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牲畜口蹄疫的防治探究

2016-01-30张荣武孙广勇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1期
关键词:蹄部病畜疫区

张荣武 孙广勇

(山东德州市陵城区畜牧局,山东德州 253500)

牲畜口蹄疫的防治探究

张荣武孙广勇

(山东德州市陵城区畜牧局,山东德州253500)

口蹄疫是一种既可以感染牛、羊、猪等偶蹄类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也会对人造成感染.该病通常由口蹄疫病毒熏染引起,最易感染的动物群体是肉牛、水牛、奶牛和猪养殖场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皆高,而且一年四季不断.本文重点对牲畜所感染的口蹄疫进行阐述,以资参考。

牲畜口蹄疫预防治疗

1 病原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热性、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口腔黏膜及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症状(属一类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传染快,易通过空气传播,偶尔传染人。

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冬季在粪块中可以过冬,在冷冻肉中能长期生存.自然条件下,在饲草、皮毛及土壤里可存活数月.病毒在50%甘油生理盐水中5℃时可存活1年.腌制、酒精、氯仿、酚类消毒药等处理方式对该病毒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但该病毒对酸和碱十分敏感.0.2%~0.5%过氧己酸、1%~2%氢氧化钠、30%草木灰、12%甲醛溶液、4%碳酸钠溶液是口蹄疫病毒比较理想的消毒药,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杀死病毒.在5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即被灭活。

2 发病机理

病毒侵入机体后,先侵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引起浆液性溢出物而形成原发性水泡,此时不易发现.1~3d后病毒进入血液引起体温升高和全身症状,病毒随血液达到所嗜好的部位,如乳房皮肤的表皮细胞、蹄部、口腔黏膜,继续繁殖,形成继发性水泡(第2期水泡).之后,随着水泡的破溃,病毒从血液中减少至消失,体温开始下降到正常,进入恢复期.多数病例逐渐好转,有的病例特别是仔畜,病毒入侵、繁殖,产生毒素,严重危害动物心肌,致使心脏变化或坏死而出现淡灰色或灰白色的斑点,最后多以急性心肌炎暴发而导致死亡。

3 流行病学

口蹄疫对养猪业、养牛业、养羊业打击很大,许多规模养猪场损失惨重.病畜和潜伏期的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猪排毒以破溃的蹄皮最为明显,精液排毒可使受精的母猪传染,病牛水泡皮、唾液、粪便、乳汁和呼出的气体都可排毒.康复后的病畜带毒、隐性感染和病毒持续性感染是口蹄疫的重要传染源。

口蹄疫病毒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受感染的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经消化道、受伤的皮肤黏膜及呼吸道而传染[3-4].特别是养猪场,污染的水源、车辆、饲具均可造成传染,空气传播最远达几十千米,不管猪场规模多大,一旦感染,发病率几乎100%,大、中猪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哺乳的仔猪死亡率可达60%以上,其对猪场将是致命的打击.口蹄疫流行无严格的季节性,不受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生产及饲养管理等因素影响。

4 临床症状

口蹄疫具有传染快、发病率高等特点,发病猪主要是以口、蹄部水泡为主要症状,由于各种动物的易感性不同,或由于病毒的感染门户及毒力、数量的不同,潜伏期的病状和时间也不完全一致。

4.1牛

潜伏期平均2~4d,最长可达7d左右.病牛体温升高达40~41℃,开口时有吸吮声,流涎,闭口,食欲减退,精神委顿,1~2d后,在颊部黏膜、舌面、齿龈和唇内面出现蚕豆至核桃大的水泡,此时口角流涎增多,常挂满嘴边,呈白色泡沫状,口温高,采食反刍完全停止。

