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甘肃省甘南州高原牦牛梨形虫病的诊治

2016-01-29中拉毛草刘鹏海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梨形载玻片甘南州

杨 耀,中拉毛草,刘鹏海

(甘肃省甘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合作 747000)

一起甘肃省甘南州高原牦牛梨形虫病的诊治

杨 耀,中拉毛草,刘鹏海

(甘肃省甘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合作 747000)

前言

2016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甘南藏族自治州多个牧场主反应牦牛出现血红蛋白尿、高热、贫血、消瘦、眼结膜苍白黄染等症状,镜检发现了梨形虫虫体。此次牦牛梨形虫病的发生给牧户造成一定的损失,今后应加强预防。

牛梨形虫病是由泰勒虫和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蜱传血液原虫病的总称(旧称焦虫病),多呈急性经过,急性病例死亡率较高。在甘肃甘南州牦牛梨形虫病主要通过青海血蜱的叮咬进行传播,引起牦牛高热、消瘦、贫血、体表淋巴结肿胀等典型症状,进而导致各器官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1 发病情况

2016年3月中旬到4月下旬,甘南藏族自治州多个牧场主反应牦牛出现高烧、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当停止、久卧不起的情况。在进一步跟进的3个牧场,共计饲养牦牛486头,发病47头,因治疗及时死亡12头,死亡牦牛均呈急性经过。

2 流行特点

我州牦牛流行梨形虫病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该病在我州多发于3月中旬至4月下旬新牧草发芽的初春季节;第二,外地及周边新购进的牦牛易发该病,尤其是纯种牦牛从非疫区进入疫区后,极易发病,而当地土牦牛和黄牛则发病较少;第三,牦牛患其他疫病后易激发梨形虫病。第四,在周围多灌木林的牧场放牧时牦牛易发病,在纯草场的牧场发病较少。

3 临床症状

体表检查可发现数量不等的青海血蜱寄生,体温骤升至40.5℃~41.8℃,随病程加剧,渐显消瘦,高热稽留,久而不退。严重感染病例迅速消瘦死亡。病程较长者明显可见眼结膜苍白,先便秘后腹泻,粪便色黑混有血丝。后期黄疸、贫血、血尿等陆续出现。多数感染病例,患病后期鼻流黄白色分泌液,呼吸极度困难,精神不振,篓靡,濒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卧地不起,衰弱而死。该病病程一般7~15 d,急性病例在3 d内死亡。

4 剖检变化

对病死牦牛尸体进行剖检,病理变化如下: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全,皮下脂肪及内脏被膜黄染;全身淋巴结呈不同程度的肿大,尤其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和肩前淋巴结肿胀、有出血点,切面多汁;心包有大量积液,心外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肺脏由于高烧出现严重瘀血和水肿;肝脏边缘钝圆;真胃出血;脾稍肿大;小肠内有淡黄色 、乳白色或灰绿色水样或糊状内容物,肠系膜有出血点。

5 实验室诊断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

甘南州合作市卡加曼乡患病牦牛和死亡牦牛采耳静脉血涂片染色镜检。

5.1.2 实验试剂及器材

干净载玻片,香柏油,甲醇、姬姆萨染液(购自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显微镜(购自Motic公司)。

5.2 血液涂片

涂片:取两个无油脂的干净载玻片,一个作为推片,另一个载玻片作涂片。用滴管取一小滴耳静脉血滴在做好记录的载玻片上。将推片以45度置于耳静脉血滴前,待血液在推片上形成一条线时以均匀的速度推片。最后将涂成扇形的血片自然晾干。

固定:待血液涂片自然晾干后将其置于染色缸上,加2~3滴甲醇固定,待血液全部被甲醇覆盖3 min之后使其自然晾干。

染色:将自然晾干的血液涂片,用稀释好的姬姆萨染液染色20 min。

冲洗:等染色时间到了之后,将涂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至淡粉色,待血片自然晾干后(滤纸吸干)用显微镜油镜(1000×)下观察。

5.3 实验结果

显微镜观察涂片平均每个视野中有6~8个红细胞内有虫体出现,发现有些红细胞内存在单梨籽、双梨籽形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有些红细胞内存在单梨形的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有些血片内存在两种虫体的混合感染虫体,形态呈梨籽形、椭圆形或者杆形, 位于红细胞偏中央,每个虫体内含有一团染色质块。

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涂片镜检结果,确诊为牦牛梨形虫病。

6 防治措施

在防治本病时,应采取“预防、灭蜱、坚持治疗”三位一体的防治原则[1],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防治梨形虫病的关键是灭蜱。

6.1 灭蜱

首先立即隔离病牛,给牦牛舍及牦牛进行人工捉蜱和药物喷雾灭蜱。用1%敌百虫对牦牛体进行喷浴,用2%敌百虫对牦牛舍进行喷雾消毒并用水泥对墙缝进行堵塞。

6.2 药物预防

由于本病对牦牛危害较大,因而除发病后药物治疗外,药物预防也受到广泛重视。该次发病用于预防梨形虫病的药物主要是血虫净。对发病牦牛群中尚未出现症状的假定健康牦牛447头,按3.5 mg/kg 的剂量用生理盐水配成7%溶液臀部肌肉注射血虫净,第 1、2 次隔日注射,第3次在15 d后注射,共3次。结果经预防用药的439头牦牛,再未发病,有效率达100%。

6.2 特效药治疗

用1支鱼腥草(10 ml/支)作稀释液,稀释血虫净(注射用三氮脒,5 mg/kg),配合用20%土霉素注射液(0.1 ml/kg)对发病的35头牦牛进行深部肌肉注射。轻症1次即可,重症每天1次,连用3 d。个别牦牛出现不安、起卧,肌肉震颤等副作用, 一般在1 h之内消失,结果35头牦牛全部痊愈.

6.3 辅以对症治疗

根据患病牦牛实际情况,对于临床症状较严重的牦牛,除用上述药物治疗外,可进行适当的抗菌、强心补液等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为促进食欲,可适当的给以健胃和通便药物,以改善消化机能,促进机体的快速恢复。

7 小结与讨论

1)防治牦牛梨形虫病的根本措施在于灭蜱与治疗相结合, 重在灭蜱。每年3月份开始就应用1%敌百虫对牦牛体进行喷浴,用2%敌百虫对牦牛舍进行喷雾消毒并用水泥对墙缝进行堵塞,并尽量避免到蜱孽生的牧场放牧。

2)在甘南州建议按3.5 mg/kg 的剂量用生理盐水配成7%溶液臀部肌肉注射血虫净进行药物预防,对发病牦牛用鱼腥草稀释血虫净配合以土霉素进行治疗,治愈率很高。对贫血、脱水严重的病例,还应进行适量的保肝、强心及补液对症治疗。

[1] 罗光荣,曾华,何仁业.牦牛焦虫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草业与畜牧,2007,138(5):44-46.

[2] 金鑫,李晓军,张兰江.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乡牛焦虫病的防治效果[J].草食家畜,2009,(01):58-61.

2016-07-10

2016-07-15

S823

A

1001-9111(2016)06-0092-02

猜你喜欢

梨形载玻片甘南州
四川道孚县牦牛梨形虫的分子检测及中药防治研究
掺玉米粉的豆粕咋鉴别
掺玉米粉的豆粕咋鉴别
市售载玻片涂制疟原虫检测血涂片质量的比较
“梨形”身材 比“苹果形”更健康
民族地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问题探析
新“国十条”背景下甘南州保险需求调查研究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灯泡为什么做成梨形?
甘南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