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哺乳仔猪病死率高及有效控制措施

2016-01-31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下痢初乳泌乳

张 敏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畜牧局,山东 聊城 252000)

哺乳仔猪病死率高及有效控制措施

张 敏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畜牧局,山东 聊城 252000)

文章分析新生仔猪特点,针对性提出有效降低哺乳仔猪病死率的关键措施——注意接产安全;注意保暖防压;及时补充初乳;保证仔猪充足的饮水;提前采食训练;增强母猪泌乳力;注意补充微量元素;搞好保健及防疫,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仔猪 饲养管理

1 前言

仔猪具有长势快、料肉率比高等特点,同样,受特殊生理局限,各日龄阶段中哺乳期病死率最高。降低仔猪病死率,首先应了解仔猪特殊的生理特点,针对其特殊性,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达到有效增重的目的。

2 新生仔猪特点

(1)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有待完善。新生仔猪消化器官容积小、重量小,与之相比,旺盛的代谢速度,导致进入仔猪肠胃内食物的排空速度加快,消化器官的不发达缺乏必要反射性应激影响到胃酸的分泌。此外,新生仔猪对乳化状态的脂肪利用率不高,对长链脂肪酸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样欠佳。

(2)新生仔猪长势较快,生理上不成熟,这些特点是导致其病死率高、易病难养的根本所在。资料证实:仔猪初生后,体重在1.2kg左右,尚不到成年猪体重的1%。但是,此阶段猪长势较好,体内代谢旺盛,约10日龄左右,体重就长至初生时2~3倍。约20日龄,仔猪体内的蛋白质堆积每1kg体重就达9~14g,约为成年猪蛋白含量的30多倍。约30日龄左右,每1kg体重净能代谢就达到成年猪的30多倍,矿物质代谢更是高于成年猪,此时体重长至初生时5~6倍。而且,如此旺盛的生长速度,同样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

(3)仔猪体温调节机制不健全,难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调节体温。猪作为恒温动物,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自身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应对环境应激的变化做好调整,维持自身体温的正常。但是,仔猪新生体温调整机能有待完善,很难做到顺应温差的变化调整体温,对寒冷的应激耐受力差,可由此而感染各种疾病。

(4)新生仔猪先天免疫力差,很容易得病死亡。免疫抗体是猪体抗病的重要保障,是一种大分子结构的球蛋白。但是,处于胚胎中的胎儿,脐血管与母体血管被充分隔开,很大程度上限制抗体经血液传送给胎儿。如此,仔猪出生后,自身抗体含量低,抗病能力较差,很容易感染各种病患。而母猪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母源抗体,但是,含量变化较明显。通常情况下,分娩24h后,母源抗体的含量将明显降低。而在这24h内,同样为仔猪对初乳抗体吸收最好的一段时间。由此,必须要保证仔猪及早吃到初乳。同时,新生仔猪胃液中含游离盐酸量偏少,难以达到抑菌的效果,此时初乳补充不及时,非常容易感染病患。

3 哺乳仔猪死亡病因分析

3.1 出生死亡

有些胎儿因脐带围绕颈部,造成死胎或生后即死;有些胎儿在产道内因赫膜破裂过早,缺氧窒息而死;近亲交配易造成先天不足或畸形,导致死亡;或因母猪感染猪瘟、细小病毒等,造成死胎或胎儿生后死亡。

3.2 代谢失常

仔猪出生后表现正常,24h后发生颤抖、萎靡、发出微弱的尖叫声、停止吮乳、转人昏迷而死亡,大多是由于低血糖而致。经测定,正常仔猪每100ml血液中血糖含量为100~130mg,低于60mg时易造成死亡。正常仔猪每100ml血液中乳酸为32~40mg,有的死胎猪每100ml血液中乳酸含量高达159mg。另外环境温度偏低或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活动,仔猪释放胰岛素的数量增加,体液失去平衡或造成甲状腺机能亢进,也会造成仔猪死亡。

3.3 仔猪下痢

因母猪奶水不足或过浓,乳质突变或品质差,易造成仔猪下痢而死亡;新生仔猪铁的贮存量很少,乳汁中铁的含量很低,仔猪常因缺铁造成食欲减退、贫血、抵抗力下降、生长停滞、下痢而致死亡。舍内卫生状况差,天气骤变或舍内潮湿,场内有传染性致痢的病原,没有严格消毒,仔猪易下痢死亡。仔猪补饲具有重要作用,未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特殊要求进行补饲,易引起仔猪下痢。