4.2猪

潜伏期1~2d,病猪主要特征是蹄部水泡,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不振.包括舌、唇、齿龈、咽、腭在内的口腔黏膜糜烂或形成小水泡.蹄踵、蹄叉、蹄冠等部出现局部敏感、微热、发红等症状,不久逐渐形成蚕豆、米粒大小的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如无细菌感染, 7d左右痊愈.如猪舍环境卫生差,会造成细菌感染,引起局部坏死、化脓,严重的常卧地不起,患肢不能着地,蹄壳脱落,最后导致后肢瘫痪.病猪乳房、鼻镜也常见到烂斑,尤其是哺乳母猪,乳头上的皮肤病灶较为常见,拒绝哺乳,但也发于鼻面上.还可常见跛行,乳腺炎及慢性蹄变形,有时流产,其他部位皮肤如阴唇及睾丸上的病变少见.吃奶仔猪感染口蹄疫,会混合感染胸膜性肺炎、链球菌等,出现发热、呕吐、厌食等症状,营养不良,全身免疫能力下降,通常发生心肌炎和急性胃肠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60%~80%.病程稍长者,亦可见到舌、唇、齿龈等口腔部位及鼻面上出现糜烂和水疱。

5 治疗方法

(1)在牲畜的水泡和溃疡处,用3%的盐水,或0.l%高锰酸钾水冲洗.溃疡处也可涂抹蜂蜜或碘甘油等。

(2)对牲畜口腔可以采用清水食醋或0.1%的高锰酸钾冲洗.也可往牲畜口腔内撤大黄粉、豆粉等。

(3)对心跳加快、心律不齐的病畜,可静脉注射葡萄糖,丹参注射液,维生素C等,每天一次。

(4)牲畜蹄部可以用3%来苏水洗涤,擦干后涂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或氧化锌鱼肝油软膏,再用绷带包扎,也可将煅石膏与锅底灰各半研成粉末,加少量食盐涂在蹄部的患处。

(5)乳房可用碘甘油或2%~3%硼酸水洗涤,然后涂以土霉素软膏或其他刺激性小的防腐软膏,定期将奶挤出以防乳腺炎。

(6)对一样平常病例,可用中药清热解毒,即用凉隔散加贯促20g、豆根20g、木通20g和蜂蜜150g灌服。

6 预防措施

6.1保持圈舍卫生

要务必保持连结圈舍干净卫生,必须做到每半个月用石灰水消毒一次。

6.2突出检疫和检查

经常检疫和定期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工协作,做好牲畜产地的检疫、屠宰检疫、农贸市场检疫和运输检疫,同时每年冬季必须重点普查1天,了解和发现疫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6.3注射口蹄疫疫苗

要适时对所饲养牲畜注射疫苗,尤其在春秋两季.在实际工作当中,牛只能注射口蹄疫A型、O型弱毒疫苗,猪注射猪O型多价口蹄疫油乳剂灭活疫苗.近年来,有的地区注射三联疫苗(口蹄疫A型-O型-AsiaⅠ型三联苗),并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一般来说,注射疫苗半个月后才能产生足够免疫力,才能有效预防口蹄疫大发生。

6.4产生疫情,断绝封锁

(1)一旦怀疑口蹄疫流行,应立即上报,并对疫点采取封锁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疫区内的猪、牛、羊,应由兽医进行紧急疫苗注射,病畜及其同栏猪立即宰杀,尸体及污染物焚烧并深埋。

(2)疫点周围及疫点内尚未感染的猪、牛、羊,应立即注射口蹄疫疫苗.先注射疫区外围的牲畜,后注射疫区内的牲畜。

(3)对疫区4点(包括猪圈、运动场、用具、垫料等)用2%火碱溶液或环氧乙酸进行彻底消毒,在口蹄疫流行期间,每隔2~3d消毒1次。

(4)疫点内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或死亡后14d,如再未发生口蹄疫,经过大消毒后,可申报解除封锁.但痊愈病畜仍需隔离1个月以上,方可出售。

6.5强化防疫措施

严禁从疫区(场)买猪及其肉制品,不得用未经煮开的洗肉水、泔水喂猪等。

7 结语

综上所述,牲畜口蹄疫疾病病不但传染源广,而且病体的各种组织,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都有传染性,且病毒在以上物体长期存活,其危险性非常高.同时传播方式特别复杂,且一年四季均会发病,尤其集中于春、秋两季,对于牲畜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不可不慎重待之。

[1]张智慧.口蹄疫病的鉴别与无害化处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3,(3):33.

[2]侯喜娥.牲畜口蹄疫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2010,(2):81.

[3]孙俊峰.适应形势更新观念开创兽医工作新局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1):2-3.

猜你喜欢

蹄部病畜疫区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