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管理问题研究

2016-01-31葛怀贵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草畜草场中西部

葛怀贵

(阿克塞县草原站,甘肃 酒泉 736400)

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管理问题研究

葛怀贵

(阿克塞县草原站,甘肃 酒泉 736400)

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加强草原保护不仅有利于维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而且还有利于牧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牧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然而,由于草原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草原管理与草原治理成为了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分为两部分进行研究,分析近年来在草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最后提出促进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管理的措施与建议,促进牧区生态、牧民生活、牧区经济的保障与发展。

甘肃省 干旱半干旱区 草原管理

甘肃中西部地区地处内陆地区,南部与东部分别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相邻,受山脉的阻挡,降水较少,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其所对应的植被类型为草原、草甸,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抗干旱能力较弱。同时,甘肃中西部地区位于农牧交错地带,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对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基于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造成了甘肃中西部地区草原环境容量超载、草场退化等问题。此外,由于草原管理制度不完善、牧区政策执行力受限等制度与政策原因,使得草原管理较为松散、自由,严重阻碍草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草原管理有利于保持草原生态平衡,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牧区经济的发展与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牧民作为草原的直接经营者与受益者,除了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法律约束的前提下,牧民也应积极参与到草原管理中,通过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

1 甘肃中西部地区草原管理的问题

1.1 人畜压力增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草场退化、草原面积缩小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自然环境的影响。甘肃中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草原自身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容易受到破坏;二是人畜压力的影响。人口的增加、草原牲畜数量的增加是造成草场退化的直接原因。虽然对草原进行了分类,也对草原承载力作了严格的规定,但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受人口数量增加的压力,扩大草原的放牧区域,进而导致了人、草、畜之间的失衡。

1.2 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的弊端

国家在牧区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包括对草地的承包(牧民在20年内对草场具有使用权、管理权)和对牲畜的承包,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进了牧区经济的发展,然而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对草场进行承包,无疑取消了游牧放牧的行为,取而代之的是定居定牧,这就使得同一地区的草原不断被啃食,草原没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同时,在草地不能满足牲畜需求时,刺激牧民种植人工草场,最终使得草原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了破坏。

1.3 管理制度不健全

政府推行的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只是考虑到怎么让牧民提高生产热情、怎么促进牧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几乎没有对牧民的行为做出相应的规定,或是惩罚过度放牧、破坏草场的行为,或是奖励合理使用草原的行为,牧民的行为后果没有明确规定。由于没有相关政策制度的约束,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忽视了草场的保护;同时,即使政府认识到草场退化很大的原因在于过度放牧,但是这种草原生态的补偿方式与补偿机制并不健全,执行力不强。

2 推动草原管理的对策

加强草原管理,无论是对草原还是对人民,无论是对政府还是牧民,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草原管理主要以政府的行政控制为主,牧民的参与度较低;因此,草原管理一定要将牧民的参与纳入到管理制度中,只有这样才能让牧民真正体会到草原的重要意义,也才能在行为活动中注意草原生态的保护。

2.1 完善理论体系建设

完善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指导实践的开展。草原作为植被中的一种类型,与其他自然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草原管理所涉及的部门不仅仅是农业部或林业部,还涉及到发改委、扶贫办等部门。在这种庞大的、复杂的体系中,首先必须树立全面看待问题的观念,其次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最后达到平衡发展的局面。需要注意的是中央政府所推行的政策所起的是指导意义,各地方政府还应根据地区差异性对中央政策做出适度修改,促进因地制宜,增强政策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2.2 政府管理与牧民参与相结合

草原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因此,需要转变管理理念、改变草原管理模式,充分将牧民纳入到草原管理的体制之中。需要对牧民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技术方面的内容,更主要的是提高牧民的草原保护意识,在实践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此外,还应该组织专门的培训小组为牧民讲解政府的草原管理政策、制度,让他们了解到破坏草原环境就要付出代价,反之,合理利用草原的行为给予经济奖励。需要指出的是,必须明确合理利用与滥用草原行为的评价指标。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保护草原的作用。

2.3 严格草原分级与管理

按照《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对甘肃中西部地区的草原进行分级、分类,明确不同草原等级的使用办法。如严格规定优质草场的畜载量,培育良种牲畜;如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可以适当地进行人工牧草的种植等等。此外,政府还应该拓宽产业链条,引导人们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转移草原压力;根据市场需求及预测,调整产品结构,既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牧区经济的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

3 小结

加强草原管理不仅是政府的工作,更关乎草原人们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阐述了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受自身环境特点的影响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原退化等不可持续问题越来越严重,加强草原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分析了当前草原管理中存在的诸如人畜压力增大、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的弊端、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理论体系建设、政府管理与牧民参与相结合、严格草原分级与管理等加强草原管理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牧区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草畜草场中西部
祁连草场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究
新草场有多远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推进草畜联动 加快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