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稳“关键词”之基,提升“言语力”之实

2016-01-29周小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性徐悲鸿

周小娟

[摘 要]阅读教学要紧扣关键词,引领学生涵泳体会。教学中教师要懂得拾级而上,逐步深入;捕捉生成,顺势而导;用心铺陈,艺术点拨;身体力行,巧妙置换,从而借助关键词,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关键词 言语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43

一般情况下,作者在创作文本时总会将文本的价值意蕴集中在一些关键性的词语中。阅读教学就要紧扣这些关键词,引领学生体悟。

一、拾级而上,逐步深入

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时会按照一个固定的顺序,对核心词语的感悟也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一口吃成大胖子,而要依循这样的认知规律,逐步引导学生探入文本语言之中。

【案例】《徐悲鸿励志学画》中“潜心”一词的教学

师:你们是如何理解“潜心”这个词语的?

生1:认真、静心地做一件事。

师:仅仅从字面上来理解还远远不够,能把自己的理解说得更丰富些吗?

生2:徐悲鸿已经画得很累了,腰酸背痛,甚至连手臂都僵硬了。

师:说得真好!徐悲鸿画画的地方是博物馆,这里可是公共场所啊!你们还想到了什么?

生3:公共场所里面的人一定很多,肯定是人来人往,但徐悲鸿却一直浑然不觉,丝毫不受任何影响。

【反思】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拾级而上,将词语的字面意思、形象、情感融会贯通,而学生的精彩描述,更是将语用训练落到了实处,不仅全面深入地感知了词语,更对文本人物形成了立体化的体验。

二、捕捉生成,顺势而导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很多发现常常超出教师的预设。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富有价值的信息。

【案例】《虎门销烟》的教学片断

生1:我觉得“赶来”这个词语能显示场面之“壮”。因为古代没有交通工具,再加上人们当时心情迫切,众人前来的场景一定很壮观。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人们是怎么“赶来”的?

生2:人们在天没亮时就已经纷纷动身了,结伴而行。

生3:有的还带上了干粮防止路途遥远,饿肚子。

【反思】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动态生成,引领学生在甄别词语、丰富词语内涵的过程中,拓展词语意蕴,从而借助这一言语的生长点促进了学生言语思维和语用能力的双重提升,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虎门销烟”这一“壮举”背后的“壮情”。

三、用心铺陈,艺术点拨

进入中高年级,文本中的词语已经不再是其表面的含义。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引导,学生很难真正触摸到其内在质感。因此,教师应结合文本语言的具体特点,用心铺陈,艺术点拨,这样才能超越文本语言的藩篱,直抵语言内核。

【案例】《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片断

师:“锻铸”是什么意思?

生1:(出示资料)锻,反复敲打;铸,溶解成模,变成想要的形状。

师:那课文中是谁要锻铸谁?

生2:青海高原上的恶劣环境要锻铸这株柳树。

师:那高原上的气候你们了解吗?

生3:那里非常缺水,气温能够达到零下20度。

师:由此,我们更看到了青海高原上这一株柳树怎样的精神?

生4: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

【反思】在这一案例中,经过教师艺术化的点拨引领,学生从词语的表象出发,走向了物体的内在精神,全面而深入地感知了文本中关键性词语的意蕴。

四、身体力行,巧妙置换

文本语言是作者内在心声与感受的文化性呈现,与每个读者有着生命之间的互通联系。当学生的思维难以跟上文本语言的节奏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身体力行的方式替代逻辑思维的感知,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知。

【案例】《开天辟地》一文的教学片断

师:一百年过后,一千年过后,一万年过后,盘古仍旧——

生:(齐)开天辟地。

(教师邀请学生表演“开天辟地”的动作。一分钟过后,引导学生交流)

生1:我的胳膊早就酸了。我就快举不动了。

师:是啊!你们从他的话语中领悟到了什么呢?

生2:盘古百折不挠、顽强不屈、坚持不懈的精神。

【反思】文字符号向动作的转变,使整个课堂的氛围为之一振。学生在身体力行的动作演示中,以感性的方式解读了文本关键性词语所承载的丰富信息,效果很好。

总而言之,关键性词语在表情达意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从整篇文本中甄别、遴选富有价值内涵的关键性词语,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态。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关键词关键性徐悲鸿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关键词”
“关键词”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汽车经销商DMS系统实施的关键性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
淮海战役中我所知道的蒋军关键性决策(下)
淮海战役中我所知道的蒋军关键性决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