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繁殖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提升繁殖率的措施

2016-01-31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繁殖率精料发情

彭 玲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镇沅 666599)

母猪繁殖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提升繁殖率的措施

彭 玲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镇沅 666599)

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分析母猪繁殖率低及出现繁殖障碍的原因,与后备母猪不发情、母猪发情情况欠佳、母猪率配不孕等有着很大的关系。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母猪多喂青料;控制繁殖母猪年龄及胎次;适时、合理进行配种;改善妊娠母猪营养管理;落实好母猪防疫工作等,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繁殖母猪 配种 繁殖率 繁殖障碍

1 前言

随着规模化猪场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饲养密度的加大,群发性种猪繁殖性能低下已成为困扰养猪业的一大难题。据统计,目前我国能繁殖母猪存栏数超过4000万头,能繁母猪理论上可提供健康断奶仔猪至少8亿头,但实际仅能提供5亿多。可见猪的繁殖障碍问题给我国养猪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2 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

结合生猪养殖实际情况,母猪繁殖率低出现繁殖障碍的原因,与后备母猪不发情、母猪发情情况欠佳、母猪屡配不孕等,有着很大的关系。

后备母猪不发情,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母猪单圈饲养,接触公猪机会少,缺乏相应的刺激,导致性欲较低,影响生育繁殖。此外,母猪过肥、营养不良等等,同样可导致母猪不发情。就地方养殖而言,同圈中母猪数量过多,摄食不足的话直接影响母猪健康,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卵巢的发育,甚至导致萎缩降低繁殖率。而母猪过肥,与上述情况恰恰相反,母猪吃的多,运动量不足。同时,可导致卵巢变性和萎缩,影响最终的发情。此外,母猪性成熟后,同样会存在微弱的发情或安静的发情,管理人员不够细心的话,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导致繁殖率过低。

3 解决繁殖障碍的措施

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严重影响饲养工作,导致农户收益锐减。由此,认清繁殖障碍,针对性找出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比如:后备母猪不发情,饲养管理期间,应注意加强母猪管理。日常管理和饲料管理,均应落实到位。同时,注意提升饲养员责任心、知识水平、管理水平等等,避免母猪过肥、营养不佳等情况。日常喂料应根据母猪情况酌情调整,合理搭配精料和青料,适量督促其合理运动,有利于日后顺利受孕。母猪准备受孕期间,合理利用公猪刺激,及时用药物诱导,都是不错的诱情方法。详细的措施建议,参照如下:

3.1 加强妊娠母猪管理

母猪怀孕前期,增加母猪胚胎存活数。在配种后,每间隔1周注射1次黄体酮,用量2ml/次,经5~6次连续注射,保胎效果较好。同时,注意增加光照时间。

怀孕后的母猪,头3周对热较敏感。尤其第1周,持续在32℃~39℃下生活24h,胚胎死亡率将飙升。所以,头3周应注意控制好温度,严格控制在28℃以下。夏季怀孕,应注意降温。

3.2 母猪多喂青料

饲喂青饲料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研究证实:维生素A为维持黏膜功能的必需品,缺乏将影响胚胎形成、增加胚胎死亡率、导致生殖器官炎症;维生素E为分娩、泌乳、妊娠等生理过程的必需品,同时影响前列腺素的形成。日粮中青料不足,将导致发情失常、排卵减少、流产增加等影响。由此,日粮应增加青料的饲喂量。特别是怀孕初期、后期及哺乳期,都应酌情增加青料的喂养量。而到怀孕中期、空怀期、哺乳后期等,酌情增加粗料喂养量,适量增加精料补给。

3.3 控制繁殖母猪年龄及胎次

能繁母猪的年龄、胎次等,对繁殖率的影响是明显的。研究证实:头胎产仔数较少,第2胎有所增加,3~8胎繁殖率最高,10胎后繁殖率降低。由此,建议制定严格的选种、留种计划,每年按20%的比例更新母猪群,及时补充后备母猪,确保繁殖母猪群有合理的年龄结构、胎次结构。

3.4 适时、合理进行配种

配种时,准确掌握初配日龄,严重控制初配体重。通常情况下,地方母猪性成熟早,7月龄,50kg左右,可考虑配种;引进种猪,8月龄,100kg左右,可考虑配种。严格控制配种时间,时间过早,影响受胎率,降低受胎数,影响母猪种用年限;配种时间过晚,增加育成费用,严重影响其性功能。

母猪发情,外观“呆立”,阴户红肿消退,有黏液流出,当天或第2d可配种。此时配种,产仔数较多。严格控制配种时间,排卵前8~12h,配种受胎率最高。由此,建议重复配种或双重配种。

3.5 改善妊娠母猪营养管理

在交配前20 d,要增加精料,最好喂一些细料稀食,以促进母猪多排卵。妊娠期母猪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为主。对妊娠期母猪应该确立前低后高的营养水平,使妊娠增重控制在30~40kg。妊娠母猪对饲料营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同化能力,而且当营养不足时.还可以分解自身体内营养,以保证胎儿发育。因此,对妊娠期母猪没有必要喂给过多的精料,从而避免造成饲料的浪费或母猪过肥而带来的损失。抓好母猪分娩后头30 d的饲养管理。特别是增加蛋白质等营养丰富的饲料,适当增加饲喂次数。以促进泌乳量。在仔猪断奶前3~5 d应逐渐减少母猪的精料量供给,防止乳房膨胀而发生乳腺炎,影响下一次发情配种。

3.6 落实好母猪防疫工作

在配种前和仔猪断奶后都要给母猪注射各种疫苗,如:猪瘟、细小病毒、乙脑、伪狂犬病等疫苗。特别要防止母猪怀孕后期生病。否则会导致部分或全部畸胎、死胎。

[1] 李开敏,马俊健,龙明刚.浅谈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措施[J].养殖与饲料,2008,(9):32-33.

[2] 武深秋.怎样有效提高母猪繁殖率[J].河南畜牧兽医,2005,(6):39.

[3] 韦昌贵.提高外二元母猪繁殖率的措施[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5,(2):15-16.

猜你喜欢

繁殖率精料发情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山羊短期育肥有高招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冬季绵羊咋补饲
冬季绵羊咋补饲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奶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母驴配种注意啥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