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语言关,为第一学段阅读教学增效

2016-01-29闻红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语言

闻红艳

[摘 要]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正处于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奠基阶段,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但是,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语言关是主要障碍。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语言表达障碍,突破语言理解难关,使学生敢读、爱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第一学段 语言

第一学段的学生语言知识储备少、生活经验缺乏、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因此给阅读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提升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语言关,奠定阅读教学的坚实基础,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克服语言表达障碍,促使学生敢读

第一学段的学生识字比较少,有些学生对字的读音不准确,朗读节奏把握不好,导致他们担心读错了,同学会笑话,老师会批评,所以不敢开口。这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语言表达的障碍,让学生敢读。

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一课时,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上课伊始,教师说:“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谁完成了?(学生陆续举起手)很好。表扬这些认真预习的同学。在预习时,大家遇到问题吗?哪里不懂的,可以向老师提问。”有的学生说:“老师,请问‘唯恐什么意思?”有些学生知道这个生词的意思,老师先让学生尝试着解释:“唯恐就是‘担心,害怕的意思。”教师对学生的解释又进行补充:“‘唯恐是‘唯一担心的意思,就是‘只担心这个事,别的什么都不担心。”通过同伴、教师的解释,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已经没有了字、词障碍。教师接着说:“谁来给大家带个头,读一下这篇有趣的故事呢?遇到问题老师会帮助的。”在教师的鼓励下,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

由此看出,敢于开口朗读、表达,是开展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教师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突破语言理解难关,训练学生会读

语言理解能力是以语言的积累为基础的。第一学段的学生语言、生活的积累较少,理解能力较弱,这制约了他们对文本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以学生可以听懂的语言,为学生理解文本架起桥梁。

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谁的本领大》一课时,由于故事的内容比较简单,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通过引导、小组讨论,学生们说:“课文讲的是太阳和风比本领的故事。”教师说:“非常棒!同学们总结得很好!那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很多学生说:“太阳和风的本领都很大。”“没错!我们一起来看:太阳和风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反复读这几个句子,想象太阳和风说这些话时的语气、神态,体会太阳和风在想什么。”学生们通过反复朗读思考,意识到它们的本领都很大。这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些关键句子可以帮我们理解内容,在阅读课文时要多留心体会。”最后,教师再次指导阅读,归纳总结阅读的方法。

可见,教师要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语言基础、认知能力现状,转换语言形式,让学生可以听懂,能够理解,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主题,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增添语言记忆乐趣,诱导学生爱读

背诵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第一学段的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普遍表现出很好的记忆力。背诵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创新背诵的途径、记忆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背诵记忆的乐趣,从而喜欢上阅读。

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英英学古诗》一课,内容非常简单,学生基本上可以理解。对课文中出现的《静夜思》这首古诗,学生都能熟练地背诵。教学时,教师要借助课文,让学生加深对古诗内容、思想和情感的理解。教师可先让学生一起背诵《静夜思》;再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仙李白,表演背诵古诗。学生借着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表演背诵非常精彩。表演背诵让孩子们领略了背诵古诗的乐趣,使他们喜欢上阅读。

由此发现,多种形式的背诵,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乐趣,增强记忆的效果。在背诵中,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与满足,因此对阅读产生兴趣,乐于阅读、爱上阅读。

语言是阅读的基础,阅读就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第一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认知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记忆语言、表达思想的乐趣,积极地参与阅读学习活动,最终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读题百遍 其义自见
方寸之间 独具一格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