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6-01-31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牧民畜牧业草地

张 妤

(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张 妤

(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为国内5大牧区之一,发展畜牧养殖产业,新疆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资源。这些年,新疆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较为显著的。比如:草地生态恶化,抵御灾害能力差;缺乏正确的引导,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思想观念保守,生产方式落后等。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转变生产方式;建设“兴牧”工程;提升产业服务水平;畜牧业发展与“节草型”饲养方式相结合等解决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新疆地区 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1 前言

农业生产中,畜牧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实现了农牧民的增收。新疆发展畜牧养殖产业,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资源。但是,这些年来,受天然草原的破坏及过度开发,导致整个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弛缓,难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更不能满足农牧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由此,研究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文章就此展开论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2 新疆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草地生态恶化,抵御灾害能力差

新疆草地资源辽阔,天然草地占有面积在99%以上,人工草地及改良草地占有面积却不足1%。而更令我们所担忧的是,丰富的草地资源中有85%的天然草地,正处于逐渐退化之中。严重退化的草地面积,达到了30%以上,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另一方面,开垦草原也是人为破坏草原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据了解,开垦的荒地基本上是天然草原。而且长期以来人们错误地认为:草原是一个封闭的能自我循环统一的系统,饲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因而不加节制地过度利用,造成草原退化。另外,滥挖草原野生药用植物,也是造成草原退化的另一重要原因。加之近年来,新疆灾害频繁,干旱、洪涝、风雪、鼠虫灾害时有发生。目前,新疆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依然薄弱,一家一户的饲养方式难以抵御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缺乏正确的引导,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些年,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加上流入人口的增多,新疆本地牛、羊及制品的需求量大增。而牛、羊养殖业的发展较缓慢,直接导致供需间的不平衡,市场买卖价格大幅上涨。迄今为止,在生猪养殖、种植业等方面,国家均出台一些的扶持政策。但是,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政策却少之又少。除了政策上的不给力,资金短缺同样是一个不可被忽视的问题。长期以来,畜牧业的发展在本地仅处于副业地位,各方面都得不到重视。虽然近年来投入状况有所改善,但草原基础建设的速度仍赶不上沙化、退化速度,投入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草畜矛盾已成为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农牧民个人投资看,农牧民面对当前良好的牛羊肉市场行情,虽有发展生产的意愿,但自我积累能力弱,缺乏资金支持,资金到位率低,又没有牛、羊养殖业专项贷款,扩大养殖生产能力受阻。

2.3 思想观念保守,生产方式落后

牧民为牧业产业主体,受信息闭塞、传播途径受限,农牧民思想观念多数保守,畜牧业发展实现科学化管理、科技养殖,同样存在不小的难度。同时,长期以来,新疆畜牧业的发展沿袭着“夏长、秋肥、冬瘦、春死”的粗放经营模式。这种“靠天养畜”的生产方式,随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增多,其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再加上,牧民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等所占的比例较多,直接导致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科技含量较低,影响着整个新疆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社会历史因素的存在,比如:人口增长、资源承载低等问题,同样制约着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新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些年,新疆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与走在前列的一些省份,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发展水平,均存在不小的差距。想要摆脱目前这种低迷的状态,除了政府宏观的扶持和引导外,更需要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1 转变生产方式

新疆畜牧业的发展,长期以粗放经营为主,往往造成治理速度跟不上退化速度。由此,现阶段,应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出台一系列的扶持和激励政策。首先,延长草原承包,完善草原产权制,建立草原退出机制。其次,扶持专业合作社建设,走联合发展之路,增加牧民的经济效益。最后,调整畜牧产业产值比重,将其作为农业结构中重中之重来抓,促使其向“主业”方向发展。

3.2 建设“兴牧”工程

新疆涉牧县多数处于边远山区,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恶劣,抵御灾害能力有限。由此,畜牧产业的发展,应作为重点工程来抓。首先,解决水源问题,推进“兴牧”水利工程建设,将其作为重点问题来抓,并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其次,解决定居问题,实现定居于扶贫、安居、新农村建设等惠明工程的相结合,确保牧民的定居有一个质的变化。最后,缩减从牧人口,富余的人口逐渐向定居城镇过渡,引导其从事非牧业,有效缓解人、草、牧间的矛盾。

3.3 提升产业服务水平

要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搞好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并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一是要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二是要真正认识到动物防疫是各级政府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义务,重点搞好动物疫情测报、诊断体系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能力。三是要搞好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各级要着手建立或完善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或工作站,切实解决乡镇兽医站存在的问题。

3.4 畜牧业发展与“节草型”饲养方式相结合

目前,新疆每年有上千万吨农作物秸秆,还有林果业加工产生的30多万t残渣都是非常好的饲料资源。可是各地还未把非粮食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摆在重要位置。据估计,新疆秸秆饲料转化率还不到10%。因此,在大力实施退牧还草的同时,充分挖掘利用这些有效饲草资源,加快秸秆饲料转化技术的研究,大力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饲料转化率。

[1] 新疆畜牧业获得第18个丰收年[J].饲料与畜牧,1996,(3):35.

[2] 《新疆畜牧业》创刊30周年[J].新疆畜牧业,2015,(10):78.

[3] 金花,乌兰,魏佩玲,阿地拉.浅谈新疆畜牧业结构调整[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3):1-2.

猜你喜欢

农牧民畜牧业草地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草地上的事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Laughing song
草地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