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在《动物遗传学》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

2016-01-29黄永震蓝贤勇党瑞华雷初朝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遗传学精品课程协同

黄永震,贺 花,蓝贤勇,党瑞华,雷初朝,陈 宏 *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医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教学园地

师生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在《动物遗传学》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

黄永震1,贺 花2,蓝贤勇1,党瑞华1,雷初朝1,陈 宏1 *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医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本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本文根据我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动物遗传学》的教学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实施一种基于“师生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并介绍了该模式在《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实践教学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与创新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动手能力,较好的实现了《动物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目的。

动物遗传学;国家精品课程;师生互动;协同教学

本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遗传学自诞生经过迅速的发展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加强遗传学教学对于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1]。21世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高等学校的遗传学专业课教学内容激增。高校教师在授课时熟悉课程的内容,紧盯本专业的发展的前沿、研究和分析所教内容的特点和听课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传授更多更新更系统的知识,启发和引导学生能够做到独立分析问题、独立实践能力[2]。

2003年4月,我国开始在高校启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遗传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课时数为56个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0个学时,实验课16个学时。他是动物科学、生物科学、水产养殖及其动物医学等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动物遗传学领域,推动了动物遗传学科的飞速发展[3-4]。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扎实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是当前动物遗传学教育工作应深思的问题[5-11]。

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是 “五个一”(一流的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管理)示范性课程建设的要求[12]。结合本教学团队多年来从事《动物遗传学》国家精品课程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为实现上述要求,在教学特别是《动物遗传学》国家精品课教学中引入师生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是一个必要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和学生发展和现代教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师生互动协同的教育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报告指出,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13]。

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是,传统教育未能有效的将两者相融合。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一种相互影响的过程。这种相互影响是一种连续的循环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中,师生可以不断的沟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时代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信息时代的教育模式和实践过程中,都更加强调学习的整体效果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习者的理性思维发展和高阶能力的培养,而知识的复杂性、学习内容的组织和传递方式的改变,使学习者不仅仅需要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管理也需要把他人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管理中。

1 基于师生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1.1 协同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协同教学是指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包括教师、助理人员和他们所担任教学的学生,在两个或更多教师的合作下,担任同一群组学生的全部教学或其他部分。协同教学的内涵并不是简单的课程、专业设置,而是对师资、教学资源、实验和实践锻炼等进行整合与创新,从而形成一个更有实力的教育系统。“多师同堂”协同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课前准备、引导授课、师生辩论、总结深化等环节都有彰显其教学的革新价值,并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框架。高等教育中协同教学有利于规范教学、提高办学效率与质量,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动物遗传学》教学中采用协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14]。

1.2 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建构者(知识的信息加工主体)。建构主义的教学,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及促进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使互动协同教育模式成为最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生要求的策略[15]。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课堂上师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促使学生由被动的记忆知识点转为主动的记忆,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厌学的心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堂活跃度的提高对于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6]。

2 基于师生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必要性和作用

2.1 基于师生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必要性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仅是鼓励使用优秀教材,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而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当前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教学模式的单调僵化,不符合现实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一位教师、一本教材、一种进度),抹煞了学生的思维、个性与特点,不利于学生综合多样的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因此,高校必须逐步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及管理手段。能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把师生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引入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才能培养出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2 基于师生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1)协同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师生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课程中的同一个主题获得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摆脱了传统的一个问题一种标准答案的固定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与整合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意与批判思考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2)协同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的定义,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动、认真、紧张和顽强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不仅为学习活动提供动力,而且进一步决定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有可能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有助于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培育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建设“一流的教学团队”是国家精品课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互动协同教学”就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针对每位教师授课风格的不同,可以发挥每个教师的专业与教学优势,通过协同教学发挥出彼此的优点与教学经验,通过大家的精诚协作、共同努力,提高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17]。

3 基于师生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在基于师生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中,《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贯彻灵活多样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紧扣教材的特点和单元训练为重点。建立课程师生协同教学模式的实施机制,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并锻炼自己的能力[18]。

3.1 课前实施的策略

(1)每学期课前准备环节:协同分组,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分组。首先,组建专业背景相关的优秀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方法、策略、步骤。其次,对学生进行分组,男女混合的4人组成,不设领导,强调“和而不同”,以便确立平等的学习关系[19]。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依照各章节教学内容的关联程度,选择合适的教师;同时,要求学生组成小型研讨小组,通过仔细研读教师的教学内容,积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2)每次课前准备环节:组织小型的答辩会,让学生融入课程相关的“学习内容”。每次上课前的10钟,由教师安排一组学生做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文献、博客、新闻等方面的讲解或汇报,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一起讨论。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使做报告的学生对自己讲的内容要了解,而其他学生必须认真听报告,才会有问题可问。这种互动方式完全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

3.2 课堂上实施的策略

(1)引导授课环节:明确问题,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若干个内容连贯的专题,每一个专题由一个老师主讲。讲授内容包括背景知识、研究热点、重要理论、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专家观点、参考文献等进行整体概括和把握;主要目的是创设理论研究和应用的的情境、注重引导、启发思路、解答疑惑等作用,,让学生明确问题,知道真正在“学习什么”。

