎、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巴氏杆菌感染、猪痢疾、回肠炎等,预防断奶后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或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4)减少断奶多系统衰弱综合征,提高仔猪成活率,保证仔猪的健康生长。

3.4.2 方案与实施细则

(1)每仔猪每天采食量0.30kg,仔猪断乳后保健14d,共采食饲料:

14d×0.30kg =4.20kg(饲料)

(2)每1t饲料添加保健药品为:

A、80%枝原净75g(进口)。

B、多西环素500g。

C、纽弗罗1000g(进口)。

D、巴尔麦氏 3000g,E、阿梅诺500g(进口、高档维生素、氨基酸)。

F、立必安500g(进口、肠道调节剂)。

以上共计75g+500g+1000g+3000g+500g+500g=5575g。

加料1t,每kg饲料中含以上药物成分5.575g。

每头仔猪断乳后保健14d共4.20kg(饲料)×5.575=23.415g。每窝仔猪以10头计算:共计192.1g。

方案1:把23.415g药物全部拌在42kg饲料中,按仔猪断乳每天采食饲料0.30kg。

方案2:把234.4g药物全部拌在7.0kg饲料中,按仔猪断乳后保健14d,每餐采食饲料125.0g(每餐5纸杯子饲料倒入饲糟供整窝仔猪采食)。

猜你喜欢

断乳乳猪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猪白细胞干扰素对乳猪疫病防治效果分析
断乳仔猪育肥初期饲养管理的探析
幼年牦牛饲养管理技术
断奶幼兔如何饲养?
提高乳猪成活率六要素
仔猪断奶要“三减”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乳猪和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