3.4 仔猪水肿

新生仔猪常因皮下水肿或浆液过多造成死亡,可能是溶血性大肠杆菌所致或因缺碘、血液中蛋白质浓度过低而引起的。

4 降低哺乳仔猪病死率的技术措施

结合仔猪生理特点,分析众多致死病因,降低哺乳仔猪病死率,应注意抓好初生关、补料关、断奶关3个关键时期,切实做到加快仔猪增重,降低仔猪病死率的目的。

4.1 注意接产安全

接产安全,是减低病死率的关键前提。安全接产,应注意:做好分娩前期管理,加强临产母猪饲养,做好分娩助产工作,加强仔猪新生的护理,提升仔猪成活率。

4.2 注意保暖防压

新生仔猪怕冷,常被母猪压死或冻死。适宜于新生仔猪的环境温度是35℃,出生后至3日龄内可控制在32℃,以后逐渐递减,4~7日龄30℃~28℃,15~30日龄26℃~22℃,搞好新生仔猪的保温是提高其哺育率的重要措施。据试验,将7日龄的仔猪分别置于环境温度8.3℃和7.2℃,在8.3℃时日耗奶量为854g,7.2℃时日耗奶量为974g,环境温度降低,耗奶量增加,代谢效率降低,影响了仔猪的增重。采用全年分娩制的猪场,宜用封闭式产房,以火炉、火坑、暖气供暖。适合母猪的环境温度,并不符合仔猪的要求,为此,应给仔猪另设保暖设施,如保温灯、暖床、电热板等。

4.3 及时补充初乳

正常哺乳情况下,出生后仔猪通过触觉寻找乳头,而且有固定乳头哺乳的习惯。自行固定初乳时间较长,而且,弱小的仔猪往往易被健壮的仔猪所挤掉。同时,母猪乳房没有乳池,随时排乳能力有限,放乳时间很短。在此,仔猪哺乳常因此而相互争斗,而影响哺乳效果。由此,建议借助人工辅助的方式,帮助仔猪尽快固定哺乳。通常情况下,母猪分娩后24h内,乳汁中抗体及蛋白分解酶含量最高,及时保证仔猪吃到初乳,能更好地提升仔猪的抗病能力。

4.4 保证仔猪充足的饮水

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分运输、废物排出、消化吸收等的溶剂,在调节体温和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生仔猪代谢旺盛、长势旺盛、呼吸加快,需要大量的母乳补充。此时母乳浓度较高,需要大量的水源补充。得不到水源的补充,将导致食欲降低、消化功能减缓。而且,会因失水口渴,而乱饮污水、尿液等等,损害猪体健康,导致腹泻下痢。确保仔猪充足的饮水量,条件允许的,可考虑安装自动饮水设备。

4.5 提前采食训练

母猪分娩后泌乳增加,21日龄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而哺乳仔猪长势旺盛,营养物质需求量高。随母猪泌乳的降低,提前采食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能达到促生长的最终目的。此外,仔猪牙床发痒,逐渐有啃咬地面的习惯,提前补料的话能达到保健的目的。而且,仔猪及早开食,哺乳期采食量增多,同时增重也将加快,更有利于育肥。

仔猪开食的前提,要求饲料口感好、形态好、温度适宜。

4.6 增强母猪泌乳力

仔猪增重生存,母乳尤为关键。增强母猪泌乳能力,能促进仔猪生长,提升哺乳率。影响母猪泌乳质量的因素中,饲料和水质至关重要。由此,建议根据营养需求,合理调配营养搭配。适量搭配青绿多汁饲料,饲喂蛋白饲料力求种类繁多。母猪泌乳期改善管理条件,管理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母猪的正常泌乳量。同时,注意清洁圈舍,改善通风条件,补给清洁饮水,逐渐增加日饲喂次数,切忌突然更换饲料。

4.7 注意补充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为仔猪生长的必要组成,比如:铁是重要的造血、防贫血元素。而出生后的仔猪,体内铁储备量也就在50mg,仔猪生长每天需要消耗7mg的铁元素。每天母乳补充的铁元素,每100ml母乳仅有0.2mg的铁。由此,仔猪不注意补充铁元素,在7日龄将导致缺铁性贫血出现,诱发白痢病。硒同样是仔猪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缺硒状态下的仔猪,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关节肿大,严重者甚至迅速死亡。而且,那些长势较好、营养状况良好的仔猪,发病率要更高一些。由此,仔猪3~5日龄,建议用亚硒酸钠,0.5ml/只。断奶后,再注射1ml,能有效预防仔猪缺硒的症状。

4.8 搞好保健及防疫

在降低仔猪病死率,提升断奶体重方面,搞好猪群的保健和疫病防疫工作,同样尤为关键。在此,注意严格消毒管理,合理免疫接种,配合良好的饲养管理程序,确保接种猪群好的免疫应答反应。如此,才能降低仔猪病死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 陈兴和,刘云彬.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12):31-32.

[2] 李林珍.浅谈哺乳仔猪的培育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0,(31):519-520.

猜你喜欢

下痢初乳泌乳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仔猪下痢综合治疗技术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哪些措施可帮助初生仔猪摄入初乳
中药喂产仔母猪防仔猪下痢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