(2)师生辩论环节:活跃课堂,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课堂上的师生辩论是包容性的辩论,依托各个小型研讨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积极思考,全程参与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不同老师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认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多学科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正确看待权威;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探究能力,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3)总结深化环节:让学生知道“学习内容的原理”。各个研讨小组可以根据自己对资源的搜集、教师的讲解、材料的研读、师生的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知道“学习内容的原理”是什么。在课堂结束前,主讲教师可以提出建议,对各个研讨小组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炼,供大家交流。

3.3 课后实施的策略

(1)评价反馈环节:让学生知道“服务教学”是评价目的。教学评价的功能和目的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服务教学,而不是指挥教学。评价的重点不是评“教”而是评“学”。要从"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个维度来评价教学。在有效的教学要素中,主动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高学习意愿(主动学习)造就高学习效果,低学习意愿无法产生高学习效果[20]。

(2)课余时间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作为社会知识网络联结的现实应用,是一场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的深刻革命。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微学习方式,解决了远程学习者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澎湃的网络课程汹涌而来,在这个教学资源极大丰富的时代,也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21]。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动物遗传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件、教案、作业及教学录像都已上网,并且指定专门的教师来负责课程建设和网站的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内容的视频、作业以及在线答疑等方面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为优质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答”。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迅猛发展,在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的同时也为教学的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电子阅览室,网络平台,远程授课,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学手段,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人们时刻可以进行资源共享,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利用网络资源的各种便利,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答”。

(4)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相互协作“主动学习”。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式一般都是采用灌输式教学,基本上是由老师对实验原理、目的、内容、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逐项进行讲解示范,学生根据听到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这种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性差。针对这种教学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本专业相关期刊前沿科研论文分组汇报交流学习的教学方式,即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学生感兴趣的科研论文为载体,向学生提出需汇报的研究内容和药店,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组建项目小组,小组成员在教研组老师或实验室研究生的指导下分头查资料,共同确定汇报内容、设计汇报PPT方案、课堂5-10分钟口头汇报。根据小组的汇报,老师和全班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使学生相互协作“主动学习”,共同进步。

4 结束语

在《动物遗传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基于师生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其方法措施也多种多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工作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更多创新性的方法,以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动物遗传学》课程技能的提升。

[1] 李明晖. 遗传学史在遗传学教学中的作用[J]. 遗传, 2006,( 8): 989-992.

[2] 邢万金, 莫日根, 苏慧敏. 浅议遗传学教学改革[J]. 生物学杂志, 2012, (3): 105-107.

[3] 张敏. 《动物遗传学》 教学改革的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4), 90-90.

[4] 吴娟.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 生物学杂志, 2010, (3): 109-110.

[5] 王林生, 张雅莉, 王彬. 本科遗传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J]. 高教论坛, 2010,( 9): 22-24.

[6] 邢万金, 莫日根, 阿拉坦高勒, 等. 以遗传信息为主线的遗传学教学架构及与其它课程的衔接[J]. 遗传, 2011, 33 (6): 661-664.

[7] 蓝贤勇, 党瑞华, 潘传英, 等. 《动物遗传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改革与创新[J].家畜生态学报, 2014, (11): 94-96.

[8] 赵海谕, 蓝贤勇 雷初朝, 等. 表观遗传学:家畜遗传育种的新挑战[J]. 家畜生态学报, 2014,( 8): 1-5.

[9] 党瑞华, 衣雪梅, 蓝贤勇, 雷初朝, 陈宏. 英文文献讲读在动物科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牛业科学, 2012, (6): 97-100.

[10] 张亚妮, 李碧春, 徐琪. 动物遗传学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及其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J]. 学园, 2014, (24): 79-80.

[11] 李碧春, 张亚妮, 徐琪. 研究性教学在动物遗传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 学园, 2014, (15): 60-61.

[12] 漆泰岳 工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实施协同教学构想[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100-103.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7.

[14] 高青松. “多师同堂”教学模式探讨[J]. 江苏科技信息, 2014, (14): 71-72.

[15] 高丽娜, 庞建丽.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网络教学[J]. 教育技术导刊, 2005, 6:31-32.

[16] 李秋洁, 唐艳玲. 互动协同教育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成功(教育版), 2013, (16): 38-39.

[17] 张强, 刘晓剑. 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J]. 高教探索, 2008, (5): 86-89.

[18] 李曦. 综合课程协同教学模式研究[D]. 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12.

[19] 杨启亮.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础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 2012, (8): 26-30.

[20] 李广平. 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 (3): 5-9.

[21] 陈媛. 基于cMOOC的协同教学模式研究[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1-6.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s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l in "Animal Genetics" Course

HUANG Yong-zhen1, HE Hua1, LAN Xian-yong1, DANG Rui-hua1, LEI Chu-zhao1, CHEN Hong1*

(1.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712100;2.CollegeofVeterinaryMedicine,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712100)

The goal of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an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which have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imal Genetics" which is the national level excellent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in our university, this article proposed a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which would implement in the teaching. And this article described how to implement this model in the "Animal Genetics" cours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howed that this model could be very well in developing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cooperating and innovative spirit, greatly improved students’ initiative study and practical ability, achieved the teaching purpose of the "Animal Genetics".

animal genetics, national level excellent cours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collaborative teaching

2016-10-20

2016-10-23

本研究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改项目资助。

黄永震(1982-),男,河南南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动物遗传与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 hyzsci@126.com。

*通讯作者:陈宏(1955- ),男,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E-mail:chenhong1212@263.net。

S823

A

1001-9111(2016)06-0101-04

猜你喜欢

遗传学精品课程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